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又生

时间:2022-06-25 11:51:05

春雨润又生

2月4日,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正所谓,立春伊始一年端,全年大事早盘算。这一天,值得我们隆重纪念。就在这一天,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这对于我们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机遇。它不仅确立了纺织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还为行业发展振兴指明了方向。

纺织业的春天来了。可以想象的是,随着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纺织业将在春风中启航,踏上复苏振兴之路。

“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中国纺织业战胜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五条政策措施不仅着重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考虑了产业升级和长远的发展。”2月6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就纺织振兴规划出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公布的五个要点内涵丰富,既立足当前,有利于缓解纺织企业的压力,恢复生产经营,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又着眼未来,将极大地促进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继续在行业内倡导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加快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十三五”末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振兴规划三大看点

看点之一 规划催生新机遇

“基于纺织行业基本面情况,规划的出台对于行业来讲,不是拉出死亡线的‘强心针’,而是缩短调整阵痛的‘催生剂’。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对科技和品牌发展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目前正是行业调整升级的有利时机。”杜钰洲高兴地说。近年来,纺织行业针对新一轮高速增长中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重点,主动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目前,占行业1/3的优势企业,其科研投入已超过销售收入的1%,涌现出大量专利产品;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内销中的高端品牌和自有品牌已占到主体地位。规划不是“强心针”

“纺织行业目前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难,但绝没有到病入膏盲的程度,更谈不上注入‘强心针’。”杜钰洲介绍说。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最主要的影响是国际市场的萎缩,造成出口企业出现极大困难;其次,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升值、减顺差、出口退税率降低、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中国纺织业依靠不断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依然在稳步提高。

根据统计,去年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劳动生产率较上年同期提高15.5%。资金周转率提高0.02次,产销率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6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在新增负债利息支出成倍增长的同时,企业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在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7%的同时,主营利润仍上升了5.98%,说明企业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实力在提高。全行业仍然有1/3的企业利润率达到8.4%。

而此次规划的要点是结构调整,具体涉及到纺织行业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等四大方面。这对于已开始自我调整转型却因金融危机阵痛加剧的纺织业来说,可谓是恰逢其时。

缓解行业当前突出矛盾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滑严重,全年出口1896亿美元,仅增长7.98%。从国际市场看,纺织工业面临着外部需求继续减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巨大压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市场也出现消费信心受挫、扩大内需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严峻的国内外市场形势使纺织工业面临较高下行风险,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行业发展将会产生较大波动,亏损面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萎缩,从而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

调整振兴规划中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主要是针对出口企业,这是为企业摆脱困难最直接的政策措施,也给纺织服装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应该说是最令行业兴奋的。贷款难是纺织行业普遍的难题,这次政策明确了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要从财税政策上支持纺织工业。

其中,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1%,就可以增加企业约90亿元的利润。因此,规划的出台对于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优势企业、重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动纺织业长远发展

纺织工业是新兴产业、装备产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的重要应用领域。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包括原材料的科技进步和工艺技术的提高,而后者是靠新型装备来实现的。此次振兴规划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些年,产业进步这么大,主要是骨干企业加速提升。民生范畴内的2/3企业竞争力不是很强,主要是给好企业打工和适应农村需求,品牌质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都亟待扶持。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是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三年期规划,既要解决当前行业突出困难,又要抓住调整机遇,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无论是从应对当前严峻的形势,确保平稳增长的大局需要,还是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重任出发,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应对措施,对稳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就业都是势在必行的。规划的出台,为纺织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看点之二 科学统筹引领新发展

“未来3年中国纺织行业欲达到三大目标:出口保持平均8%的增长速度,纺织工业生产保持13%的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20%的增长。如果这三个目标能实现,将为中国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充满自信地说:“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行业把振兴规划提出的要求作为主要任务,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企业也要认真研究政策,从自身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尽快走上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出口退税率上调一个百分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纺织出口下降的势头,这一具有普惠性质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尽管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但大众化消费品需求仍呈现上升趋势。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国家支持纺织行业渡过难关的决心之大、政策力度之大,为业界所公认。”徐坤元介绍时强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集中体现了国家对纺织业扶持的决心和力度。

“企业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具体到数字的项目资金支持和由政策调整带来的实际收益。然而规划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一个支柱产业获得了应有名义的

复苏;规划带来的最大利好,是为纺织行业重新营造了优势氛围。”杜钰洲高兴地说。据了解,此次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将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增利90亿元。

目前在纺织行业,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的政策远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政策的实效。规划再次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这一点对于纺织企业十分重要。纺织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企业流动资金需要银行贷款支持。因此,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和金融部门共同商讨出台有效措施,保证政策真正惠及众多纺织中小企业。

