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恐惧艺术

时间:2022-06-25 11:36:26

为什么恐惧艺术

侄女高三,领他拜访一位朋友,省级优秀教师,聆听高考攻略秘笈。那位朋友果然名不虚传,两个小时的精心传授,听得侄女频频点头,敬佩不已。传授毕,那位朋友问起侄女的高考志愿,侄女说的是某名牌大学,朋友点头,再问专业。侄女答中文。朋友再问为何选择中文?侄女低声说对文学感兴趣。朋友一听,大摇其头,指出中文是垃圾专业,文学更是垃圾中的垃圾,绝不能选择,否则,将会耽误大好前程。

朋友的话有道理。他表达的是一种对艺术的恐惧。应该说,这样的恐惧很普遍。试问有几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艺术作为职业呢?只要想想艺术的难度就够了。艺术到底有多难?站在高楼上,俯瞰一下中国任何一个大都市的摩天大厦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一座几百万、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一天能诞生多少位百万、千万富翁呢?如果有人做过统计,数字应该不下数十位、数百位、甚至上千位之多。但这样的一座大都市,一天能诞生几位优秀的艺术家?好了,别说一天了,就说一年吧,也别说一座大都市,就说全国的所有大都市吧,一年里能有几位艺术家修炼成仙,成名立万?毫无疑问,数字应该少得可怜,少得可以屈指可数。选择这种成功几率极小的职业,一个人,要不是对艺术有坚定的信念和纯粹的热爱,那就真的是昏了头!

当然,对艺术的恐惧和回避不是没有好处。比如,去年的《环球时报》就有一篇妙文分析利比亚和埃及为什么闹起了革命。按那位老兄的理解,那两个倒霉蛋国家的理工院校少得可怜,大学生们几乎学的都是文科,其中许多是艺术这样的垃圾专业。大学生们一毕业就失业,闲着没事干,就要去闹革命。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绝不可能发生,因为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大家学的都是理工科,每年培养几十万工程师级的大学毕业生,加上几百万各类非艺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容易,有效保持了社会稳定。这位老兄的论调不是没有道理,可他设定了这么一个荒谬的前提:好像学文的,学艺术的,天然是社会不稳定分子。

恐惧艺术,拒绝艺术,回避艺术,说明一个社会具有强烈的务实精神,确非坏事。不过,这种风气确也有其坏处,这就是忘记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丰子恺先生在一篇小文中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社会的、艺术的和宗教的。社会层面的境界是人生价值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人生就有可能上升到艺术的境界。有了艺术的境界,人生才有可能上升到宗教的境界,那是至善与至美的圆满境界。丰子恺先生还说,他的老师弘一法师在宗教的境界里,而他自己的人生只到了艺术的境界,只能偶尔把头伸进老师的阁楼里看看。

个社会,如果普遍恐惧艺术,回避、拒绝艺术,只能说明这个社会所崇尚的价值谱系还比较低级,没有摆脱对温饱的追求。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谱系里,人生的价值实现得再好,用鲁迅的话来说也不过是猪猡的人生。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下艺体生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研究 下一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考试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