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6-25 01:49:35

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起以理财为重点,利于自我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相继推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改革,引起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大变革,这就要求单位适应新的要求,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现就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单位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主要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导致单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责任人责、权、利不明确,有关业务不能按章办理,开支标准过高、违规支出和白条现象较多、浪费现象严重,财务管理相对混乱。

(二)对政府采购工作重视不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成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规范了采购行为,节约了财政资金,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是部分单位对涉及部门利益调整的政府采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上现有制度尚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执行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报行为,部分明显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预算的刚性不强,导致了采购的随意性,给监管和操作机构的统筹安排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是部分单位已经形成了分散采购管理的习惯,对目前实行的集中采购程序很不适应,导致在集中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预算与采购相分离的现象;三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大多为财政拨款,导致部分单位互相攀比,不顾实际需要,盲目追求办公条件的现代化,加快资产更新速度,购置高档资产,造成了奢侈浪费,影响了政府采购资金的效益。同时由于合理流动机制尚不健全,资产部门所有意识依然很强,跨部门调拨资产很难实现,资产短缺单位无法通过调剂手段得到所需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与资产短缺并存的现象,形成资产重复采购,降低了政府采购工作效率,造成了资产隐性流失。

(三)部分财务人员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习惯于传统模式的财务工作,部分由一般工作人员兼任,他们原先没从事过财务工作,对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理解,无法协助单位领导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工作中予以严格执行,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对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制度等政策理解也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增加了推进财政改革的难度。如部分财务人员无法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系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不能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和部门预算执行控制的需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部分财务人员将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国家实行的财政改革无论是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依然存在问题:

1、在预算编制环节。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对预算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单位对预算编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时间紧,导致编制的预算质量不高:在编制收入预算时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瞒报、漏报和虚报现象;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编制人员的主观意向占主导作用,导致不能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支出项目,部门预算编制较粗,项目不够具体,预算内容不全面等,致使部门预算不规范、不准确,影响了日后预算的有序执行。预算安排中“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的情况较明显,由于资金分配与管理尚未做到有机衔接,财政投入与绩效也未完全挂钩,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现象仍存在,绩效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2、预算执行环节。部分单位缺乏预算意识和节约意识、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乱发奖金、补贴、公款吃喝,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居高不下,挤占了正常的公用经费,有的甚至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于是用项目支出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进而导致项目支出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部分单位由于年度支出进度偏慢,支出压力集中到年末完成,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个别月份支出进度加快,甚至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使预算执行不均衡性加剧,且由于资金在短期内被拨付使用,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和保障。同时极少数单位还钻政策的空子,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脱离财政监控。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的内控责任

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应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制度审批制度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同时在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通过考核、检查、监督等形式严格执行既定制度,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完善。还要通过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单位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控制有序执行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大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让他们熟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精通现代财务管理业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积极投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作,并在工作中加以执行;同时要督促他们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熟练掌握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并在工作中予以贯彻执行,适应财政改革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三)整体联动,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配套法规。

从国家层面上看应制定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指导意见,明确目标,要求各地认真执行,从宏观上进行调节,调动地方政府监管的积极性;各级采购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相配套的政策及监管制度,加强对本地区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威信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宣传,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各部门提高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认识,自觉执行政府采购政策,配合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做好采购工作,开创良好的工作局面。

2、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环节与国有资产管理环节的沟通协调。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使公共资源能得到优化配置,使通过集中采购形成的资产得到充分合理使用,使不同部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得到正常开展。要做到这一点预算管理编制和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必须对各单位的公共资产占用和使用情况及市场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改变目前预算管理、集中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的现状,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从整体上统筹安排预算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

3、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建立合理的资产流动机制。

要科学编制资产采购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的资产流动机制,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为解决资产配置不均衡问题,需要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按照标准编制资产采购预算;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均由财政资金配置,按照公共财政管理原则,应打破部门所有现状,建立有序流动体制,合理调配使用资产,加大对富余资产调整力度,做到物尽其用。

4、加大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

各相关部门应增强责任意识,站在全局、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采取分段管理、相互制约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审计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加大对预算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政府采购部门按规定程度进行采购活动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首先必须提高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忽视预算管理的观念,切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大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保证预算管理的真正实行。

2、增强单位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年度工作的安排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结合财力可能,各单位要自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通过综合分析、项目论证和协调平衡,对年度的收支进行通盘考虑,采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编制部门预算、着重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同时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法,以提高预算与实际的密切程度,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标准,确保实际与预算相符,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还要严格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项目支出管理上,建立专项支出项目库,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约束力。

3、完善支出控制措施,强化预算执行。

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预算意识、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根据国家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制订和完善单位内部支出控制措施,执行有关开支标准,规范津(补)贴的发放,严格控制单位接待费用、车辆运行费用和会议费用,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合理安排有关支出,同时配合搞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以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加强预算执行情况考核。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激励单位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财政资金,坚决杜绝单位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的行为,应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同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各单位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预算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瞒收入,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以提高财经法规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薛先玲.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 李波.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经贸,2008;5

[3] 吴秀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会计,2009;11

[4] 曹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执行.中国经贸,2009;14

[5] 翟燕燕.试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6

上一篇:如何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下一篇:刍议会计行业中的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