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与运用探讨

时间:2022-06-26 08:56:5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与运用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本文运用有关理论,结合作者十几年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了粗浅探讨。一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创新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二要正确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加以运用。三要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6.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68-01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缜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教师必须随机决策。(3)创新方法。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在:(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2)表演技巧。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都对学生有熏陶感染作用,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 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愤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教师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不仅为语文教学所必须,而且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如:艺术因素的发掘、通感艺术的运用、教学设计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指导的艺术,通过朗读、讲述、图示、音响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点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活动。研究表明,信息交流的有效度与师生双方态度和情绪呈正相关,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感受性就灵敏,思维就活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就快。可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民主的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条件。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能力培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受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2)对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尖子”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观念,通过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具体说,在教学中应做到:(1)加强实践操作活动,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在实际活动中培养能力。比如,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不妨把“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活动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2)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会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敢说出自已对知识的理解或自已的思维方式。因此,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开展开放式讨论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适当运用激励的手段。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低年级可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手段。到了中年级,学生的间接动机逐渐向直接学习动机转化,“物质”激励手段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需要“精神”激励,特别是语言激励。高年级学生间接的、被动的学习动机将被直接的、主动的学习动机所代替,表现出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除语言激励外,非语言激励更具吸引力。如: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更喜欢教师点头赞许。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投去信任而期待的目光,更能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钱梦龙教师说过:“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的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综上所述,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其次要正确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最后要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点,真正建立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适当运用激励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及观念的转变探讨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