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藏数字化

时间:2022-06-25 01:39:12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如何合理的采购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发展本馆数字化馆藏及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馆藏;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10-01

21世纪,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出版物和数字资源等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体系。馆藏结构也由传统的现实馆藏进入复合型馆藏,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快速增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更加完善,为更好的服务读者,同时也对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合理的采购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本馆的数字化馆藏,开发网上资源成为虚拟馆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馆藏及其特点

数字化馆藏是图书馆馆藏中以数字形式保存的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如仅有网络使用权的外文数据库,以及其他形式的虚拟馆藏等)那部分信息资源的总和。馆藏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发展最快也是最具活力的数字资源,它在存取形式和服务方式上有别于传统馆藏,而且其高度的可共享性和不受时空限制使用等特点,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和发展。相对于传统馆藏而言,数字化馆藏既有可共享性、易于组织和存储、检索方便快捷、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占用馆舍空间小等许多优点,又有对设备依赖性强、对环境要求高、易受损害、管理难度大等不足。对于以存储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馆藏被赋予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数字化馆藏将成为高校信息资源保障的主要支柱,成为广大用户优先选用的信息资源,它在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数字化馆藏发展策略的指导,因而存在缺乏长远规划、优化配置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必须针对数字化馆藏的特点,研究制定合理科学的数字化馆藏对策,以与数字化馆藏特点和新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策略来更好地指导数字化馆藏体系的建设。

二、馆藏书目数据的数字化

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信息建立书目信息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直接使用,这是数字图书馆实现网络化服务、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基础。目前采用的数据库大致有三种类型:目录型、关系型和全文型。其中目录型投资少,对软硬件设备要求低,可迅速提高查询速度,辅助图书出纳流通,但无法通过网络得到原始文献是其最大弊病。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主要采取或自建,或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或套录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套录和自建书目数据库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但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数据库,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但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套录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工作方式

业务外包和自主开展方式馆藏文献数字化是一项专业化、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完成此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还需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的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在设备与人才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馆藏文献数字化有两种工作方式,一个是业务外包,一个是自主开展,自主开展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开展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业务外包这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方式,是图书馆把馆藏文献数字化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数字化业务承包商,对于馆藏文献数字化这一复杂的业务,图书馆到底是选择哪种方式。是自己完成馆藏文献数字化,还是承包给专门的数字化公司。图书馆在进行文献数字化工作方式的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一些主客观因素:

1.在管理制度方面,是否有进行数字化建设的组织基础。是否有规章制度、整体规划及明确数字化的范围。领导及各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等。2.硬件方面,是否能从物质保障方面进行数字化,即是否有进行数字化工作的硬件条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高速扫描仪、打印机、等的配置,及信息系统与网络环境的建设等3.技术方面,是否有数字化建设的技术保证,馆藏文献数字化需要数据库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智能检索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视音频捕捉技术等技术支持,因此各机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条件,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前进行客观地分析。但是业务外包并不是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灵丹妙药,它也有缺点:首先图书馆因为业务外包,在整个数字化项目实施进程中缺少了一个重要步骤;而且图书馆不能进行现场的质量控制;外包商有可能对图书馆的需求不熟悉,所以如果合同中没有清晰定义图书馆的需求,很有可能出现交流障;原始信息需要搬运,由此还会导致运输安全和处理安全问题。

高校图书馆必须结合新信息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数字化建设策略,根据本馆的基础设施和馆藏建设重点,配合信息服务,从读者需求出发,做好发展规划及项目方案,合理分配经费,严格遵守建设标准规范,优先选择重点特色馆藏,优化配置馆藏数字资源,拥有存取共存互补,使印刷型馆藏与数字化馆藏协调发展,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以形成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正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谈网络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

[2]索传军,马越.论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88-90.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监督审核措施分析 下一篇:水泥物理性能常规检测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