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育与创业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研究

时间:2022-06-25 07:15:25

高校思政课教育与创业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为了破解这一教育困境,我国要开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并且要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的现状,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一致性特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改革和创新,要培育大学生创业创新人才,弥补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以突破高校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创业人才;创新

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社会大格局之下,我们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注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和课程之中,弥补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缓解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局面,减少供需矛盾,使创新创业的血液在大学生的心中流淌,让自主创业的精神在高校中蔚然成风。因而,我们要面向创业教育,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对大学生实现创业创新精神的培育,解决深层次的结构矛盾。

一、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关联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育,它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点要培育大学生的主观创业意愿和创新精神,要提升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包括:社会交际能力、市场辨析和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等,并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可以相互嵌合,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契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和一致。在创业教育中,主要是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创新精神、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不可忽略的意义。由此可见,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具有“立德树人”的宗旨和意愿。

2、内容的契合性。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是向大学生揭示创业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技能,其教学内容是通过模拟式的创业演练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激发、创业心理和人格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关注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和信念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们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重复和交叉性。

3、功能的契合性。高校创业教育不仅有其原发性教育功能,还设定有“创业遗传代码”,它可以派生出潜能创业者的经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眼于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两者在本体性、原发性的教育功能方面,显现出契合性和一致性。并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推动创业教育的不断升级。

4、方法的契合性。高校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性内容,其教学方法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的创业教育实践方式,才能使大学生获取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系统理论教学与专题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义

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时代倡导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教育责任,与高校创业教育共同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综合型人才,满足时代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呼唤。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关键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却缺失准确的辨识能力, 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之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滑坡,出现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倾向,甚至少数大学生还出现了心理方面的疾病。为此,我们要关注时代峥嵘的面目,依循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和特点,改革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创业教育。

(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现实需求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刻下了典型的时代烙印,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创业教育的缺失呼唤新型高素质人才,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与高校教育的初衷相背离,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相违背,因而,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创新研究,以培育新型人才,提升新型人才的品质和素养,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视角的创业人才培育创新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建构维度

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体系建构,涉及较为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流程,我们需要从建构维度的视角,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活动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从而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具体来说,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维度:

1、价值理念。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进行重塑和再造,要培养大学生的反思和质疑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标准建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解释阐述能力、宣传与维护能力、兼容并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的合理建构,生成新的价值理念,使之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行为遵循,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充分融合,提升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水平。

2、管理维度。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过程中,要重点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辨识和把握能力,要准确地辨识创业机遇,并准确把握创业的时机。要培育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对创业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管理,避免创业风险的扩散化。同时,要培育大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首先需要大学生能够准确地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资源、资产资源等;其次还要对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预估资源中所包含的风险损失;最后要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手段聚集资源,合理地掌控资源,建立起创业交易渠道,建构创业战略联盟和利益共同体。

3、社会交往维度。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从社会交往的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育。要培育大学生的良好人际沟通表达能力、感知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良好地把握舆论的引导,实现与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并能够与大众进行良性的、有效的互动。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组织场域内的政治执政理念,维系其创业权力。

4、综合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诸如:信息获取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协同能力。

(二)课程整合设计

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创新的课程整合设计,这是核心和关键,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

1、显性课程设计

这是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嵌合的课程设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有:(1)本位课程设计。这主要是考虑到对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的设计,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普及性的课程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育和技能的训练,并在这项基础必修课程内容之中,涉及创业的具体概念和创业创新精神、创业过程等内容,要提升大学生在创业教育的价值重塑和价值引领能力,并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明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方式,理解创业战略联盟的一般构建模式。通过上述教育内容的课程设计,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制度创业的概念和必要流程,产生基本的认同感。(2)选修课程设计。这主要是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取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它的深度和难度都相对于必修课程要高,同时也更为灵活。并且在这个选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借助于“慕课”等网络技术,高效配置和实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2、隐性课程设计

这是一种非正规性的课程设计。它主要是依附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自由成长。具体包括有:(1)创业教育兴趣社团。这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诉求而设计的,通过这种中介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展示和交流学习。(2)课外实践研究学习。这主要是在学校的支持之下,学生自发组建课外研究学习团队,并确定课题,开展自主性的研究学习活动,由学校实施对研究学习成果的把控和引导。(3)课外实践训练。这主要是由实践指导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创业仿真平台的实训方式,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实现师资力量的有效嵌入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契合之下,要树立创业现时教育和未来教育相融合的意识和观念,基于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与创业精神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将普遍性的素质教育与创业创新素质相融合,增强现时创业教育与未来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并在这个创新理念前提下,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与创业教育聚焦和集中,实现合理的师资力量的分流,充实创新创业师资教育队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时代的转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要改革和创新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创新教育的契合性和一致性,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立足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与创业模拟仿真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商光美. 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5)

[2] 梁维科. 从理论层面解析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 科技信息. 2014(14)

[3] 李晓云. 从思政课教学的维度透视大学生合作能力[J]. 现代交际. 2013(11)

[4] 姜春英.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 职教论坛. 2015(35)

[5] 王艳,陈淑娟.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02)

[6] 关于举办“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的通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9)

[7] 陈哲. 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操作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3)

[8] 余展洪.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 高教学刊. 2015(13)

上一篇:复杂困难条件下小断面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与... 下一篇:透水砖对淡水资源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