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6-26 04:06:03

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摘要]广西为期三年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已经圆满落幕,本次城乡风貌改造对农村人居环境到底带来怎样的变化,对经后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文章以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改造为例,对柳州市所辖区、县区内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广西在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经后广西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字]城乡风貌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产业

中图分类号: 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09年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以来,为期3年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圆满结束。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的重点内容是对村屯环境的综合整治,改造地区涉及城市和农村区域,在农村改造的实质是以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为切入点来展开新农村建设。

1、概述

1.1 上等村概况

上等村位于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面,距柳州市仅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上等村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广西最大的韭黄种植大区,全村共有上辰屯、上等屯、河尾屯3个自然屯,含7个村民小组共513户,总人口为1788人,其中壮族占90%以上。耕地面积为2700多亩,其中种植韭黄1800多亩,水田84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韭黄,粮食作物为水稻。2012年11月,上等村获评为“柳州市十大精品美丽乡村”。

1.2 河尾屯改造计划

2011年4月7日,柳州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2011年柳州市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河尾屯为特色生态(农业)型名村,计划2011年12月前完成。主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立足本地韭黄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着力改善农村道路、电网、供水、能源和居住等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提倡农业产业生态多样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

2、改造后河尾屯的变化

改造后河尾屯面貌焕然一新,昔日水泥抹面的楼房,如今白墙红窗,粉刷一新;改造后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曾经垃圾横飞的村道,而今道路硬化,洁净如洗;排污沟、绿化带、垃圾池全部建成,牲畜圈养集中区、水榭凉亭休闲区应有尽有,各得其所;改造后河尾屯韭黄产量、质量以及销量持续增加,旅游产业进一步升级,游客数量大大增加;改造后河尾屯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3、城乡风貌改造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3.1 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2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土地权属调整

在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土地权属问题。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考虑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和可能性,这就要求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量反复的征求涉及权属调整村民的意见。同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过多的权属调整问题,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3 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推进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要与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结合起来,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包括房屋外立面改造、村庄规划、道路硬化、排水沟、村屯绿化及垃圾池、卫生室、篮球场、图书室、远程教育终端等10项标准件建设,统筹推进危房改造、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试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匠培训、制度建设等“六大工程”。 建设特色城镇和村寨建设,统筹推进、步步深入。

3.4 新农村建设要与建筑环境相结合

建筑环境是指建筑物周围的一切自然状态和人为条件,建筑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在建筑设计或改造中必须将建筑和环境统筹考虑,建筑应有良好的环境。这里的建筑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在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中,必须要保证“路路通”以及完善给水排水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环境建设中,要给人们提供娱乐、休闲、交流以及学习的场所。在自然环境整治中,特别是在农村要处理好牲畜粪便以及各种垃圾的随意丢放,加大环境美化力度,防止生态植被的随意破坏,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3.5 正确梳理“拆除、改造、新建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城乡风貌建筑改造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正确处理“拆除、改造、新建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违章建筑、危房全部拆除,新建建筑必须严格审批报建制度,建筑方案必须符合地方特色。改造建筑一般要求建筑质量较好,周遍无安全隐患,居民自愿,并在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国道两侧安全保护范围之外等。选取改造的建筑不宜大改,一般要求进行墙面的重新粉刷,在立面上增加装饰线条,在门窗、屋顶改造中增加地方建筑元素或图案即可。

3.6 新农村建设要有地方风格,民族特色

在城乡风貌改造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域应分类区别对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通过研究和挖掘民族文化,提炼当地特有的建筑元素,设计出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改造方案,不贪大求洋,不大拆大建,精心打造富有广西民族特色及文化底蕴的建筑风格的民族特色建筑群落,组织实施特色城镇、特色村屯。比如在建筑改造中并不一定要全部实行“平改坡”,而应有重点有秩序的结合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去改,不能一概而论。

3.7 “改造”是手段不是目的,重在“引导”

在城乡风貌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城乡风貌改造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建筑改造,而是通过改造部分城市节点、重要的村屯、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及周遍环境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引导周边居民、村屯以此为榜样,主动去改造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目标。

4、结语

广西区党委、政府实施的城乡风貌改造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具体实践,将为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起到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目前工作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土地权属等很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叶耀光.《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4).

2、欧孜,袁媛.《探寻广西地方建筑文化保护与继承之路》-以广西“竹筒楼”外观改造项目为例.广西城镇建设,2009(7).

3、雷翔,欧阳东.《人居环境的地域性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为例子.建筑学报,2006(3).

4、吴艳萍.《“竹筒房”改造成“特色景观房”-我区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和示范村》.广西城镇建设,2007(5).

5、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

6、柳州市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

[作者简介]

张勇田男1985年11月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规划师

上一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初探 下一篇: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