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的水景设计研究

时间:2022-06-26 10:13:13

城市公园中的水景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生存环境恶化,城市公园作为亲近自然的功能载体,受到普遍重视。水景在城市公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从城市公园水景设计的基础理论、经验汲取和创新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城市公园;水景;景观设计

看惯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之后,人们迫切希望置身于真正森林之中。于是城市公园作为亲近自然需求的功能载体,对其研究更加深入。水景设计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扮演重要角色。可如今,一些城市公园的水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基本概念

1.1城市公园

1993年1月1日施行的编号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规定公园类型包括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和各种专类公园等。本文所指的城市公园是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是在市、区范围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游憩休息、文化娱乐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自然化的大型绿地,其用地规模一般较大,园内设施活动丰富完备,适合各阶层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之内的游赏活动。

1.2水景设计

狭义地说水景设计是利用水体造景,而广义地说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所涉及的水体及水循环过程,包括城市河流、湖沼、湿地,自然降水,景观及娱乐用水、灌溉用水及经过处理的污水,还包括在城市中的循环过程。[1]

在传统园林艺术中,水景设计称为理水,涉及规划布局、形态变化、空间层次以及与建筑、山石、花木之间的配合关系。[2]

本文综合以上三种概念,认为水景设计是对水体全方位规划,不仅在景观上,而且在生态上,还包括与水体有关的山石、花木等一切因素。

2.城市公园水景设计的相关要素分析

2.1山石及驳岸

传统园林艺术,水通常离不开山石。“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类例子数不胜数,尤以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最为明显。

现代城市公园驳岸长度长,加上太湖石等石材稀缺与昂贵,各种其它材料随之应运而生,诸如竹子、木桩等。一般大型水面驳岸简洁开阔,形式统一。小水池驳岸布置细致,变化多样。

2.2建筑及小品

亭榭舫设于水体最佳位置,需斟酌体量大小、形态环境、风格等。桥近水非水,似陆非陆,是水陆空三系统的交叉点和聚集点。

在不同水体,雕塑等小品或作主景,或为点缀。

2.3植物配置

植物起到充分发挥水景美的作用,更重要还有生态作用。

水岸石壁,悬葛垂萝令人神往。“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也能泛起“雨打芭蕉”式的滴水涟漪。此外还需要伸入到水中水底,如水草(图1)。

图1 杭州太子湾公园的水草

2.4动态水景

动态水景包括喷泉、瀑布和跌水。它们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增加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含量。

3.当今城市公园水景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3.1经济性

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大造城市景观水。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是缺水的,并且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如北京,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水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资源。[3]

多考虑设计小水体。小水体容易营建,更易满足亲水的需求,更易养护治理。

多用象征抽象的水景,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自然水体形状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更易带给人思考,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是雨水处理。硬化地面强调防水防渗,却将降雨与下部土层及地下水阻断,地下水源难以及时补充。其实雨水是景观用水很好选择。

前几年行业内提出了“节约型园林”。“节约”就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用好纳税人的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更是设计师的责任。

3.2生态性

生态学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多学科交叉渗透趋势,迫使我们不能再局限于某个学科。要讨论的不仅是城市公园水景设计,而是城市生态系统。理想做法是在前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宏观控制。

第二方面,驳岸生态化处理。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生态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的特点,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它还提供了陆上昆虫、鸟类觅食、繁衍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1]

由此衍生开来,建立人工湿地系统更是大有好处。古人早已提出“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等理念。采用这一理念就是要营造完善、高效、平衡的生态系统,包括鸟类、鱼类、两栖类、水生植物、藻类等,前提是还要营造顺畅、调和的水系循环系统,包括雨水、污水、饮用水、景观水等。两大系统的建立与高效运作将平衡“阴阳”。

另一方面,设计岛、洲、瀑、沼等多样水景。水流有缓有急,急流地带自然曝气,缓流地带停留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之,只有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设计中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3.3实用性

很多城市公园水景规模过于扩大。经常见到:在不大的喷泉里,很硬质的界面,又很硬质的雕塑,里边很多铜管、铝管和钢管。如果没有水的时候,就会看到上述景观,非常尴尬。

实用性表现为亲水性,人天然喜爱亲近水。日本横滨一个公园,阶梯中间做成阶段式流水,整个水道再延伸为浅沟渠,供戏水。亲水性并不都只表现在身体接触水的生理距离上,更主要还是体现在心理距离上。有的亲水平台不能直接接触到水,但只要设计的好,比如平台高度尽量靠近水面,平台材质与周围环境协调,还是会大受欢迎。

缺乏植物等软质景观穿插,那么亲水性也有问题。因为植物具有软化僵硬岸线,提供雕塑水景理想背景,并软化雕塑等功能。

应有这样的观念:水景不是景观主题,只有人成为真正主题,才可能成功。

3.4艺术性

虽然这几年城市公园水景设计丰富了不少,但还没有挖掘出水的众多特性,还缺乏特色和感染力。在本文前面论述了我国有悠久的理水传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改建后的上海静安公园西部开阔区利用地铁静安寺站高隆的顶穹与地面的落差,因势叠山理水,堆砌大型假山瀑布(图2),瀑布被设计成了水帘洞,叠石肌理清晰、凹凸有致,下面的潭用湖石点缀驳岸,自然亲切,。还运用了溪、池、瀑、潭四种形式,山水联系紧密,植物配置合适得体,具有了壮观的“城市山林”景观(图3)。

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如也可以与物理原理、科学常识相结合而创造出有趣味性、教育性的作品。比如台湾北部新竹地区的小叮当科学游乐园,园内没有连接水管的水龙头,还有利用水柱来表示体重的喷水。[4]

艺术追求美,什么是美。作者理解,合适的东西放在合适的地方,那就是美。同样的,在城市公园水景设计中,就体现在把合适的水景放在合适的地方。充分理解传统的基础上,把当今已有东西归类整理,根据实际,提出创新,最后把传统、既有、实际、创新四者融合一起,实现艺术的价值。

4.结语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城市公园又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始终想要强调在城市公园的水景设计中,把握住四大要素,着眼于四大问题,给人带来更加愉悦的身心享受和更加长远而巨大的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慰娟.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J].风景园林,2006,6:83-85.

[2]蓝先琳著.园林水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立静,李铁军.浅谈园林水景设计中的环境问题[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4:158-159.

[4]陈燕静著.水景公共艺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郭恺/1986年生/男/浙江杭州人/ 汉/ 助理工程师/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上一篇:园林树木病虫害科学防治措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压力管道焊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