重在加快行业升级

产业振兴,不可忽视转型升级。事实上,产业振兴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经济衰退,避免经济指标出现大幅度滑落,更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要振兴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在所难免,这几个词也就成为规划中的关键词。而几大产业规划恰恰将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当然,光指望通过一个振兴规划彻底解决产业中遇到的难题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结构调整中提升整体竞争力。

产业要在调整中振兴,调整是振兴的基础,也是振兴的途径。以纺织业而言,目前的问题是国外需求急剧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纺织行业的重新洗牌不可避免。规划强调了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结构调整的“四大调整”思路,突出了国家鼓励扶持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与国家推行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等政策一脉相承。产业振兴不会搞“一刀切”,优势企业和潜力企业可以借力成长,而落后产能必须淘汰。

规划把结构调整放在突出的地位,事关纺织工业持续发展能力,更表现了纺织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据了解,今后我国将围绕比较优势在国内的提升和梯度转移,防止比较优势因结构调整而中断,加大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提高跨国配置资源的水平。同时,纺织业将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结合,扩展开放式创新局面。

意义影响深远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也是振兴中国经济的突破口。我国从2001年到2008年这8年的时间里,纺织业所创造的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3%。大量的外汇为我国经济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国家保持经济调控力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纺织业的发展也对重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起到了拉动作用。”杜钰洲会长自豪而坚定地说:“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是促进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的促进剂,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十三五’未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中国纺织业战胜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五条政策措施不仅着重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考虑了产业升级和长远的发展。杜钰洲介绍:“2000年的时候,纺织业内需占生产产值的比重只有67%,而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77%,内需已经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拉动力。这为我国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转型中的阵痛,是必须,也是必然遇到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但这些终究阻止不了我国的纺织业的崛起。

看点之三 重新界定纺织业支柱地位

“这个振兴规划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纺织行业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一次。规划明确提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这一点让我感到最兴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高兴地说。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强调纺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对纺织工业广大干部职工是极大鼓舞,对行业重振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夕阳产业”提法阻碍发展

2001年,为了压顺差,出口退税率从17%一直降到11%。2006年,纺织业又被列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一时间“夕阳产业”、“限制类产业”成为纺织业的“代名词”。因此,很多纺织企业在银行申请贷款时经常会遭遇“有色眼镜”,资金紧张成为大多数纺织企业面临的第一困难。

2008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在参加纺织业现状与发展调研座谈会时指出,“发展纺织业关键要解决纺织产业的地位问题,目前各地银行在贷款中只要营业执照涉及到‘纺织’、‘丝绸’的,就变成银行重点控制单位,别说轻易不放贷,转贷也控制得很严。”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业自去年以来发展异常艰难。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3.80%,而利润总额同比则下降了1.77%,这是近10年以来的行业首次利润下降。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金额达到227.5亿元,同比增加99.85%,有2/3企业亏损或正处于亏损边缘。其中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资金链的短缺而倒闭。

纺织业是民生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大约2300多万产业工人的就业,间接影响到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是产业链最长、容纳就业最多的一个产业,其中棉纺、丝绸、毛纺等行业的原料与农业息息相关。在纺织行业的2300多万产业大军中,80%是农民工。若按2000万纺织工计算,就有1600万农民在纺织服装企业里打工,如果按照年收入1万元粗算,纺织服装业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400亿元,提高了1000多万个农民家庭的生活水平。

我国纺织业的实际海外依存度为30%,这意味着一旦纺织品出口受挫,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就业形势都会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将相应减少61万个左右。而对美国的出口每下降10%,我国的纺织行业劳动力就业减少8.8万人。2008年1月~5月,我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上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这一增一减,2008年前5个月实际少吸收就业近25万人。

所谓民生,就是解决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一点。纺织业作为民生产业当之无愧。

“国家应该给予支持”

据统计,目前我国衣着类消费的增长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从2000年到2008年,纺纱从3600多万锭发展到1亿锭,虽然总量惊人,但实际上,8年来,出口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两倍;内需增长了3.5倍。2008年,我国纺织业产值增长15%,出货值增长6%,内需增长超过18%。因此,内需市场的开拓将是今后纺织业振兴的关键。

尽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纺织行业人均工资是印度的1.2倍、越南的1.8倍、巴基斯坦的2倍、孟加拉的3倍,但我们在国际上的份额依然占30%。

在美国进口数量下降的情况下,我们还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在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显示出我们的竞争优势。在8年的贸易顺差中,有83%是纺织的,可以说,纺织是创汇最好的一个产业。

在扩大出口、繁荣市场、吸纳就业方面,越往产业链的最终产品,吸纳就业越大。眼下,整个行业容纳2300多万就业人口。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增加用工人数,纺织行业贡献很大。8年中,人均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2%。2001~2007年,平均每年就业增长5.8%。

