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的思考

时间:2022-06-26 03:28:47

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的思考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进行的有效管理。加强课堂管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不仅是大班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保证。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管理 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现状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和举措,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教学机构、专职教师和倾斜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其中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学习目的功利化。

由于崇尚实用理性,大多数学生习惯用是否具有实用性来衡量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功利化色彩日渐浓厚。尽管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某一门课程,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尤为明显。一方面,目前真正信仰,愿意主动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本来就很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看似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实则是把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考研、考公务员、拿学分和奖学金的重要筹码,很难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也难以使学习收到真正的效果。尤其是高职学生,许多人认为自己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活动,因此只要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就可以了,上课完全就是从眼前的利益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涵及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往往不求甚解。

(二)学习行为被动化。

一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自己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但这种学习状态的存在,并非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内容,反而是一种不求甚解、缺少信仰的表现。大部分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要我学”的状态,而缺少“我要学”的内在追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在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反而被自己遗忘了。

(三)课堂秩序失范化。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问题行为:课堂出勤率难以保证,许多学生逃课、迟到、早退;“后排现象”突出,上课时学生争坐后排;不少学生在课堂内睡觉、吃东西、看课外书、玩手机、说闲话等,做与上课无关的事,“隐形逃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被动参与:不专心听课、不带教材、不主动回答课堂问题、被动参与课堂讨论、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等等。目前,课堂秩序失范化非但不是个别现象,反而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之一。

(四)课堂安排边缘化。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些高校由于不被充分重视而导致课堂教学处于边缘地位。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一般不安排在黄金时段,而安排在周末或晚上;有的学校安排三节连上,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规律要求;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这一共性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大班学习方式进行,效果不佳;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没有专业课受到重视,甚至地位比不上其他公共课(如大学语文、英语、数学等)。

造成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有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得不到高度的重视和必要的协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而忽略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分离,教学手段落后时代的要求,空洞的说教多于启发,严厉的指责多于耐心疏导;课堂管理缺乏有效方式,无法形成良好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等。而在众多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问题中,加强以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为主要内容的课堂管理尤其重要和紧迫。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等进行的有效课堂管理。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够运用理论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仅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可是,在一些管理混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师生之间连正常交流都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尤其重要。有序的课堂管理,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讲授理论,甚至能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从各个方面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序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自习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管理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主要的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所学理论内化为内在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仅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行为无序化的这一现象来看,很多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让人担忧。必须认识到,规则意识的树立对于当代大学生至关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学生个体的学习、实践,而且要靠外在的规范、管理。为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从课堂管理抓起,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师课堂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低效化这一问题进行过许多研究,但一般集中在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提升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探讨,涉及课堂管理改革的探索较少。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老师上课上得好,学生自然就会被吸引;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师只负责上课而无需管学生的课堂纪律。这说明了许多教师并没有树立管理课堂的观念,一定程度地放纵了部分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并且影响了一部分认真学习的学生。在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加强教学管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

(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失范,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也存在密切联系。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力有限,且容易带有主观随意性,他们通常给要求比较宽松的老师较高评分,而给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较低评分。由于这一不合理评价机制的存在,导致现实中为获得评价高分而一味迎合学生、放松对学生要求的教师屡见不鲜。因此,为提高课堂管理积极性和水平,必须将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效果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加大常规教学检查力度,对学生到课率、听课率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听课评价指标,将学生到课率、认真听课率、课堂参与率等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起成为同行、领导、督导等进行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教学督导部门根据检查和评价情况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指导、监督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制定课堂管理规则,提升教师课堂控制力。

各高校的《学生守则》一般都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做出各种要求,但是这些要求的可操作性往往不强,且未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及课堂教学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管理要求。因此,为提升教师课堂控制力,必须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课堂管理规则。例如,科学安排学生座位,形成良好的大班教学秩序;合理考勤,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公平,加强学生课堂行为的“他律”作用;积极创设合作学习教学、对话教学、交往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参与氛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大有裨益。

(四)完善考核制度,形成学习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检查和激励机制。如果考核方式不合理、科学,将会直接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同时又具有“知行合一”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仅通过考试很难全面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课程成绩必须以学习的过程考核作为重要依据。学习的过程考核主要以课堂表现作为依据,既包括课堂纪律方面,又包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方面。通过学习的过程考核对学生课堂行为予以导向、规范和激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和激励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创造出积极课堂气氛的“团体动力”,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山,张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边缘化的表现、原因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中):82.

[2]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等道德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7.

[3]郑博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14.

基金项目说明:本文系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2JGZ330)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半导体物理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基于TFTP的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