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普及

时间:2022-06-25 08:51:58

试论民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普及

[摘要]随着民族音乐教育在世界各国艺术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中关于民歌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而民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普及,将使民歌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歌 高校音乐专业 普及 传承

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或是高等专业音乐教育,都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重任;无论是以音乐表演和研究为目的,或是以音乐教育与普及为目的,高校音乐教育都应有音乐传承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民族音乐教育在世界各国艺术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中关于民歌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在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歌教学模式仍较单一、刻板,不够丰富,也不够深入,民歌课更多的是作为欣赏课而存在,学生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更不是传承者。因此学生对民歌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都未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歌课教学的现状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传承民歌及其专业知识呢?关于此论题。近些年来包括李文珍、樊祖荫等教授在内的诸多专家,已提出了:高校民歌教学应该对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广泛借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应重视采风与教学、科研工作齐头并进;请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和专家走进课堂:创作加工以民歌为素材的新的音乐表演形式等较多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关于以上几点,本文中将不再重复阐述。

笔者认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歌不应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民歌教学也不应停留在民歌教唱和民歌欣赏的阶段,民歌更应该和高校音乐专业的其他备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达到普及的目的,并在普及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歌。以下本文将就此观点进行阐述。

1、民歌与《基本乐理》课程的结合

在学习《基本乐理》课程中的调式、调性部分时,除了教材中的分析谱例以外,教师还可从已有的民歌谱例中选出数首不同调式色彩和风格的民歌,将其运用到课堂中,用以分析其调式、调性,同时可作简单的知识链接。这既让学生掌握了调式、调性,又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民歌的音阶、调式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2、民歌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结合

《视唱练耳》课程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师可在视唱部分中加入一些民歌谱例让学生去做视唱练习,这既能锻炼其视唱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熟悉更多民歌的旋律:在练耳的部分中,教师可将一些已有的民歌录音播放给学生,或将已有的民歌谱例弹奏出来,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音及记谱能力,又能为日后的民歌实践活动(采风及其它)打下良好的基础。

3、民歌与《和声学》课程的结合

大多数高校的和声课内容以传统的大、小调式和声为主,以民族五声调式和声为辅。如在和声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对一些民歌进行和声配置,可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民族五声调式和声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其了解民歌的和声风格,有助于日后的民族音乐创作。

4、民歌与《合唱指挥》课程的结合

教师可将一些优秀的、民歌改编成的合唱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大家进行训练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民歌,并通过大量接触此类合唱作品,分析出其合唱写作手法,进而为日后的合唱写作和实践打下基础。

5、民歌与《作曲》课程的结合

多数高校的作曲课,以单旋律的歌曲写作作为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音乐发展手法人手,对不同地区民歌的旋律线条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陛音调,模仿特定的民歌体裁(如信天游、花儿、号子等)或模仿典型歌种,创作出具有地域风格特点的歌曲旋律。另,学生还可试着以民歌为主题进行改编,创作出小型变奏曲或钢琴小品:或者也可为一首民歌写出钢琴正谱伴奏:当然也可将一首民歌改编成合唱作品;还可对一首民歌进行小型乐队编配(西洋或民族都可)等。通过以上训练,可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民歌素材进行创作,又能熟悉和理解更多的民歌及其旋律特征。

6、民歌与《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结合

在这门课程中,让学生对一些民歌谱例和民歌改编成的作品进行曲式结构方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进行归类分析,从而找出其结构特征,并与多种地域文化进行联系和比较,继而巩固和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7、民歌与《多媒体音乐教学》课程的结合

《多媒体音乐教学》课通常包含多媒体音乐课件制作与多媒体音乐制作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可让学生制作有关民歌方面的多媒体音乐课件,并鼓励学生查找各方面的文字、乐谱、音频和视频资料,将其结合在一起。通过收集各种资料,能让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从对民歌的熟悉、了解和热爱,进而引申至对民间音乐、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熟悉。

8、民歌与声乐、器乐类课程的结合

民歌的地域性、民族性较强,从歌词到方言演唱以及演唱方法和典型的曲调。都是各民族各地区多独有的。毫无疑问,学习各题材、各体裁、各地域、各民族的民歌,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多种音乐风格的捕捉、把握和准确表达。

综上所述,民歌与高校音乐专业各课程的广泛结合,能使民歌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学生也能够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感受到民歌的广泛影响。通过对民歌的听、唱、背、记谱、深入理解和模拟创作,以及从体裁、地域、民族方面的比较,能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学习民歌,对不同地域、民族民歌的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了解这些民歌特征所形成的原因,进而掌握其文化内涵,并把华夏文明中的优秀瑰宝――民歌发扬光大!

上一篇: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运营之道 下一篇:灵异的“皮”,撕心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