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半山的风景

时间:2022-06-26 01:13:27

《当代贵州》:石教授。欢迎您回到家乡讲学,做客“阳明茶座”。

石培华:非常感谢当代贵州杂志社的“阳明茶座”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说得不对,请大家见谅。

寻找贵州文化的制高点

《当代贵州》:您是旅游和文化方面的专家,又是贵州人,您如何看待贵州的文化发展?

石培华:此次中央会议(十七届六中全会)讲了三个词我觉得对贵州的文化发展很重要:文化自信、自觉和自省,贵州在发展当中的确迫切需要这个三个词。从区位发展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弱势群体,贵州在全国是没有“画像”的:我在外面80%的人会说我是江苏人,剩下的人会说我是四川人,但不会说我是贵州人。贵州人没有形成明确的形象符号,从侧面反映出贵州的文化软实力不足。

《当代贵州》:这是不是意味着相较于其他省市文化,贵州的文化一直是处在一个低点上?

石培华:准确的说,贵州在当今社会,既站在文化的最低点――我们是别的省画不出画像的省;但我们又站在一个制高点。

我做过一个思考,如果与国际上相比的话,中国有12个东西跟国际上惊人的相似。比如我们的侗族大歌,会让人想起西方的唱诗班。一个叫天籁之音,一个叫天堂里的颂歌,如果让这两个东西和鸣的话,会发现在空灵的世界它们的声音是一样美妙的;还有我们的反排木鼓舞,跟西方的大河之舞同样的震撼世界。再比如讲到我们的银器就会想到瑞士钟表,讲到苗族飞歌就会想到帕瓦罗蒂这样的高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是对的。

《当代贵州》:既站在最低点又站在制高点,这似乎是一种文化的悖论。

石培华:这就是文化,文化有时候就表现为一种悖论。比如我们的国酒茅台和西方的红酒,西方人是直白的,但是他们的酒是含蓄的,东方人是含蓄的,但东方的酒却是热烈的。

《当代贵州》: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的确是贵州的一大特色,但除了原生态文化之外,是否还可以从别的方面理解贵州文化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

石培华:事实上,贵州留下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是很大的:现在西方人都很困惑,想到东方来找一种文化的出口,到底什么样的人生和发展模式,才会让人有节制和找到心灵安慰。其实王阳明的心学,为贵州得文化找到了一个制高点。我不认为贵州文化的制高点是少数民族文化,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如果要分文化层次的话,我认为贵州的特色,真正的制高点,在精神层面的制高点是心学。因为心学是在精神上可以引领的,贵州要讲文化价值,第一个就是心学现象。

第二个制高点是贵州民族文化,心学是对东南亚、对贵州人的精神层面讲的制高点,但若从一种民族文化、原生态、风情的层面,贵州的民族文化就是制高点。第三个制高点――酒文化,酒文化是一种东方文化的代表。但对“国酒文化”的理解,可能要从酒本身上升到酒文化精神层面的更多东西。还有贵州的“文化千岛”现象,是一种世界上很奇特的现象。贵州的大开放小封闭,导致了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沉淀了很多文化和“化石”。此外,贵州还有沉淀下来的独特的红色长征文化。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贵州其实是一个走向幸福――心灵回归之地,走向成功――长征转折之地。这些都体现了贵州的文化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的。

文化引领新兴发展之路

《当代贵州》: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从心学到民族原生态文化再到酒文化和红色长征文化,成就了贵州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石培华:是的,贵州的魅力,可以简单的概括成几句话,第一句话,全世界都热了,清凉的贵州还在等你。全球气候变暖,无可阻挡,贵州还凉快。第二句话是半山的风景,一个惬意的贵帅I在等你。贵州的高度是半山的风景,有时候人生半山的风景最有意思,山顶,高处不胜寒,山脚,站不到一定高度没有视野,半山的风景可能是人生当中最有意思的状态,往上走有空间,往下看有风景,停下来有美好的日出日落,还有美好的心境。贵州其实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是半山的风景。第三句话,全世界都城市化了,贵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乡村在等你,贵州是心灵之地。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也好,刘伯温的五百年后看贵州也好,都给我们种下一个美好的梦想,在一个社会充满繁杂的时候,一块土地如何走一条特色文化引领下的超常规新兴发展之路。

