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冷水,打鸡血

时间:2022-06-26 03:20:56

不分猪肉了?

“十多年前,很多导演为了挽救中国电影濒临破产的状况,毅然放弃自己的电影理想投入商业洪流,十多年后,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此刻该是我们重拾电影理性,重塑电影人文精神,重新回归电影艺术本体的时候了。这是中国电影不能缺失的追求,否则将愧对这个时代和电影导演的称号。”

这是冯小刚在2013年度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上发出的声音,这一表态所对应的事件,是导演们以“非常慎重的一人一票的表达”,决定本年度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空缺,按冯导的说法,这是基于导演对艺术的良知和对电影的尊重,颁奖礼不应该是以自娱自乐皆大欢喜为目的,而应该是让电影者能够充满崇高感的标准”。

好吧,这是一盆提神醒脑的凉水,还是一个故作高调的姿态?我们有些忐忑地咀嚼着冯导的每一句话。

从经济学上来看,中国电影还真找不到什么真正唱衰的理由。它的兴盛繁荣,越来越引起各方资本的垂涎,最近就有印记传媒(也就是DMG)与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高金食品联姻,上演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好戏,而餐饮企业湘鄂情则一举收购北京中视精彩、笛女影视两家影视传媒公司,让人惊异。

不多年之前,只有暴发的煤老板愿意一掷千金地试水这个高风险却未必高回报的行业,而现在,资本的成色更加多彩斑斓。这个年票房收入接近300亿的行业已不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行业,而它年均30%的增长率则预示了它更为光明的钱景。

但这种兴盛无疑正让中国电影的问题更加突出,它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金钱游戏,特别是对于创作者来说,太多人都谈论的是电影的票房和营销、广告的植入和噱头。生存和赚钱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于是电影艺术也就只能退居次席,充当遮羞物和幌子。这种风气甚至传染到了媒体和大众中,姜文之前在香港电影节上发飚并非简单的借题发挥:你们愿意问一个导演为什么拍一部赔钱的电影,却没有勇气问资本家一句:“你怎么不投资呢?”

艺术与商业的对立貌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愿意相信,这种对立是一个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当自诩不但没有被好莱坞狼吃掉,而是与狼共舞的冯小刚导演誓言要回归艺术本体的时刻,我们必须报以乐观的掌声,当然,是谨慎乐观的掌声。

资本逐利的合理性无须多言,对于导演这个艺术创作群体而言,电影的精神价值理当高于其经济属性。我们乐于观赏导演协会此次或许可以冠名为“拒分猪肉”的行为艺术,然后期待更为平衡和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在这个行业“王者归来”。

诚意还须践行

将板子打在自己身上,是我们向冯小刚导演致敬的第二个理由。在我们熟悉的话语中,对于中国电影的批判并不鲜见,但大体是大哥说二哥,制片人说中国电影人素质不高,导演报怨投资人不懂电影,编剧骂导演没有文学素养,或者是大而化之,将矛头指向中国电影目前的整体环境,将怒火发泄到这个无人负责也无人认领的垃圾桶。前一段时间宋丹丹宋方金关于编剧问题的论争,本质上仍然是两个阵营之间的争战,相比之下,冯小刚这段代表导演协会的表态,境界高了很多。

虽然中国电影的问题跟这个时代紧密相关,跟中国电影制度、整体人文水准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程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导演协会的会员们坦承中国电影的问题确有自身失职的因素,愿意为中国电影全盘商业化所带来的后果承担应有的责任。这种但问己过不论人非的诚意,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这种反省也并非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这一孤例,它隐然是很多创作者共同的一种感受。除了一直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中国电影精神失落的编剧芦苇,导演张艺谋在接受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时,也对自己从《英雄》开始的商业片路途进行了坦诚的剖析:“从《英雄》开始的商业片大潮和现在中国电影发生的巨大的市场改变,让我们以票房为王,以票房论英雄。我们被票房绑架了很多东西,我说这个绑架是广义的:比如年轻导演刚出道,一定要去给人家投资商赚钱,他才可以站稳脚跟,才可以扬名立万等等,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心理。”而对这一切他一直感受到的是“很勉强”,现在的他内心最渴望的是,“只求安安静静全力以赴、专注的把它拍好就可以了,没有更多奢望。”

当然,表态永远都比行动容易,我们期待着导演们在银幕上的践行,而这显然不是头脑发热脱口而出的几句话这么简单,它需要真正的勇气,更大的拒绝诱惑的毅力,各方面琐碎但必要的配合,以及实打实的才气。

所以我们不敢断定,这些反省会立刻导致中国电影质量的提升,但起码,电影圈的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商业和艺术终将成为两位携手并进的女神。我们坚信,这颗价值观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和温度中,必将破土而出。

上一篇:姜文凶猛!? 下一篇:乐高管理智慧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