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基本行为模式

时间:2022-06-26 05:09:36

班主任的基本行为模式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而班主任工作大多表现为细、繁、杂,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坚持不懈地抓好日常管理的各个细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符合自身角色的基本行为模式呢?

综合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方式及职业性质等特点,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一个字——勤。

作为班主任,经验可能不是很丰富,但相信勤能补拙。班主任的“走动式”管理并不是“巡警和看守式”的,而是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过程。学生大都希望班主任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点。班主任如果能抓住这一特点,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他产生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

要搞好班级工作,管理好学生,勤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常性地深入了解,才能管理好班级。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质量、时间就是生命,尽量多花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很多的隐患会自动解除。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尝试着做好以下工作:适时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处理、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途径。落实校纪班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行为习惯,落实重在督促,督促重在改正,改正重在养成。班级管理要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根据学校班级的制度对学生品行要实行量化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班志”了解当天课堂情况,以便对症下药。由于学生来源、生源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以致班内有不正之风,此风不可使之成气候,必须抑制。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要经常赞赏鼓励,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之,班主任工作错综复杂,只要心“勤”,就会有收获。勤往学生这个“储所”里储蓄着情感,终有不菲回报。

综合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级的工作实际,一定要“勤”。班主任要做到勤,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 勤在行动表率

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才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心理学表明,少年儿童的行为有很强的可塑性。外因影响内因,当外界环境持续影响时,习惯会形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时学生又惧怕班主任身上无形的权利和纪律震慑,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在时间的洗涤中慢慢消失。因此,班主任要身体力行,尽量提早到校,中间多深入科任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做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这样做不但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 勤在观察细节

在班主任面前,许多学生表现得表里不一,班级的各种问题正是这种不统一性造成的。就算平时在班主任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会有松懈、困惑等,班主任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在学生不经意时去发现他们外在行动和情绪变化,并且还应发动班干部注意收集细节信息,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要认真记录,学生最怕也最佩服班主任对细节的了如指掌。

三 勤在分析学生特点

由于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在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其他学生的侧面了解,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责任心、学习方法、处世态度、情绪变化、心理特点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怎样改变。班主任既要分析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要分析通过怎样的途径、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既要考虑全班的共性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全面分析学生必须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等。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四 勤在师生交流

教师既要有惩罚的教育,又要有激励的教育,在平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常深入班级中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把教育定位在既是严师、又能成为知己的角色中。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不同场所,通过富有诚意的言语,让学生去改变、去追求。

总之,勤就是要班主任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在班级管理中抓好每个细节,做好表率。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班风。

上一篇: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 下一篇:为留守儿童擎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