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导入方式的探讨

时间:2022-06-26 03:38:26

新课程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导入方式的探讨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的关系中,更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快速进入到课堂问题的探究,课堂导入采用的方式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导入方式”的角度,对粤教版必修1§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新课讲授,可采用的导入方式进行总结、探讨。

关键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导入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03-01

曾有教学专家这样评价新课的导入方式—新课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的简介片,好不好看,观众想不想看下去,这就是关键”。教学中,恰当而又成功的导入过程,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

本文从“导入方式”的角度,对粤教版必修1§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新课讲授,可采用的多种导入方式进行总结、探讨。

一、探讨目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授课中,采用有效的导入方式很重要。

二、导入作用

导入过程的作用是通过简易、通俗的实际事物、事例,展示现象的本质,提出思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探究目标,调整学习方法,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导入原则

不应天方夜谈了无边际,要有明确的内容、目的及目标。

素材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尽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及身边的事物。物理学的知识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中去。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采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四、导入方法

物理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讲求技巧的过程。不同的授课老师,个人教学风格不同,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授课可采用导入方式,探究如下:知识的新旧传承。通过复习已学的内容,导出新课,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认知到力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然有受力物体。进一步探讨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开门见山,直接提问。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现象提问、解题过程中引发问题等,通过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接让学生进入了思考的状态,突出学习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下一步的探讨作铺垫。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用手拍桌子时作用对象是桌子,但为什么手会感到痛?

鸡蛋去碰石头,为什么鸡蛋坏掉了,而石头无损?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

创设生活情景,现象探讨。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实际事例导入,学生易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可明确其作用效果及解决问题的方向。形成感性认识,为激发探究欲望作铺垫。可列举的例子:

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感受到弹簧的拉力。

用手大力拍桌子,作用对象是桌子,但手也会痛。

用橡皮擦铅笔字,字被擦掉了,橡皮也掉了一层皮。

玩碰碰车游戏,相遇时,均后退

走路匆忙,跟别人撞了个满怀,别人痛得半死,自己也痛。

实验直观探索: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学生迈开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独特的现象,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进行以下简单的小实验导入:

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气垫导轨上磁铁与铁块间的吸引。如按住磁铁,能把铁块吸引过来;按住铁块,也能把磁铁吸引过来。

把遥控车放在没固定的木板上,利用遥控器控制车向前进,观察到轮子下面的木板向后运动

两个测力计对拉,观察读数,大小相等,多次重复实验,观察结果。

穿上溜冰鞋的两位同学相对站立,其中同学甲推了同学乙一下,观察到两位同学都向后运动。

故事深层诱导: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有教育中心的载体,通过故事能让读者明白一些问题与道理。物理教学中,通过能说明现象、引发思考的有趣故事的讲述,能对学生的思考起到启发的作用。如:讲述故事: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早在公元1500年,我国学者万户,首次作了航天的科学尝试,他把47枚火药火箭捆绑在自己坐的椅子背面,让别人同时点燃这批火箭。探究火箭发射的原理。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关于在湖里划船的故事,把划船过程中,与“作用力、反作用”知识点相关联的现象有意突出描述,加强思考的效果。

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把语言描述的盲点,通过简单的生活现象模拟出来,为学生理解知识点、了解生活现象,提供了良好的、直接的平台。如:观看《卧虎藏龙》电影片段,思考:为什么用力蹬竹子,人可以飞很高?观看运动员500m皮划艇比赛录像。分析看上去是人用力向后划水,为什么皮划艇却也在飞速前进呢?展示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图片。问题:足球运动员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本文对粤教版必修1§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新课导入方式的探讨,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敢于思考、积极创新,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成效的一个关键。

上一篇:农业增收应在节水上再做文章 下一篇:“说课”一种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