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2-06-25 09:08:07

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如何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门话题。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是能够聚吸世界先进技术、能够占据国内外市场制高点的产业。我们必须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北欧国家芬兰的成功实践或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芬兰的强国之路: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首位

芬兰是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小国,人口有530万,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且1/4的国土处在北极圈内,气候条件较差。19世纪中期,芬兰属于欧洲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芬兰已由一个以发展林木加工、金属加工为主的二流经济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强国。2000年以来,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07年,芬兰的人均GDP已达到45020美元,富裕程度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芬兰的强国之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认为,芬兰在战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把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首位,应该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芬兰选择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50年代,把发展现代造纸业和造纸机械产业放在了首位。芬兰政府为了改变原来靠林木加工和传统造纸的落后状况,主要依托技术创新,推动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使其现代造纸技术及其机械制造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在全球造纸自动化和技术创新领域一直扮演着领导角色。目前,芬兰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第四大纸浆出口国,其造纸和纸浆机械占到国际市场的70%;全球每4台造纸机就有一台产自芬兰,世界上最大的新闻造纸机就是由芬兰设计制造的。

2.60至70年代,推动了向现代造船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芬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及产品出口要依赖于海运,所以,发展现代造船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其工业化的优先选择。目前,全球最大的豪华邮轮和先进的南极考察船大多为芬兰制造,世界上使用的破冰船中每10艘就有6艘产自芬兰;全球最大马力的船用发动机(超过10万匹马力)也由芬兰设计制造。芬兰还是全球电梯和自动扶梯设备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其电梯的节能技术在世界领先,自动扶梯销量世界第一,升降梯销量世界第三。除此之外,芬兰在港口起重装备、伐木自动化装备、金属制造装备、化工生产装备等领域,也拥有了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和制造能力。

3.70至80年代,加快了现代电信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芬兰是一个电信业发展很早的国家,早在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第二年电话便在芬兰出现了。70年代末期,芬兰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化,对工业的投资开始在国民经济中下降,对电信服务产业的投资迅速上升,使芬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推进电信技术创新的几个国家之一。如1978年芬兰就开始采用数字电话交换机,第一个在欧洲采用了电传技术;1979年成为北欧第一个采用光纤电缆的国家,1980年其电话网就实现了全部自动化;198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数字PABX,1992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GSM,等等。目前,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芬兰的电信发展在欧洲或世界上均名列前茅。芬兰的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其电信资费也是国际上最便宜的5个国家之一,其数据传输和移动电话费只有OECD各国平均水平的40%-50%。

4.80至90年代,实现了向信息通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80年代初,芬兰就开始确立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战略方向,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电子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科学仪表等高科技产业。90年代开始,芬兰的高科技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91-1996年的电子通讯产业年均增长了168.9%,高科技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2%,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4%上升到1996年的11.5%;1999年3月,芬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放3G服务执照的国家。目前,芬兰已经跃升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并掌控了信息和通讯行业最尖端的技术市场。

5.进入21世纪后,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目标。芬兰是个无煤、无油、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能源消费的70%要靠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芬兰政府制定并出台了能源多元化政策,鼓励开发和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气体等新能源。到2005年,芬兰的可再生能源已占其整体能源消耗的28.5%,其中生物能源又占到可再生能源的90%。另外,芬兰十分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在能源效率、清洁工艺、水资源保护、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技术,而且已有超过60%的芬兰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均属于清洁技术范畴。2008年11月,芬兰又提出了国家气候和能源战略规划,到2020年要使能耗水平与2008年接近,也就意味着芬兰将逐步实现能源消费零增长。

二、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或经验

二战之后,芬兰从开发森林资源起家,依托技术进步,推动了不同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摆脱了贫困,积累了财富,而且很快实现了国家现代化,率先进入到信息社会。芬兰模式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1.科学制定并落实产业发展的行动规划。芬兰选择和发展每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从产业发展的基础出发,瞄准世界先进目标,制定出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或行动计划。比如,80年代芬兰电信产业已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芬兰政府在此基础就确立了发展信息通讯等高技术产业的战略方向,并出台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然而进入90年代初,芬兰发生了经济危机,使其GDP在几年里锐减10%,芬兰人并没有就此改变计划,而是坚持“毁灭”中创造,加快结构调整,经过10多年的持续发展,使芬兰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信息通信产业大国。科学制定并落实产业发展规划,重要的是行动。比如,芬兰为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政府部门或行业就启动了“芬兰清洁技术”推广计划,并使清洁技术涵盖了所有能够预防、减少或消除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和生产流程。更值得一提的是芬兰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可以说人人都参与了行动,用芬兰人的话说,“不会放过节能环保的任何方法”。

