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教育思想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时间:2022-10-18 04:06:09

钱伟长教育思想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摘 要 钱伟长教育思想中“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通过结合上海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着重探讨如何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能力,以实现钱伟长教育思想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的培养。

关键词 钱伟长教育思想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钱伟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担任上海大学校长的几十年间,他以教育家独有的眼光和魄力对上海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奠定了上海大学的基础,更为上海大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教育名言: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门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①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什么是人才?作为学校,我们应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1 “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的阐释

1.1 “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钱校长曾多次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多方面的才能与创造精神,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果说学生在知识、才能方面未达到要求,我们的教育产品是“次品”的话,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产品则是“危险品”。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会“做人”。②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经也说过,高等学校有两类课:一类是使人成为“人”;另一类是使人成为“某种人”。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就是讲授某一类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某种特殊专门理论、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某一类人;而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就是讲授做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使学生具有做人的基本素养,成为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做人”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首要职责。让我们牢记:“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均衡发展,成为具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公民,③这是我们教育本身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极归宿。

1.2 “复合型人才”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之需。

同时,钱校长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变革对人才素质的多方面要求,不能简单地将教育看作发展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将高等学校变成了生产具有某种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的现代化工厂。他提出要培养更多的跨世纪复合型人才,提出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办学宗旨:拆掉“四堵墙”。一是拆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二是拆掉校内各学科之间的墙;三是拆掉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四是拆掉教与学之间的墙。④

他组建的上海大学集理、工、管、文、法、商、美多学科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综合优势。他认为要办好工科,必须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理科和工科相互渗透有利于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他又号召理工科的学生学点文史知识,学点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不仅对于学习本身有利,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钱老的生平从国学到西学,甚至后来从事的科学研究也涉及多个领域,还有他说过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等都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最好的写照。这种将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相结合的教育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又一贡献。

2 “走进钱伟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科书

钱伟长校长不仅留下卓越的学术成果,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而且他本人的求学、科研和办教育的人生经历本生就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从2007年开始至今,在我校研究生工作党委的倡导下,全校研究生自主精心策划了每年一次的以集中学习钱伟长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的主题活动。从第一届的“走近钱伟长”之一“研究生书画作品大赛”;系列之二“读你千遍――读钱校长的书,做自强不息上大人”;大型读书活动之三“译心译意――翻译钱老《八十自述》”;之四“我行我诵――研究生原创诗歌朗诵比赛”、之五“久久回眸”研究生纪念钱伟长校长诞辰九十九周年原创诗文集,到今年的之六“百舸争流”主题活动。这些系列活动通过“读”“看”“学”“行”等全方位调动了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方式使广大研究生了解了钱校长的非凡人生、感受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领悟了校训内涵,明确了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

3 创建特色研究生干部培养机制

从研究生的成才过程来看,研究生干部的舞台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完善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体制,上海大学在校院两级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党总支、团总支、学生会组织系统,以及研究生生活社区的一套研究生自治系统,即研究生社区自管会及各幢宿舍楼管会,形成了上海大学独特的以党建为中心的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三加一”模式。特别是我校独具特色的“党副”制度:即各院系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只在关键时刻把关定向,而让在读研究生担任党总支常务副书记一职,主持日常工作;研究生辅导员则主要辅助、协助和帮助“党副”工作。“学生党副”担负着少则几十人、几百人,多则千人的研究生党建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负责研究生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和管理,指导研究生团学组织开展各类校院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负责分配和使用整个学院研究生的活动经费。通过一年的高强度锻炼,各方面能力都有质的飞跃,不仅得到师生认可,毕业后更是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我们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使广大的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实现了自身成才的要求,也践行了钱校长的人才培养理念。

4 树立研究生“三大首日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994年在钱老的倡导下,上海大学在中国大陆率先实行了三学期制。短学期制,就是把一学年划分为三个理论教学学期(秋、冬、春:10周/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夏:4周/学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结合“三学期制”,树立了“三大首日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一天结合本学期的当前形势和研究生思想实际进行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如在2012年,秋季学期的新生入学教育,“如何做好一名研究生”的主题教育活动采用研究生与校领导面对面的访谈的形式,以一种长辈和晚辈谈心的方式,为研究生解答了初来乍到的困惑,并为他们指明了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方向。冬季学期的“校长奖学金”颁奖典礼,其形式采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模式,典礼为每位获奖同学量身定做了一个DV短片,并为每位获奖同学都撰写了言简意赅、文采飞扬的颁奖辞,并邀请与获奖同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亲人朋友为其颁奖,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在春季学期中,结合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邀请外企、国企、校友等各类社会资源与研究生互动畅谈,规划当下,赢在未来。并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现场微博互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大首日教育”在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形式上追求新颖变化,在内容强调联系实际,在主体上着重主体参与,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是上海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项目。

5 创立研究生“三大节”文化品牌

为了贯彻钱老的文理渗透,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我们根据各学期的不同特点,形成了“秋季学期”――学术节;“冬季学期”――体育节;“春季学期”――艺术节的又一研究生文化品牌项目。在学术节中,不仅有各类研究生专场报告会、科研作品展、研究生论坛,还有各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创办的如:“辩论赛”、“英语小品赛”、科普知识竞赛等等;在研究生体育节中,每年的研究生运动会开幕式也成为研究生活动的又一盛事。不仅各学院有各具特色的运动员方阵表演,2012年更是首次采用了展现运动之美的太极扇表演形式,近千的研究生通过数周的学习、练习和彩排,最后声势浩大地呈现了一出刚柔并济、飘逸潇洒的太极扇表演时,全校研究生掌声雷动,全身心地感受到了运动之美,中国武术之美。而各个学院研究生也承办了各类体育竞赛: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越野赛等等,全面响应了钱校长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研究生合唱大赛是研究生艺术节的亮点。研究生工作党委为各个学院聘请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来做专业指导和合唱训练,广大研究生不仅唱得开心,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感受力。而研究生主持人大赛、手工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研究生歌手大赛、研究生舞蹈大赛都极大地增强了理科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在这三大节,研究生不仅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强健体魄、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让我们朝着培育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纵观钱伟长校长数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处处闪现着创新精神,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创新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深刻的启迪作用。谨以此文,缅怀我们敬爱的钱伟长校长!

注释

①④钱伟长.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② 王树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钱伟长教育思想谈[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0).

③ 黄敏.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上一篇:有关港口设备维护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464例内科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