《当代贵州》: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之前,相对于其他省市,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在一个低位运行,石教授的分析让我们更真切的看到了贵州发展的美好未来,那么对于这条超常规新道路的寻找,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石培华:贵州若要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首先需要对长期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再思考。贵州建省六百年来以来全国倒数第一的人均指标没有变过,原因何在?我觉得贵州一切发展的核心来自于交通,贵州要改变宿命,首先要改变交通,这几年大力改善交通我觉得做的是对的。不改变版图,不改变区位,长得好不如长的地方好,贵州的山山水水多好,贵州的人多好,但是长在村里最多嫁给村长,长在京城,则有望进宫。因此,经济发展,区位交通是关键中的关键。贵州什么时候能发展,贵州什么时候走出西南的盲肠,面向大海,走向东南沿海,成为开放前沿的时候,贵州才能发展,这是第一个前提。所以贵州长期的落后其实是客观的,不是每个人都懒,也不是我们不行,任何事它都是有规律的。第二个前提,经济发展的环境。我觉得富玉书记说的那句话真好,“不怕我们穷,就怕别人不富”,贵州要引进消费的话,经济极度发达以后,贵州就可以引进消费,像新加坡的道理一样。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态价值才能释放,生态价值释放需要有总体经济作为支撑的,人家可以消费我们这样的环境,消费我们这样的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文化的阐释是需要回头看的。在回头看的时候,贵州作为一个文化千岛,沉淀了大量的原生态文化,这些文化是世界上难得的瑰宝。但害怕的是我们在追求传统发展路径的时候是不是把等了600年好不容易煎熬留下的东西破坏掉。所以我说一个是交通,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需要这些前提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才思考一些次因素的东西,比如人才、产业等等,我觉得这些是第二位的。

从文化的角度做大旅游

《当代贵州》:您是旅游方面的资深专家,还请您谈谈贵州的旅游业应该如何实现突破和发展。

石培华:我觉得旅游其实做的是期货,旅游是梦想经济。旅游的魅力是什么呢?边界之美。过当下的生活,追求来世的超脱,读前世的文化,不用死一回可以换一个活法。香格里拉为什么火?那里是一种人生活的梦想。所以云南人做旅游是比我们要强的,他们营造了一个香格里拉。贵州,我觉得文化的魅力应在于贵州要营造当今人的梦想,营造未来投资的热点,用期货去换现实,营造未

来价值。我一直在想,多彩贵州下一步的高度在哪,我们的参照系不是云南,而是世界原生态文化的制高点。

“十二五”无疑是贵州旅游做大做强的时期。贵州的交通性价比不高,行多游少,很艰苦。我去了黔东南四趟,花了二十多天,但还是没看透。所以,我觉得贵州旅游业大发展的环境要真正来临,虽然现在已经来了,但是交通问题,一个内部交通主要城市到主要结点的交通还是一个瓶颈。这是天生的,没办法,但是需要当成一个重要问题向中央要支持。二是产业化运作水平不够。多彩贵州在政府运作层面起来了,但市场运作和产业化运作层面还要加大。贵州现在不缺少游客,但贵州没有成熟的大景区,更没有成熟的目的地。对贵州,我觉得现在旅游业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最大的瓶颈,大项目落地相对少,大的整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产品和目的地建设如果跟不上,游客来以后的口碑不会太好,会觉得这个地方跑了好几个小时,吃的和住的也不行,就会有这样的局限性。所以,省委省政府抓招商引资是对的,有大企业进入才能有大产品和大市场。

《当代贵州》:非常感谢石教授对贵州文化发展的深入分析。

石培华:时间有限,我今天只是汇报了一点对贵州的情结和思考,有可能是粗浅甚至是错误的。但有两点,一是贵州在全国来说,已经对大家产生了一个向往感。因为积累就是一种吸引力。贵州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吸引力。二是大家都觉得贵州对解决中国未来的问题会做出新的贡献,就跟当年长征从这转折一样,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前途,在贵州会谋到新的发展道路。我想带着这种使命,贵州会前途无量。

(责任编辑/蒋叶俊)贵州,半山的风景赵俊涛

《当代贵州》:石教授。欢迎您回到家乡讲学,做客“阳明茶座”。

石培华:非常感谢当代贵州杂志社的“阳明茶座”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说得不对,请大家见谅。

寻找贵州文化的制高点

《当代贵州》:您是旅游和文化方面的专家,又是贵州人,您如何看待贵州的文化发展?