因此,正如温总理所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是支柱产业,国家应该给予支持。

会长解读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其意义深远。

规划第一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纺织工业是消费品产业,拉动低收入人群消费方面非常有利。但不能依靠价格,而应当依靠科技进步、流通领域变革、营销渠道建设和营销方式的转变,核心在于解决大众消费。

积极开拓农村新市场

“现在农村的消费是城市的5倍多,如果衣着消费水平能达到城市水平,那我们的总量得增长两倍。中国农村的消费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农村的农民消费提高;一个是农民转入城市后的消费提高。”杜钰洲指出:“目前中国的衣着类消费之所以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原因就是在过去7年,城市增长了1.3亿人口,农村减少了8000万;城市增加一个人口,消费就是农村的5倍多。总量多是因为农民需要。农民收入越多,转入城市人口越多,城市的消费基数越大。”

对于大城市已经饱和的状况,挺近农村市场无疑是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只有价格便宜、性能符合的产品才能赢得农村市场。

另外,纺织品内销也要强调产品创新,把产品创新和科技攻关并提。一是产品创新量大面广,不一定是技术新,也体现在适应市场,实现差别化。二是提高市场效率,尽量降低流通成本,特别是家纺正在研究“下乡”问题,在农村生产,为农民服务,归根结底是研究农村市场,比如婚庆产品对红色的需求远大于白色。立足于竞争性行业的特点,为农民服务得好,要做到物美价廉。但“物美”很难做到,农民的需求受到城市的影响也在变化。

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使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趋于合理。许坤元介绍说:“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通过3年的努力,我国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2:33:15变为49:32:19,力求在土工布、医用纺织材料、农用纺织材料三大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3年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和推广的政策措施,有效扩大应用数量和范围,争取每年增长100万吨的使用量。”出口优势依然明显

对于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三个主要市场的变化,许坤元分析指出,欧、美、日作为中国纺织主要出口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较大波动,但对这些市场的出口仍然占我国纺织出口总量的40%以上。去年,我国纺织品对欧洲出口增幅达到37%,说明中国纺织品在欧洲等高端市场得到了充分认可。同时,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也显现增长势头。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纺织产业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国化纤、纱线、面料等产品对该地区的出口稳步增长。同时,俄罗斯、拉美及非洲等国家及地区衣着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这些国家及地区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配套严重缺乏,因此对进口纺织品相当依赖,为我国纺织品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机遇。

规划第二条: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把自主品牌建设放在纺织调整振兴的突出位置,是三年规划的一大亮点。要实现由纺织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研发设计创新和营销渠道建设,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纺织品服装在市场的控制力,增加市场话语权。

高科技武装纺织业

过去把纺织定位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在规划当中则特别强调了纺织的高新技术改造。这无疑肯定了纺织业在今后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是优化存量的重点。加快对传统纺纱、织造、印染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则要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

“用高新技术武装纺织是我们的方向。”杜钰洲指出,纺织科技进步与人类科技进步是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纤维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技术、产品技术含量等产业链环节的创新,同时还包括社会责任领域,即消耗、排放、减少污染、清洁生产等。1/3企业之所以好,在于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大。

提高两个贡献率

“2006年我们提出,纺织行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就必须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目前来看,行业内1/3企业效益之所以好,也是得益于这两个贡献率的提高。”杜钰洲介绍说。

他指出,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有30%的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大大超过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就是因为他们有科技、有品牌,他们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断建设自己的品牌和渠道,能够拿到科技的附加值、品牌的附加值,才能消化和承受外部的压力。因此纺织业调整的方向就是要在科技、品牌、技术改造、产品调整上下功夫,只有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从金融危机中挺过来。

扶持品牌需走市场化

据了解,内销市场中,中高端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内销品牌的效益是外销品牌的两倍,七匹狼、杉杉、爱慕、雅戈尔等一批服装品牌已被老百姓所熟知。而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如山东滨州的亚光家纺兼并美国一家家纺企业后,在美国市场已经占到第三位,兼并澳大利亚企业后在当地市场位居第一。波司登、真维斯、美特斯邦威等服装品牌也把专卖店开到了海外。

杜钰洲强调,国家扶持品牌一定是市场化的。如果只是国家给钱去搞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就得掉下来。好比说,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扶持哪一个好呢?人为因素太多对

品牌的市场化竞争实际上是不利的。国家应该支持基础性研究,比如对新产品研发的风险性支持。有的企业利润几十亿元,国家资金支持终归是杯水车薪。

规划第三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在明确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的同时,必须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扶优扶强。规划发展重点包括: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产业链应用,三年后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将达到纤维总量的40%-50%;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的高附加值产品及工艺技术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纺机及成套关键技术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节能减排目标按期完成等。