2.努力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驱动机制。要搞好产业技术创新,既要依靠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更要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创新驱动机制。芬兰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1)从60年代起就开始大力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并实行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为技术创新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2)1970年成立了芬兰第一个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即“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主要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3)1977年成立了直属议会的“芬兰独立庆典基金”,旨在保障事关国家独立与重大课题的研究费用;(4)1983年芬兰贸工部建立了“技术发展中心”,主要资助企业开发高技术;(5)80年代开始又建立了多个科学商务园区,引进市场机制,加快高技术成果转化;(6)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取能源税的国家,每年能源税额近30亿欧元,政府全部用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在,芬兰每年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已占其GDP的3.5%,超过了日本和美国。

3.不断强化企业的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芬兰现在位居前30名的大型企业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开始都只是传统的加工企业,后来通过不断的结构变迁,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很多公司经过合并、收购和联合,告别多元化,集中发展自己最擅长、最具自主创新力的产业,使自己成为了不同产业领域中的世界级公司。比如,芬兰林纸工业领域过去有数百家企业,现在已演变为只由芬欧汇川、斯道拉思索和林协集团三家公司控制。诺基亚公司更是典型的例子。它成立于1865年,当时只是一家林业加工厂,二战后主要从事造纸、生产橡胶和电缆;随着电信和移动电话的发展,诺基亚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电子产品部门,并逐步将造纸、轮胎、电缆等业务压缩到最低限度,确立了专业化发展的新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诺基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将大量的研发转移到信息通讯技术领域,形成了领先全球的技术竞争优势,对促进芬兰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据芬兰经济研究所统计,诺基亚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就占到芬兰国民生产总值的3.8%,出口占到国家全部出口的20%;从业人员占到芬兰就业率的1%。

4.全面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与国际合作。在芬兰,选择和发展任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面临本国市场狭小的问题,没有国际大市场的依托,要发展技术领先的世界大企业、大产业,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芬兰企业更是大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重组;芬兰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也进一步开放了过去不愿对外开放的领域,比如,电信市场的开放,使国际大公司IBM、HP、爱立信等都在芬兰设立了研究机构。诺基亚为了延伸其技术优势,还与西门子通信公司合作在中国杭州建设开发园区,致力于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开发;2006年,芬兰就成立了环境技术中国项目委员会,旨在加强芬兰与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2009年6月,中芬又签订合作协议,在赫尔辛基设立中国首尔海外创新中心,两国的合作进一步升温。

三、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中国的启示

中国与芬兰的国情有很大不同,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照搬芬兰的经验。但是,分析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成功做法或经验,仍然给予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

第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抓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二战后,芬兰在不同历史阶段选择和发展了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出于本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对于中国来说,选择和发展哪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选对了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选错了就将贻误发展时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圈定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整体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同时也代表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次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停留在加工生产环节。芬兰把传统的林木加工业发展成现代新兴的造纸工业,没有去廉价地利用和出口其林木资源,而是着力于造纸业的高端发展,一端是采伐机械及其远程控制技术;一端是先进的造纸设备出口、海外技术咨询和工程设计等产业链扩张。中国在传统加工产业方面有厚实的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起步于某些传统加工业,但不能停留在产业的加工生产环节。我们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产业的内涵外延做深、做透,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向国外延伸,逐步确立产业高端上的国际竞争优势,传统加工业也有可能改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利于产业间的融合推进。芬兰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实际是其产业间相互补充和衔接的过程,行业界线越来越模糊,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大。中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在那些最有基础或最具优越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另一方面又必须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技术扩散性强、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任何新兴产业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发展,它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又要为新一代产业的崛起创造条件,以推动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协调或融合。

第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芬兰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产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做到世界第一位,就必须要有世界第一的技术。芬兰在其各个支柱产业领域中,都拥有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这是其成功的关键。中国现在也能把产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做到世界最大,但由于产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因而缺乏国际竞争力,也不可能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成长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要掌握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既要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全社会创新驱动机制,围绕影响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由政府主导的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核心企业与相关行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客户协同创新的合力。

上一篇:中国对拉美和非洲贸易政策的效果评估 下一篇:外销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