石培华:此次中央会议(十七届六中全会)讲了三个词我觉得对贵州的文化发展很重要:文化自信、自觉和自省,贵州在发展当中的确迫切需要这个三个词。从区位发展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弱势群体,贵州在全国是没有“画像”的:我在外面80%的人会说我是江苏人,剩下的人会说我是四川人,但不会说我是贵州人。贵州人没有形成明确的形象符号,从侧面反映出贵州的文化软实力不足。

《当代贵州》:这是不是意味着相较于其他省市文化,贵州的文化一直是处在一个低点上?

石培华:准确的说,贵州在当今社会,既站在文化的最低点――我们是别的省画不出画像的省;但我们又站在一个制高点。

我做过一个思考,如果与国际上相比的话,中国有12个东西跟国际上惊人的相似。比如我们的侗族大歌,会让人想起西方的唱诗班。一个叫天籁之音,一个叫天堂里的颂歌,如果让这两个东西和鸣的话,会发现在空灵的世界它们的声音是一样美妙的;还有我们的反排木鼓舞,跟西方的大河之舞同样的震撼世界。再比如讲到我们的银器就会想到瑞士钟表,讲到苗族飞歌就会想到帕瓦罗蒂这样的高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话是对的。

《当代贵州》:既站在最低点又站在制高点,这似乎是一种文化的悖论。

石培华:这就是文化,文化有时候就表现为一种悖论。比如我们的国酒茅台和西方的红酒,西方人是直白的,但是他们的酒是含蓄的,东方人是含蓄的,但东方的酒却是热烈的。

《当代贵州》: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的确是贵州的一大特色,但除了原生态文化之外,是否还可以从别的方面理解贵州文化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

石培华:事实上,贵州留下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是很大的:现在西方人都很困惑,想到东方来找一种文化的出口,到底什么样的人生和发展模式,才会让人有节制和找到心灵安慰。其实王阳明的心学,为贵州得文化找到了一个制高点。我不认为贵州文化的制高点是少数民族文化,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如果要分文化层次的话,我认为贵州的特色,真正的制高点,在精神层面的制高点是心学。因为心学是在精神上可以引领的,贵州要讲文化价值,第一个就是心学现象。

第二个制高点是贵州民族文化,心学是对东南亚、对贵州人的精神层面讲的制高点,但若从一种民族文化、原生态、风情的层面,贵州的民族文化就是制高点。第三个制高点――酒文化,酒文化是一种东方文化的代表。但对“国酒文化”的理解,可能要从酒本身上升到酒文化精神层面的更多东西。还有贵州的“文化千岛”现象,是一种世界上很奇特的现象。贵州的大开放小封闭,导致了独特的“文化千岛”现象,沉淀了很多文化和“化石”。此外,贵州还有沉淀下来的独特的红色长征文化。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贵州其实是一个走向幸福――心灵回归之地,走向成功――长征转折之地。这些都体现了贵州的文化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的。

文化引领新兴发展之路

《当代贵州》: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从心学到民族原生态文化再到酒文化和红色长征文化,成就了贵州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石培华:是的,贵州的魅力,可以简单的概括成几句话,第一句话,全世界都热了,清凉的贵州还在等你。全球气候变暖,无可阻挡,贵州还凉快。第二句话是半山的风景,一个惬意的贵帅I在等你。贵州的高度是半山的风景,有时候人生半山的风景最有意思,山顶,高处不胜寒,山脚,站不到一定高度没有视野,半山的风景可能是人生当中最有意思的状态,往上走有空间,往下看有风景,停下来有美好的日出日落,还有美好的心境。贵州其实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是半山的风景。第三句话,全世界都城市化了,贵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乡村在等你,贵州是心灵之地。所以王阳明的心学也好,刘伯温的五百年后看贵州也好,都给我们种下一个美好的梦想,在一个社会充满繁杂的时候,一块土地如何走一条特色文化引领下的超常规新兴发展之路。

《当代贵州》: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之前,相对于其他省市,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在一个低位运行,石教授的分析让我们更真切的看到了贵州发展的美好未来,那么对于这条超常规新道路的寻找,您能否提供一些建议?