淘汰不是强行关闭

针对淘汰落后产能,有可能会影响纺织业吸引就业问题。杜钰洲强调时指出: “对于耗能高、工艺落后的生产设备,我们已经列出了清单。实际上这些装备已经没什么效益了,特别是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不能把这些都转移过去。对于淘汰的落后产能,则是要淘汰那些的确比较落后,而且已经不再生产的设备,绝不是强制关产,除非严重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否则只能慢慢帮助其改造和提高。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现实确有需求;二是考虑到目前的用工状况。”

不担心总量过剩

“计划经济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也是2001年压锭后纺织行业面临的情况,一些好企业想上新项目,国家规定必须先压锭,可是已经无锭可压;有锭的又压不下去。而市场经济则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产业竞争如此,国家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强的起来了,弱的自然退化。这是不能违背的经济规律。”针对一些人担心许多地方在争资金、争项目的同时会造成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时杜钰洲指出。

他强调,没有一个竞争行业总量是不大的,全世界都在讲竞争行业总量过剩。好的设备到中国来都有市场,有的企业一下买几百台无梭织机,对企业产品有价值的肯定会有需求。自动络筒机的订单情况就很好,生产能力强的反而订单不行,这说明一切都是围绕需求。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技术进步不保价格,只保劳动生产率。所以国家支持资金越多越好,把我们行业的先进技术武装到牙齿才好。

兼并重组要体现社会责任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更要在全行业上下营造了一个大企业把带动小企业作为社会责任的氛围。山东孚日集团已经将很多小企业纳入它的生产体系,体现社会化集群的生命力。可是有的大企业认为,别人都死了,市场就是我的。国家如果扶持这样的企业,就不符合产业长远发展利益。”杜钰洲强调。

他指出,意大利有3700户小企业,平均一个企业才10人,去年创造了99亿欧元,产品主要卖给德国和亚洲。中小企业是他们的传统,如果只扶持像杰尼亚这样的大企业,其他任由消亡,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按照现代生产方式来组织,按照产业链和供应链来架构。

规划第四条: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最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目前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要素已经受到明显制约,2008年中西部地区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30%,而东部下降2%,纺织产业转移已经初露端倪。行业应抓住当前时机,支持东部产业提升,发挥其人才、市场、技术等优势,重点发展纺织高新技术,并向产业链的研发和品牌营销两头延伸,并加快将传统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传统加工业,提高承接转移的能力,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优化区域布局时机成熟

“优化区域布局是一个很好的势头。目前中西部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增长幅度都高于东部。这些年国家把中西部基础设施搞上来,交通、通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东部环境压力下,已经开始把加工向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转移,其中河南的发展势头很快。”杜钰洲指出。

中西部地区农民多、陈旧设备多、产业发展落后,借此机会可以解决就业。过去我们动员一些企业去中西部建厂,企业抵触心理很大,认为去了就失败。现在中西部的市场化觉悟有很大提高,东部企业也有了主动转移的需求。所以说,结构调整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成果。目前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到中西部投资的政策,加上中西部环境的不断优化,纺织产能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条件日趋成熟,三年主要引导服装和纤维、纱线等初级纺织品及原料种植的转移。

东西部差距有待缩小

“很多东西都不是号召出来的,而是因势利导的结果。消除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是一个大方向。先富起来本身就是扩大差距,差距多大需要平衡呢,目前还没有人计算。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中西部会主动吸引先进生产力进来,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杜钰洲指出,东部也没停下发展的步伐,东西部差距还在扩大,但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西部的管理人才来自东部,西部的农民在东部学会了办厂,把经验带回去可以支持当地建设。东部学会了创新、学会了开辟国内国际营销渠道,会主动放弃效益很低的生产加工部分,寻找比较优势。

新疆“东锭西移”的崛起

据统计,2008年前10个月,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已经出现下降,而西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同比增长40%以上。受全球经济形势拖累,去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纺织企业“难”声四起。与此同时,一批大型棉纺织集团纷纷西去,将眼光投向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赴新疆投资的内地企业认为,近年来,原棉价格不断上升,棉纺企业迫切需要在市场中找到消化增高成本的出路。投资新疆能够直接获取棉花资源,省去大量的中间环节。

新疆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发挥棉花资源优势振兴纺织工业,重点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为此,政府鼓励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嫁接和改造区内纺织企业到新疆落户,力争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优质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产品交易中心。

规划第五条: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提高出口退税率和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具有普惠性质,纺织行业对此早有强烈期待。纺织工业中,中小企业比重为99.4%。融资困难、资金紧张是纺织行业第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

