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伏线路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6-26 04:50:04

10千伏线路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 要]10kV以下配电线路具有点多、面广、线长、供电设备参差不齐、供电模式复杂多变的特点,线路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线路故障发生率。为了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加大对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力度,通过一系列可行的维护检修措施切实提升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使配电网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运行维护;检修

中图分类号:TU9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06-01

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提升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对线路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把好巡视、管理和检修质量关,在保证配电线路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增强线路运行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配电线路是电网中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因为其结构复杂以及分布广泛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故障。为保证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必须要加强对常见故障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降低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日常故障分析

1.1 短路引起的跳闸

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短路引起的跳闸又叫速断跳闸, 且时有发生。该动作属于短路保护, 能及时有效的切实故障,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但保护范围有限, 难以对整个线路进行保护, 导致这一动作出现的成因有:一是在外力破坏下所导致, 例如在砍伐树木时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或不到位, 部分渲ι踔琳个树干掉落在导线上, 从而导致线路短路, 再如一些司机违章驾驶, 导致电杆被撞倒而出现短路。二是一些鸟类在线路密集的地方搭建巢穴,往往由于鸟类张开翅膀在风的作用下发生碰撞而导致线路短路。三是在大风天气中, 街道周边的配电线路容易受到半导体和导体等。四是雷电天气也会导致线路短路。且这些短路行为的出现频率较高,极易导致跳闸事故的出现。

1.2 自然灾害因素造成的事故

雷电、强对流天气、大雾、霜冻等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发生,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对配电线路设施破坏极大,尤以雷击为甚。雷击导致10kV架空配电线路事故通常有绝缘子击穿或爆裂、断线、配变烧毁、避雷器击穿等。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是造成雷击事故的重要原因。雷击电流不能快速流入大地。避雷线引下线被盗,雷击电流无法流入大地。

1.3 用户产权设施造成的故障

用户产权电力设施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房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等问题,仍然运行着一部分多年的老型号电力设施。因缺乏维护,内部故障时,分界点的开关未跳闸或高压保险未熔断,甚至有的单位直接将高压保险短接,造成越级跳柱上开关甚至变电开关,而且发生事故后抢修困难,修复期长。部分客户在销户时,直接将变压器等设备拆除,而留下高压T接线,悬挂在空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管理因素造成故障。管理不到位也是10kV以下配电线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比如日常运行维护方式和检修手段不合理、没有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的潜在危险点、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电杆倒塌无人过问等,这些会直接影响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在人员方面,乡镇农村电网的管理人员、检修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且工作量较大,导致对线路运行的监控、维护和检修不到位,使得潜在安全隐患滋生。

二、10kV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措施

2.1 加大日常修剪或清除力度。由树障带来配电线路故障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日常修剪力度,在每年冬季对线路两旁或线路下方树木进行剪枝清理,确保道路畅通;树木在四季交替中生长有所变化,在日常巡视中发现树枝与线路有摩擦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剪枝或砍伐;定期清理绝缘子上的污染物或灰尘,当发现绝缘子运行不合格,应当及时更换,拆除杆塔顶端鸟巢。

2.2提高防外破能力。针对自然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有效的反事故防范措施:做好绝缘子的维护工作。要重点提高针式绝缘子的抗雷击性能,做好避雷针、避雷器的安装工作,安装在线路上容易被雷击的地方。对接地网要定期检测,确保接地阻值合格。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对于预警预报的气象灾害,应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提高外力灾害防范能力。 在交通道路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拉线上加套反光标志管,这样能够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对于受到碰撞的杆塔,可以设置防撞混凝土墩,并刷上反光漆。采用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粉刷标语等形式,加强对群众线路保护宣传和电力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线路保护意识。完善线路杆塔,埋地电缆的警告牌、标志牌等等;做好配电线路的巡视工作,清除线路的故障,对于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要及时清理;注重与城建、规划部门的联系,做好线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工作,消除线路存在的隐患。

2.3重视对配电线路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对于配电变压器、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要做好定期试验和检查工作。定期对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开展负荷监测,尤其是在负荷高峰期更要密切关注线路的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负荷平衡,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重视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线路运行管理,做好故障处理,并做好记录。此外,还应该加强用户设备管理。运用GPS系统,顺利导航并准确定位每一根杆塔、配变位置,提高检修和巡线工作的效率;实现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线路运行情况,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安装小电流接地自动选线装置,自动选择单相接地故障线路,提高供电可靠性,防止故障扩大。对于新建或者改造配电线路的时候,在分段和分支开关采用真空断路器,以减少线路故障。第五、事故发生之后,应该配合有关技术人员对线路故障进行排查,找出故障点,采取措施排除故障,保证线路正常供电。

2.4做好防雷保护。雷电是引起配电线路故障的最常见原因,必须做好对线路也别是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确保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的抗雷性能,最好选择瓷横担,瓷横担额定电压值可根据区域雷电活动情况进行调整,比如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可适当提高瓷横担额定电压值,并保证其与电线杆钢筋焊接的牢固性,这样有利于形成接地作用;改变架空线三相导线的布置形式,尽量以三角形形式为主,并根据具体情况将导线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加;加装避雷装置,每个避雷装置距离间隔为200-500m,做好接地处理。

2.5强化危险点的预判和检修。加强对10kV以下配电线路危险点的预判,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技术和监控方法提高危险点预判的准确性,相关技术负责人应常常深入作业现场,明晰检修对象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检修方案,保证方案设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做好方案交底,负责人应向检修人员详细讲解检修任务和检修工作中应注意的危险点和重点环节,使每个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检修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强化现场检修工作,负责人常常深入作业现场,加强对现场的巡回监察,严格执行监督监察制度,保证每项检修控制措施都能落到实处,此外,还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控制检修人员的检修手段和方法,及时发现检修过程中的危险点,督促检修人员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危险点,确保检修过程的安全和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检修过程中,还应做好故障排查,并积极采用先进检修技术和检修工具,提高检修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线路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

三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居民用户对用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变电站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强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还要加强各个居民用户的用电知识,大力的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这样是线路维护最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对线路的检修要专业的培训一些技术人员,对线路的检修要抓紧效率和质量,保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任务。这样才能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上一篇: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经济性分析研究 下一篇:高原高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