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

时间:2022-06-25 12:42:01

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备受关注。对中间业务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以及建立中间业务统计制度意义重大。

广义的概念

近年来中间业务这个概念被广泛的提及和运用,但到底什么是中间业务?学术界与银行界并没有达成完全的统一。

目前,国内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概念为: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根据这个概念,结算业务、委托业务、托管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顾问咨询业务,证券业务(包销、分销、代客买卖)这些业务都属于中间业务,但信贷业务、投资业务(债券、股权)、其他融资性业务(贴现、押汇等),不属于中间业务。外汇炒做、债券炒做、贵金属炒做、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这类资金市场交易活动,银行要运用自己的资财,在资产负债表也有反映,如果按照中间业务的严格定义,也不属于中间业务。但衍生金融工具大量的被用于避险,可以视为自我的管理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作为中间业务。银行卡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结算工具,其业务实际上是对传统结算业务的创新,而网上银行业务实际上是银行业务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因此都不能作为单独的一项中间业务。

人民银行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将中间业务界定为“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在随后的落实该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中间业务被分为九大类,即: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业务,其他类业务(保管箱业务等)。由此可见,人行规定的中间业务是广义的概念,其内容包括银行所经营的一切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是有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不等同于中间业务,只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即与信用有关的那部分中间业务。

统计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发展中间业务是全球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是现代银行业务拓展的趋势。随着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银行发展的重点。近年来,中间业务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的重视,有关机构目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两方面进行了统计,这一统计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统计,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为监管机构制定有关中间业务的政策提供依据。其次,对中间业务进行统计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中间业务管理,推动中间业务发展。对中间业务进行全面统计,不仅促进商业银行做好内部的中间业务统计,也使商业银行了解到与同行业的对比情况,以及与国外银行的差距,从而可以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最后,对中间业务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两方面统计,便于了解两方面的配比情况,从业务发展和收取费用两方面分析中间业务的情况。此外,对存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中间业务金额进行统计,也是一种风险的反映。

发展步伐加快、未来趋势明朗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下同)境内中间业务收入总计已超过6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左右;中间业务收入与同期净利息收入的比率达到1:6,与2004年相比有较大提高。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总计近70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继续稳定增长,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比率比较稳定。中间业务收入中知识含量相对较高的业务诸如理财、咨询等收入的比重虽然较低,但已经表现出可喜的增长势头。这说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经越来越重视发挥自身在信息、人才、管理和网点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中间业务,赚取服务收入。

近几十年来,国际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传统净利差收入的依赖逐步降低,而更多地依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取得中间业务收入,因此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比率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国际大银行目前这一比率可以达到1:2,甚至更高,远高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国际领先银行的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借鉴。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应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知识含量,增强创新能力,实施差别化、多样化战略,避免在传统业务类别上恶性竞争。唯有如此,中间业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收益,带动商业银行整体理念、管理、技术的进步,实现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银信业务合作的九大看点 下一篇:认识流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