业依靠实力自主解决,更需要中央政策大力支持,需要金融银行系统、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此次写进规划,是个重要信号、原则和导向,对纺织行业而言解决融资难的燃眉之急增强了信心。

好氛围重于退税多少

据了解,此次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将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增利90亿元,意味着有很多一批企业直接被“救活”了。目前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中约70%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0.1%,涉及就业岗位700多万个。这是为企业摆脱困难最直接的政策措施,也给纺织服装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企业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具体到数字的项目资金支持和由政策调整带来的实际收益。然而规划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一个支柱产业获得了应有名义的复苏;规划带来的最大利好,是为纺织行业重新营造了优势氛围。”杜钰洲高兴地说。

金融改革为企业亮绿灯

地方政府向银行注资给企业贷款;自发组织企业互质的担保基金;地方政府向银行存款,共同寻找企业风险共担。各种融资形式都在试探,但仍然解决不了实际困难。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这一政策。

“比出口退税率提高更具有普惠价值的是货款、担保、融资。自从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以来,主要是中小企业困难,而纺织工业中小企业占99.4%。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大范围地落实。这一项被写进规划,就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和原则。国有银行为主的制度。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杜钰洲强调。

振兴规划出台后,这种情况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这是可以预期的。这也是对我们金融体制改革的一次考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在中国仅仅把创新的主体看作大企业是有问题的。中小企业问题不解决,对国家宏观损失很大,这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

国家应搞好公共服务

“靠专项资金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主要问题可能都解决不了。但这是很重要的导向,因为它支持的都是最关键的环节、最节骨眼儿的东西。要解决问题,必须整体配套。我们行业33000亿元销售额,达到l%的研发投入就是330亿元。我们的装备也被列入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其他行业振兴规划对我们都有用。我们更看重宏观。”杜钰洲指出。“获得补贴的产品和没有获得补贴的产品,一起拿到市场上竞争,就是鼓励不公平竞争。补贴具体产品,不如搞公共技术服务,比如人才、培训、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热议纺织振兴规划

浙江:期待缓解困难

立春这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个消息给浙江纺织企业带来了浓浓的春意。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大省――浙江省的众多纺企对这次纺织工业振兴规划计划的通过表示了由衷的高兴,他们期待能以此缓解当前遇到的经营困境,也期待自己所在的行业能早日再现辉煌。

关键词:退税

浙江万事利集团执行总裁李建华高兴地表示,“终于盼来了纺织振兴计划审议通过的这一天,这个利好很及时。”这几天万事利集团多次开会讨论关于应对纺织振兴规划的事宜,没想到这么快就通过了。

不久前李建华刚刚从美国回来,在美国他从东部到西部,忙着和各地的客户交流信息,但结果很不乐观,欧美市场需求严重萎缩。

此次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一般而言,退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利润最多可以增1个百分点。”李建华说。这是去年以来国家第3次提高纺织出口的退税率。万事利的服装主要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地,去年一年的出口额约有6000万美元左右,去年几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能为该企业多带来至少300万元的退税。

另外一些纺企也纷纷表示,“出口退税提高,成本压力就相对小些,我们可以喘口气了。”部分企业去年下半年提高部分服装的出口报价,这让不少国外客户很难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关键词:突围

有了纺织企业振兴计划的指引,浙江不少纺织企业也以敏锐的感觉嗅到了方向,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作为企业振兴的突围方向。

在扩大国内消费上,宁波甬南针织公司开始注重国内市场,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下一步目标是配合内需市场的开发,抓紧开拓农村市场。该公司原本产品有95%供出口,现在他们的产品开始出现在一些超市上,并用上自己的品牌。“还是内销更加稳定点”,这是他们的话。

另一个方向是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新大集团则早早选择新路,投资方向是东南亚国家。越美集团与其他6家纺织类上下游企业一起,在尼日利亚设立了纺织开发区,基本形成从纺纱、织造,到针织、成套的产业链,互相取暖。

绍兴纺织业有关人士认为,国家已指出了纺织工业振兴的方向,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绍兴市纺织企业要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抓紧时间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快调整和重组的步伐,使企业变“大”变“强”,“大”不是规模大,而是指市场占有率大,“强”不仅是指资本优良,也包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

江苏:借振兴规划重整优势

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给江苏纺织企业带来了很大鼓舞,普遍表示要努力渡过难关,加快调整升级的步伐,借着这股暖暖的春风重振纺织业的优势。

江苏阳光董事长陈丽芬表示,这次出台的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对纺织业是非常大的利好,也使公司经营层应对金融危机更有了信心。

吴江恒力集团负责人说,这对企业来说,不仅能得到实惠,更主要的是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振兴计划还专门提到了要加强化纤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引导化纤行业的同质化发展向差别化和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这对吴江乃至整个织造产业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品牌