石培华:贵州若要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首先需要对长期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再思考。贵州建省六百年来以来全国倒数第一的人均指标没有变过,原因何在?我觉得贵州一切发展的核心来自于交通,贵州要改变宿命,首先要改变交通,这几年大力改善交通我觉得做的是对的。不改变版图,不改变区位,长得好不如长的地方好,贵州的山山水水多好,贵州的人多好,但是长在村里最多嫁给村长,长在京城,则有望进宫。因此,

经济发展,区位交通是关键中的关键。贵州什么时候能发展,贵州什么时候走出西南的盲肠,面向大海,走向东南沿海,成为开放前沿的时候,贵州才能发展,这是第一个前提。所以贵州长期的落后其实是客观的,不是每个人都懒,也不是我们不行,任何事它都是有规律的。第二个前提,经济发展的环境。我觉得富玉书记说的那句话真好,“不怕我们穷,就怕别人不富”,贵州要引进消费的话,经济极度发达以后,贵州就可以引进消费,像新加坡的道理一样。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态价值才能释放,生态价值释放需要有总体经济作为支撑的,人家可以消费我们这样的环境,消费我们这样的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文化的阐释是需要回头看的。在回头看的时候,贵州作为一个文化千岛,沉淀了大量的原生态文化,这些文化是世界上难得的瑰宝。但害怕的是我们在追求传统发展路径的时候是不是把等了600年好不容易煎熬留下的东西破坏掉。所以我说一个是交通,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需要这些前提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才思考一些次因素的东西,比如人才、产业等等,我觉得这些是第二位的。

从文化的角度做大旅游

《当代贵州》:您是旅游方面的资深专家,还请您谈谈贵州的旅游业应该如何实现突破和发展。

石培华:我觉得旅游其实做的是期货,旅游是梦想经济。旅游的魅力是什么呢?边界之美。过当下的生活,追求来世的超脱,读前世的文化,不用死一回可以换一个活法。香格里拉为什么火?那里是一种人生活的梦想。所以云南人做旅游是比我们要强的,他们营造了一个香格里拉。贵州,我觉得文化的魅力应在于贵州要营造当今人的梦想,营造未来投资的热点,用期货去换现实,营造未来价值。我一直在想,多彩贵州下一步的高度在哪,我们的参照系不是云南,而是世界原生态文化的制高点。

“十二五”无疑是贵州旅游做大做强的时期。贵州的交通性价比不高,行多游少,很艰苦。我去了黔东南四趟,花了二十多天,但还是没看透。所以,我觉得贵州旅游业大发展的环境要真正来临,虽然现在已经来了,但是交通问题,一个内部交通主要城市到主要结点的交通还是一个瓶颈。这是天生的,没办法,但是需要当成一个重要问题向中央要支持。二是产业化运作水平不够。多彩贵州在政府运作层面起来了,但市场运作和产业化运作层面还要加大。贵州现在不缺少游客,但贵州没有成熟的大景区,更没有成熟的目的地。对贵州,我觉得现在旅游业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最大的瓶颈,大项目落地相对少,大的整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产品和目的地建设如果跟不上,游客来以后的口碑不会太好,会觉得这个地方跑了好几个小时,吃的和住的也不行,就会有这样的局限性。所以,省委省政府抓招商引资是对的,有大企业进入才能有大产品和大市场。

《当代贵州》:非常感谢石教授对贵州文化发展的深入分析。

石培华:时间有限,我今天只是汇报了一点对贵州的情结和思考,有可能是粗浅甚至是错误的。但有两点,一是贵州在全国来说,已经对大家产生了一个向往感。因为积累就是一种吸引力。贵州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吸引力。二是大家都觉得贵州对解决中国未来的问题会做出新的贡献,就跟当年长征从这转折一样,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前途,在贵州会谋到新的发展道路。我想带着这种使命,贵州会前途无量。

上一篇:加速发展的高度自觉 下一篇:东风镇干部“跑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