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贴膏药并非都见效

时间:2022-06-25 05:30:15

刘军前几天莫名其妙出现左腰部疼痛难忍,由于地里的农活较多,他没及时到医院求治,而是自以为腰肌扭伤,让妻子便到药店随意买了外贴膏药。贴过后,谁知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晚上竟疼得不能入睡,几天后出现了水疱!这下他可慌了神,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来诊疗。

生活中,像刘军这样的患者常有,自以为是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结果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延误并加重病情。因为这种病痛并非缘于腰肌扭伤或劳损,而是秋季最易流行的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特别容易感染。但相比之下,老年人的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龙腰”。这是由于该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其中60%以上侵犯的是胸腰部位,也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

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疼痛往往是最先驱的症状,可能几天,甚至十几天。这时候,由于还没有皮疹发生,往往容易诊为腰肌扭伤、劳损、偏头疼或其他疾病。遇到这些情况,人们应提高警惕,特别在秋季。及时正确地诊治是减少痛苦的关键,运用中医中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同时配合外用光疗理疗,对尽早修复被损伤的神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外,适当采用一些食疗,可有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或者缩短疼痛期。例如,可采用全瓜萎60克洗净后,与少量冰糖加水煎煮,把汁倒出服用,连续服用1周。或取佛手60克,柑橘两个当归10克,米酒30克,加水适量煎煮。每日1剂,连服数日,药食两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膏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瘀、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等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一般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贴膏药应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汗毛会引起疼痛。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敷―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加治疗效果。烘烤方法也有讲究,如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酒精灯、蜡烛等微火上加温或将其漂浮在开水上面软化,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患处必须用温水洗净,擦干,否则膏药贴不牢固。此类膏药可持续贴1~2周。

有的膏药必须贴于特定部位,如小儿暖脐膏治小儿寒积腹痛,须贴于肚脐上,未满月小儿则应贴于脐下小腹部;十香暖脐膏治脘腹冷痛,可贴于脐腹,也可贴于痛处:再如阳和解凝膏,使用时要贴在颈项后的大椎穴。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应谨慎使用:

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可根据病情贴拔毒膏。

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敷,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即便有些患者贴完膏药病情会有所减轻,但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却依然不能确定。因为很多人贴膏药的同时还会服用药物,此外,如果注意了休息,再加上心理作用,腰痛的感觉自然会缓和些。但事实上,人们平时随便用的膏药大多治标不治本。

值得提醒的是,腰疼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一类常见症状。会引起腰痛的病因很多,脊柱及其软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疾病,均可导致腰疼。比较常见的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正因为腰疼的致病因素多而且复杂,会增加诊疗时的困难,常常是“病人腰疼,医生头疼”。因此,一旦出现不明情况的腰疼,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以免白白耽误治疗良机,增加诊治难度。当然,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膏药也可辅助治疗,但须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腰部是人体各部位中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之一,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腰部肌肉和关节,经常锻炼身体。此外,慢性腰疼患者还可以在家进行按摩治疗如揉:坐直,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直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上一篇:叶笃正:大学者志比云天高 下一篇:老支书带领村民致富劲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