纺织行业振兴规划中提出,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江苏阳光品牌作为“中国世界名牌”,在业界早已声誉鹊起。

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江苏阳光发现在2008年的销售中,自主品牌的服装销售情况实际下降幅度并不大,因此振兴规划中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是江苏阳光今年要做的重点,集团今年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就是注重内需市场,用内需市场来弥补外销市场的下降和不足。

阳光原来有两个单一的男装品牌,2009年将重点开发一个综合性品牌

“阳光时尚”,并且计划三年开300家店,逐步使阳光自主品牌的销售比例从40%提升到三年后的70%。“阳光时尚将是阳光集团2009年的重点项目”,董事长陈丽芬表示,“我认为中国的市场本就应该由中国的企业来开发,所以对阳光时尚活动我们会尽全力将其做好,今年的目标要开到50家店。推出自主品牌,对于拉动内需将有推动作用。”

面对金融危机,尽管纺织业今年的出口压力仍然很大,但陈丽芬依然信心很足,表示相对于2008年,公司今年的增长率要达到不低于10%的目标。她说,“当前国务院出台纺织振兴规划为企业加强技改提供了可靠的后盾,出口退税率提高1%,对于企业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全球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中国纺织品的国际份额还可以继续提升。”

四川:借力政策效应提高效益

关键词:乐观

在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获得通过之后,地处西部的四川纺企给予了积极回应。四川省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旭东表示,虽然开年之后出口颓势尚未改变,企业对前景依然乐观。

近几年,四川省出口总额中,纺织服装的比重超过20%,去年出口额达27亿美元。有专家初步预算,纺织服装每出口1亿美元,就将拉动近5万人就业,据此推测,去年该产业带动四川省就业超过百万人。

四川省商务厅外贸处负责人表示,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助推外贸抗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对外贸易稳定较快增长。此外,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规划将起到1+1>2的效应。

据了解,四川省纺织业通过近几年结构调整,已从棉花、纱、布料销售的初级阶段,进入到销售纺织制成品的阶段,并成为纺织制成品出口大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产业升级”下功夫最多,让企业家们倍受鼓舞。

同时,从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传出消息,为保持外贸稳定较快增长,将在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外向型产业载体建设以及引进出口型企业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些均给四川纺企带来良好的机会。

广东:政府推动行业发展

纺织强省广东在纺织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企业欢欣雀跃,对它们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未消除,但已经看到了从危机中走出困境的一丝曙光。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推动行业的振兴发展。

关键词:扶持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研组奔赴东莞调研中,东莞虎门镇潘继军副镇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目前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

潘继军表示,由于虎门服装产业已由十年前的外向型为主转为内销型为主,故在此次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中影响不大,2008年全镇生产服装2.5亿件(套),产值15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120亿元增长30亿元。此外,春节后,企业员工返回率达9成以上,广大服企大多都能够正常运作。下一步,虎门将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其中将拿出3000万元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另外还拿出30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创业转型扶持基金,来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潘继军强调,虎门服装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向高端领域进军,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长足发展,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正是镇府为此打造的一个平台,该平台受到了多方的高度关注,目前已获得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扶持资金1700多万元。除此之外,镇府还一直致力于研究促进产业升级方案,目前正在酝酿诸如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吸引名店厂进驻虎门等六个发展规划。

关键词:升级

中山近年来一直大力扶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内部升级,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引进价值超过亿元的国际先进设备。大企业是中山产业集群经济的主要支撑,去年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是中山第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5256家,规模企业达到766家,去年实现行业产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3.77%。去年纺织服装业的利润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8.3%。

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谈到纺织业振兴规划表示,下一步市委、市政府还将通过扶持产业集群升级试点、市镇共建产业基地等形式,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中山沙溪,企业出口增速放缓,去年累计出口3亿美元,同比增长10%,但这一增幅是近10年来最低的。但由于政府和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时妥当,部分骨干企业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不少有能力的公司还打算继续推动转型升级的纵深发展,推出自有品牌,向内销市场拓展。

据了解,从今年节后开工率看,目前沙溪的一些大企业接收订单情况反而较前两年还好,部分企业往年订单可以安排到4月份,但今年已安排到6月份,有的企业甚至订单已排到了lO月份。

山东:指明前进方向

“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是国家关于纺织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赵传香表示。赵传香认为,振兴规划着眼长远,指明了纺织业发展的方向,对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出了要求,并对纺织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布局,尤其是其中的财税支持对纺织企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2008年山东纺织实现销售收入558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522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额328亿元,增长19%,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项增幅均出现下降。但一批大企业在产业链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自主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次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给山东纺织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关键词:机遇

