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脉 探寻成长之路

时间:2022-06-25 08:39:39

把握学生心脉 探寻成长之路

一、把握学生心脉,发扬乐学精神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学习使我们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过去如此,现在更是如此。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可以总称为“善”,其内容是需要教育来界定的。这样的教育人是坦荡荡的,是俯仰无愧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同时也是快乐无比的。笔者通过2003-2006年教硕研修;2009-2012年国培、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与继续教育技能考核平台;在愉悦、快乐直至享受中顺利完成研修任务。以真诚态度实施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理念,以多种对策形式活动如:主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个体辅导、阳光聊天室信箱、专栏、短信、校园广播、电台、QQ群、视频、博客、微博、网络平台等形式的辅导途径,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乐学篇、乐教篇校本课程校本培训对每一个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力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要求相吻合,探寻师生成长之路

二、把握青春萌动,让学生更健康积极

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大多是来自石化矿区和打工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为他们终身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为此坚决杜绝应试教育恶果的再次发生,不能让自己所教学生成为心智不健全者。如:“环境保护”一节的内容讲:“身为大西北的一员,我们要像大漠英雄树胡杨那样: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以情感上的共鸣和理念上的认同,永不丧失其乐于追求和学习的情感,达到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上的升华,力争知、情、意、行的统一。设法帮助并指导学生学习策略、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理想大学或未来职业),提高学习效率,指导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实施目标与完成目标。上学期末,一位家长来校心理咨询室感激地对笔者说:“刘老师,没咨询之前我和女儿的关系简直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咨询后按您的信念与教育方法和女儿沟通,我们的关系日益改善,到现在我和女儿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兴趣是志趣的培养基础,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强大动力。理智的情感和高尚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使人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例如:笔者培训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每天填写心理健康目标,设置自我监控成长日志,请实验班学生自我暗示每天清晨大声对自己说成功口诀:“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我要做时间的主人!我是全世界最有自信的人!我是全世界最有行动力的人!我是全世界最棒的人!我每天神采飞扬!我拥有成功的习惯!我值得被喜欢、被肯定、被欣赏、被赞美!虽然我不是十全十美,但我相信我是一个愿意成长的人,我是一个愿意改变的人,我是一个愿意努力的人,所以我值得被原谅、被接纳、被鼓励!我能行!我很棒!太好了!我一定要在21天里养成学习好习惯!”因此,完全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四、营造健康成长氛围。不断提高亲师互动水平

如2012年4月10日我校邀请著名演讲专家文煜“心怀感恩成就梦想”讲师团团队,对我校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收效不同凡响。从中高考心理调节以及家长在学生考前应做到和应该具备的最佳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讲座。用好家校委员会、家校通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另外,电话、彩飞信联系拉近了家校关系,这样可及时迅速地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使“学困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证明,适当的激励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最好的催化剂。激励是不断积累、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种踏踏实实育人、明明白白做人的境界。笔者常采用激励用语口头表扬、批改作业及时进行具体评价:“我真为你高兴!”“大胆点儿,怎么想就怎么说,别怕!”“老师真的为你骄傲!”“你有科学家的风范!”“天道酬勤,你会成功的!”等等。

总之,学问是天下第一公器!借助主持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申报、实施实验、成果鉴定的机会,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探寻师生成长之路。课题组一位实验班班主任说:“开展课题以来,我和学生能更快更好地互动了,我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了,孩子们提升很快!更惊喜的是我心态转变后发现:原来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可爱,我的工作那么美妙,而我以前却没感觉到。”课题组成员中有3人次获市级优质课竞赛奖,在甘肃省心理学会2009-2012年第三届学术年会上,我校有近50人次论文学术交流并获奖,5人获省级心育先进个人,有10人次于省部级刊物;有关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注意和兴趣、提高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养成习惯等诸方面,都有明显提升。笔者也期盼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在新课改的教育教研大道上走得自信、稳健、深远,并更加有活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家庭的味道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