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中的物理问题

时间:2022-06-26 06:25:05

撞车中的物理问题

近五年来,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高居世界第一。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这些马路杀手的来源的两个重要组成,一是驾驶速成班;二是酒后驾车。两车的“碰撞”过程,涉及力学中的众多核心知识: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问题、能量问题等。下面以此为背景材料解析几例与之相关的试题。

例1.2009年9月13日佛山市区一辆燃烧大巴顺桥飞速倒滑,年轻民警卢绍毅驾车奋勇冲了上去,与大巴迎面相撞,后被撞开,这给经过车辆和围观群众的疏散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驾车的民警卢绍毅经送医院检查,有轻微脑震荡,需要进一步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警车与大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相同的是( )

A.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B.相互作用力的冲量

C.相互作用力的功

D.相互作用力持续的时间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警车与大巴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项正确;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持续时间一定相同,D项正确;而相互作用力的冲量方向与相互作用力方向一致,故二者方向相反,B项错;两车相互作用过程中,两车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故做功不一定相等,C项错。

答案:AD

(2)“火”车在燃烧过程中,沿大桥的桥面不断加速下滑,在这危急关头,民警卢绍毅奋不顾身驾警车向“火”车撞去,以争取更多的经过车辆和围观群众的疏散时间。设桥面可看作倾角一定的斜面,“火”车沿桥面下滑过程中,车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不变,则“火”车( )

A.所受摩擦力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增大

B.所受重力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

C.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

D.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但加速度不变

解析:“火”车燃烧过程中,车的质量不断减小,因此车所受重力减小,可知摩擦力不断减小,合外力 也不断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车的加速度不变,D项正确。

答案:D

例2.最近,随着国内各大轿车厂家纷纷组织撞车试验,汽车的安全性又一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ABS、气囊、安全带等装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词语。一辆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有无安全带或气囊对司机的影响不同的是( )

A.司机的动量变化量

B.司机的动量变化的快慢

C.司机受到的冲击力

D.汽车对人所做的功

解析:汽车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零;因此人的动量变化均为mv0,A项不正确;但有汽车气囊弹出或司机系好安全带时,司机动量减为零的过程中所用时间变长,故B项正确;根据动量定理[WTBX]F=ΔpΔt可知,C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汽车对人所做功等于司机的动能的变化量,故汽车对司机所做的功相同,D项不正确。

答案:BC[WT]

例3.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通部门规定汽车在市区某些街道的行驶速度通常不得超过30km/h。 一辆汽车在该水平路段紧急刹车时车轮被抱死,沿直线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车轮在地面上滑行的轨迹长x=6.25m。从手册中查出该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取g=10m/s2。

(1)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是否违反规定超速行驶。

(2)目前,安装防抱死装置(ABS)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制动力增大,设制动力恒为F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汽车刹车前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 ,试推导出驾驶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时的安全距离s的表达式(用上述已知物理量F、t、m、v表示)。

(3)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联系以上表达式,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三条建议。

解析:(1)汽车刹车且车轮被抱死后,汽车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匀减速运动。

滑动摩擦力为:f=μmg,汽车的加速度为:a=-fm=-μg 。

由匀减速运动知:v2t-v20=2ax(式中vt=0),解得:v0=2μgx=10m/s=36km/h>30km/h。

即这辆车是超速行驶的。

(2)刹车距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二是刹车后匀减速行驶的距离s2,据题意有:s=s1+s2。

式中:s1=vt,s2=v22a,加速度大小为:a=Fm。

则安全距离为:s=vt+mv22F。

(3) 由安全距离的表达式可知,安全距离与汽车的速度、质量及司机的反应时间有关。因此建议:不超速; 不超载; 不酒后驾车(或驾车时不接打电话,或不疲劳驾车);经过正规驾校培训,取得驾照。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探究和创新的意识。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事件、一个生产、生活中普通的情景,你就能从中提取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科学的思考,这才是学习的意义。本文中主要考查对碰撞问题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1中学)

上一篇:乡土资源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中职院校英语教学反思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