山东业界人士认为。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这对山东省纺织企业来讲,无疑是发展良机。

据了解,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后,山东省部分纺织企业就呈报了符合产业升级的项目。目前反馈的信息显示,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3500万扶持资金已到位,其他企业的项目扶持资金也将陆续到位,这些投资带来的技术进步作用将逐步显现。

在优化区域布局方面,振兴规划提出,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生产基地。山东省纺织企业早已看好西部发展,抢得先机。近几年,鲁泰纺织在新疆阿克苏建立了棉花种植、棉纱加工基地,山东海龙在新疆设立粘胶生产、浆粕生产基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有不少企业在西部设立贸易公司,从事边境贸易和终端加工。

在青岛,有21万纺织工人将受益于此。据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明梅介绍,青岛大约有21万人从事纺织、服装生产,而青岛造的七成服装和五成纺织品外销。危机对出口的影响很直接,“出口退税提高1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鼓舞。”郑明梅表示,“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比例去年上涨到14%,今年

再次上涨,对企业来说是个信号,说明国家将支持纺织服装业发展。”

福建:纺企信心大增

“这是‘寒冬’里的一股春风。”福建石狮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近期都在热议关于产业振兴规划这个话题,这也将使包括石狮在内的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坚定信心,振作精神抵御‘寒冬’,并进一步明确‘该往何处走’”。

在福建晋江,企业表示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是“雪中送炭”。该市百宏集团一位高层表示,“借此次退税上调的利好,我们今年将考虑制订聚纤产品出口计划,提高新产品的出口量。”去年7月,百宏集团新投产了两条聚纤产品生产线,目前百宏正在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也正好顺应了此次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方向。

关键词:及时雨

“这是一场及时雨,对正处低谷的整个纺织服装业都是一大推动。”福建石狮市有关领导这样认为,去年全球性金融风暴袭来,令石狮的纺织服装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金融风暴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在今年显现出来。

纺织服装业是石狮的主导产业,2008年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22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7%,因而纺织服装业能否顺利度过“寒冬”,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有了振兴规划作为后盾,石狮在推动这一骨干产业的发展和行业进步方面,也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据悉,下一步,石狮将认真贯彻落实“振兴规划”精神,并尽快细化到具体的措施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和营销渠道建设,努力推动石狮纺服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石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每出口1美元可以多退税0.085元人民币,若按去年石狮纺织服装自营出口5亿多美元计算,也可净增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

“1个百分点不多,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增强业界度过‘寒冬’的信心和决心。”石狮当地的华飞、野豹等几家重点服装出口企业的老板都这样认为,在当前出口市场明显受阻之时,这一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再加上其他相关政策的支持,今年战胜困难的信心很足。

企业建议 扶持力度还需加大

对于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通过,纺织业相关人士普遍表示了积极的欢迎态度,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待着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共同迎来真正的发展春天。

亟需金融领域的支持

广州市科纶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明表示,纺织振兴规划新政对整个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其中真正惠及到企业的只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其他政策的落实情况短期内还不好估计,对于国有企业贯彻振兴规划相对容易,但中小企业会遇到一些问题,首要就是贷款难的问题。

谢明认为目前企业有两难,一是银行贷款难,二是市场开拓难,希望纺织振兴规划在具体实施中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再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并能够多方面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由于该企业规模不大,没有能力搞大投资项目,尽管企业努力寻找发展机遇,总不比大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有基础。况且,中小企业申请项目非常网难,银行贷款要求除了流动资金还要含固定资产评估,企业实力弱化了很多。

为了获得订单,拓展国内外市场,企业需要参加各种展览会,但是企业多是出国参展,在国内却无法进入主流展会。例如企业已经连续多次申请参加广交会均没能成功,因为广交会门槛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它需要的硬指标。

企业盼望更多的后续政策

去年下半年纺织服装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但只表现m短暂的刺激效果,此次调升1个百分点被普遍认为力度有限。

“企业仍然希望出口退税继续上调至17%,因为力度不够的话作用有限。”有企业这样表示,目前全球服装订单转向越南、埃及、孟加拉等现象越来越多,纺织面料订单则由于对整个生产链的工艺要求高,转得没有那么快,但如没有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三五年内,一旦印度或者孟加拉的纺织业形成产业集聚之势,中国要想抢回市场会面临较大难度。

外需萎缩,单靠上调退税率显然难挽狂澜。提高出口退税等减负政策只是让出口企业有了更多的降价空间,并不能创造外部需要,并且退税的利润大部分很可能相当于变相补贴给了国外客户。

