宁洱县野苦瓜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

时间:2022-06-26 08:35:12

宁洱县野苦瓜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

[摘 要] 野苦瓜作为一种野生蔬菜,分布于普洱市把边江、勐野江沿岸,近年来,由于橡胶、咖啡等经济作物的开发和人为过量采摘,野苦瓜濒临灭绝。为保护该物种和拓宽增收门路,宁洱县对野苦瓜进行了人工栽培。本文主要对野苦瓜人工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同时分析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产业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野苦瓜 人工栽培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71-01

1 “野苦瓜”的生物学特性

野苦瓜” 原名翅果藤又名奶浆果、羊角瓜、当地人通称“小苦瓜”,属萝科,木质纤细藤本,主要产于勐野江、把边江沿岸。野生自然繁殖,果为u果,对生或单生,椭圆状长圆形,外果皮有很多苦瓜状的纵翅,形似一个苦瓜,而得地方名“野苦瓜”,或 “小苦瓜”,属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多年受益。

野苦瓜的根属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以侧根、多根为主,藤蔓节间着土方能生根;茎以藤蔓间节生长,分生长枝蔓和花芽枝蔓两种,以生长枝节间下长出的花芽枝开花结果;叶对生,一年生,冬后落叶,有叶稍、叶柄组成,茎蔓节间下生长。花有雄花和雌花,花蕊无糖,雄花较早,雌花较晚。对温度要求较高,属喜温作物,主要生长在年均气温18-22℃、海拔500-1400米、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的气候环境。果实是主要的经济产量,充分成熟的果实里有大量种子。野苦瓜可进行种苗繁育,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是用充分成熟的果实采收育苗,具有繁殖量多的特点,但投产期延迟,需2-3年。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又称扦插育苗,当年种植当年采收。

2 野苦瓜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野苦瓜是极好的药食兼用价值共存作物,根、茎、叶、果实都可以药用,具有清凉、消炎、治咳嗽、喉痛、风湿骨痛和妇女月经不调等作用,长期食用具有补中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糖尿病、减肥等功效,医学上可制成苦瓜素。果实营养丰富,富含苦瓜素、纤维素、氨基酸及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食用的美味佳肴,主要用于食材。近年来,果实营销到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可观,人工种植亩产量高、市场价格好,目前市场价格平均每公斤达10元,经济效益显著。

3 发展现状

近几年由于橡胶、咖啡等经济作物的大量开发种植,破坏野苦瓜的生长环境,使野生苦瓜濒临灭绝,为保护该物种和开发野苦瓜的经济价值,进行人工繁育种植势在必行。2013年县农科局依托普洱勐野江农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在黎明乡建立野苦瓜育苗基地一个,成功进行了无性繁殖,完成试验面积2亩,当年挂果投产。2014年在黎明乡示范种植40亩,获鲜果最高单株产20公斤,平均单株产10公斤, 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其产品性状、口味和野生型的基本一致。2015年野苦瓜人工种植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目前,野苦瓜通过公司的宣传和营销,产品已进入超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4 野苦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4.1 扦插育苗

4.1.1 育苗整地和选种:选择2年以上无病虫害枝条作为种苗,每枝保留两个节位;苗床地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平地作为育苗地按大行宽1米,苗床地长10米,小行宽40公分,大行内摆放1公斤营养袋(营养土采用无菌鲜土),然后医ㄒ衽铩

4.1.2 枝条处理:用多菌灵、生根剂浸泡枝条入土部分,浸10分钟,即可扦插在营养袋中央。扦插好的苗浇透水后扣小拱棚盖膜。

4.1.3 苗期管理:水份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移栽前一个月揭膜,15天前掀荫网炼苗。

4.2 大田移栽和采摘:包括定植时间、移栽地块的选择、以及开墒整地、施肥、土壤处理、地膜覆盖、移栽技术、建架、修枝整形和果实采摘等个环节。移栽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4.2.1 移栽地块选择和整理:选择海拔1200米以下,交通方便、土地平整、土质肥沃,有水源的地块。定植前1-2个月进行地块深耕、晒土,按4*2分墒,2*2开墒。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次性在开墒时施入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用敌克松50克、地虫灵50克,结合施肥撒入整个土层,最后。在墒面用宽1米,0.008丝地膜覆盖,起到保肥、保湿、控制杂草的作用。

4.2.2 移栽技术: 按株距2米、行距4米种植,移栽时浇透定根水。定植完后在移栽地块建架搭棚,用2.2米高、8*8公分水泥桩或者木桩50-60棵,架设铁线,作为永久性棚架供野苦瓜藤蔓攀爬。

4.2.3 田间管理技术:野苦瓜生长期首先要注意修枝整形,每株选留2-3个藤蔓,其余全部剪除,藤蔓攀缘方向可人为,走向按不同方向,不得往下或相互缠绕。投产株待果收获结束后,立即剪除主蔓,剪除部位在距地面2-3节位处,剪除主蔓时间每年1月下旬至2月份,逐年依次进行。其次,结合剪除主蔓对移栽地块土壤进行深翻,生长期合理施肥、修枝整形、清除杂草,做到排灌流畅。再次注意病虫害防治,苗期有鼠害和多种昆虫为害,如蛴蛴、蚂蚱、旱螺、鼻涕虫等,主要是咬食幼芽,为防止小昆虫为害,在幼苗四周10-15厘米撒“呋喃丹”等杀虫药进行防治。

4.3 适时采摘:人工种植的野苦瓜以采摘鲜果用于食材为主,所以要采摘鲜嫩果实,先采摘挂果早的果实,按照结果部位依次自下而上和挂果时间的先后进行采摘。

5 产业发展思路

5.1 野苦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野苦瓜经过人工引试栽培, 掌握了人工栽培技术,即生育特性、生长规律、需肥规律、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项技术,积累了实践经验, 为大面积推广人工种植奠定了基础。适应范围广,全县大部分地方适宜种植,一次栽培可多年采摘。人工栽培,增加了生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潜力可观,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和价值,按每亩100株种植,每株平均产量10kg,当年亩产鲜果可达1000公斤,以市场价10元/kg计算,亩产值可达10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可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增收的渠道,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是宁洱县农业开发项目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为我县的“特色农业”开发拓宽了区域。同时把原仅产于河谷流域的物种引种到了田园,并获得成功,保护了该物种,挽救珍稀植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5.2 合理规划

通过对全县土壤、气候等条件以及野苦瓜的生长特性和适应性,规划出适合野苦瓜生长的最适宜种植区,扩大人工种植面积,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发展,既满足市场需求,又避免盲目发展造成产品滞销、生产效益低等。

5.3 重视和增加投入

为使野苦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应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种植区的建设和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做到无公害、无害化生产。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种植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人工种植技术水平,做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每个时期、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操作。

5.4 进行品牌打造

目前,野苦瓜人工种植面积小,市场潜力大,所以应该进行品牌打造。首先要严格按照安全食品、有机生态食品、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进行无公害产品生产,产品必须申请注册商标进行QS认证。其次,向国家农业部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严格进行产品检测,然后把产品包装进入市场销售,确保商品质量。再次,加大对野苦瓜的信息网络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销售,把产业做强做大,使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野苦瓜在我县是一种野生无污染食品,我们在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应当遵循无污染原则,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多用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手段,必需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从而争取把“野生苦瓜”建成无公害的绿色有机生态食品。

上一篇:仔猪不同断奶年龄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伊通县2014―2015厄尔尼诺年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