此外,从2007年年底起,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纺织服装行业遭遇的最严重问题。纺织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其他渠道融资成本则远高于银行贷款。广东一企业负责人就这样表示,“现在的纺织服装企业,厂房多是租来的,没有房产抵押,很难从银行那里贷到款。而且,另一方面,银行一般只贷大不贷小,而纺织服装行业,小企业居多。目前纺织服装小型企业亟需资金,但设备却不能作为抵押来贷款。”

因此,有专家称,重要的是要转变不合理的产业政策导向,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纺织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减税、贴息、注资、融资等,对有基础、有前景的纺织企业给予更多的融资支持。

与其小步快跑不如一步到位――关于将退税率从15%提高到17%的思考和建议富润控股集团赵林中

编者按:去年11月,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专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应从民生的高度定位纺织产业》(本刊曾于去年12期全文刊登)的代表建议。全国人大办公厅立即与赵林中取得了联系,并批转至国家发改委。《光明日报》亦将赵林中的建议发了一个内参,国务院有关领导在内参上作了批示。最近在纺织振兴规划通过后,心系纺织的赵林中再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并专程给本刊投稿,特此刊出。

调整振兴规划的内容可概况为“四个调整和一个支持”,一个支持就是财政税收支持,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5%,这也是这次规划中唯一明确的具体优惠措施。但业内普遍反映,短期内1%的优惠力度不足,出口退税还需提高,调整振兴规划还有提升空间。

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30%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工业产品量价齐跌,10年来首度出现全行业负增长。根据资料,2008年纺织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不足导致纺织业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去年全年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增速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出口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中国纺织品整体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1%的出口退税提高能直接为整个纺织行业带来实际利益,但整个纺织行业的现状短期内还很难改变。1%的上调对企业无疑是杯水车薪,市场对此的普遍反映是“不解渴”、力度不够,不能切实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企业期待更多具体的措

施,更大的扶持力度。

按照国际惯例,出口退税旨在解决商品在出口国和进口国双重征税的问题。因此几乎所有国家都视其为中性的贸易政策,实行“全征全退”的管理办法。但是在我国,出口退税一直被用做压低或者刺激出口的手段。2001年以来,为了压顺差,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7%一直降到11%。2008年下半年,国家数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目前又再次提高至15%。政策频繁的调整不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经营者的信心,与其小步快跑还不如一步到位。

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将民生与支柱产业并提,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就业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为此,从保就业保民生的高度,建议继续加大对纺织工业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达到“征17%返17%”、“无税出口”的国际一般水准。在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5%升到17%,全世界出口下降,中国增长2.3%,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比上次形势更加严峻,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一步到位”更显必要。

专家论道

“最重要的是针对有效需求开发产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谈纺织工业振兴规划

“不仅仅是我们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不必过多倡导创新和推出概念,而要针对有效需求开发产品。这是产业的立业之本。”不久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绍兴就近期通过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作了相关解读。

“几个主要纺织大省行业利润率均出现大幅下滑,产业现状提醒我们必须尽快出手。”孙瑞哲在解释《规划》出台的背景时说,此次产业洗礼对业界并非完全是坏事,对纺织业非议的声音消失了,符合行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声音传递出来了。规划对纺织业作出了‘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的界定,给了业界提振信心的基础。

“规划着重就5个方面作了系统政策阐述。”孙瑞哲说,首要任务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比如在促进国内纺织品消费上,提出要开发符合不同消费对象的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两个主要目标。”他认为,过去国内纺织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有个误区,就是一味追求高附加值。实际上对目前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有效控制成本,开发出符合有效需求的产品,比如占领量大面广的农村消费市场,其次还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产业链集成创新,增强包括环保、质量层面的社会责任感。

孙瑞哲指出,纺织产业振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在流通环节上也要做文章。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像中国轻纺城这样的专业市场大有可为,比如可向中西部地区延伸销售链,从批发向物流转变,造福广大消费者。

他还向纺企提醒,“国家还将出台鼓励‘走出去’的政策,这对企业和专业市场来说是个契机。俄罗斯、中东、南美等外贸市场会成为新亮点,但这并不代表欧美市场会萎缩。去年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绝对量下降了0.9%,但市场份额增加了1.7%,在欧盟市场增长达37%。现在发达国家消费趋势向中低阶层转化,我们也要对接这种消费需求变化。”

“品牌建设要以服装和家纺等终端产品为主,包括培育国际品牌。”孙瑞哲建议,纺织业发达地区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国家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纺织品,所以要引导低层次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孙瑞哲透露,国家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家有关部委还将出台一系列细化政策,各地都要落实切实可行的项目。这些项目如果临时去做,肯定来不及,要提前有所准备,最好能利用这段时间储备一批项目,借详细方案出台后的春风,抢得国家优惠政策的先机。

上一篇:期待农民工春天来临 下一篇:成功人士着装规则与品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