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队精神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2-06-25 07:27:10

论团队精神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的培养路径

【摘 要】团队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目前,在高校学生会组织中,成员的团队精神缺失问题突出。笔者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学生会的个案分析,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健全制度、奖惩并重等路径培养高校学生会团队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 学生会 团队精神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49-02

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是学生与学校领导及老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探索高校学生会内部成员间团队精神的价值以及培养路径,加强对高校学生会团队精神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很迫切和富有意义的。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是具有互补技能的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协作、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群体。”[1]

团队精神“指一种围绕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承担责任、共同树立先进理念、共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创造辉煌成就、共同享有成果荣誉的精神。”[2]笔者认为,团队精神应该是一种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服务精神,是一种大局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首先,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强烈的“经济人”意识也逐渐侵染着高校这片热土。高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难免会将社会上的“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等价值观带进大学校园。比如目前高校学生会部分学生干部存在着“兼职”的现象,笔者所在学生会中的某些学生干部不仅身处几个学生团队而且同时做着数份“兼职”,在学生会当中基本不履行其职责。其后果是,学生会干部本人感觉自己在组织中不能像在社会上可以获得更直观的经济收益;而对于团队其他兢兢业业的成员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不平衡,这样不利于组织团结。

其次,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不注重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比如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思考问题时,大多是让同学们独立分析和思考,对团队间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环节则较为忽视。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原因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80末”和“90后”的新一代,而且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他们父母在经历了由“”带来的“”之后,对这些独生子女的关爱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而不注意分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习惯,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3]在笔者所在的学生会中也有部分成员有这种问题,所以高校学生会在团队精神建设方面更应该注重教会成员怎么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支持和谦让。

3.学生会自身原因

在高校学生会中由于各学生干部的性格、能力不同,导致在工作中产生学生会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入会动机不纯导致的功利思想严重,责任感不强导致的工作主动性差,自身素质较差导致的工作方法落后等。笔者所在学生会中的某些部门负责人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兄弟部门的协作关系问题中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学生干部在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严重损害了学生会在同学心中的形象。解决好学生会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是解决当前学生会面临问题的关键。

三、学生会团队精神的培养路径

1.转变观念、提升能力,以干部为榜样引导成员培养团队精神。

首先,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团队领导在精神上、政策上、组织上使成员形成凝聚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会各部门负责人的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部门的兴衰。笔者在每次召开的学生会部长级会议中都会做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学生会5个部门就像我们的5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但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手指头,我们都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手,更无法攥紧我们的拳头去面对未知的困难!”所以,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培养成员团队的意识和观念。

其次,学生干部要具备比普通成员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以及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等素质。作为学生会组织的旗帜和精神支撑的学生会主席必须能给团队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吸引力的愿景,并且要以身作则、永不放弃。

2.健全制度、奖惩并重,以制度为保障培养团队精神。

健全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激励、纪律制度,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一定形式能够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制度,使得成员保持在最积极的活动状态并为组织目标实现而努力奋斗。笔者所在学生会在2011年迎新晚会后,通过组织各部长、副主席评选出学生会“优秀干事”等方式来激励成员。

其次,加强学生会激励、纪律制度建设。学生会的有效运作是离不开纪律保障的,笔者所在学生会在日常学生会干部考勤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将每周的考勤情况汇报给系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进行张榜公示;对于屡次考勤缺席的干部先由辅导员进行个别谈话,依然没有悔改迹象的将给予不予颁发学生干部聘书的决定。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某些学生会成员的入会动机并不纯正,因此在各类“评优选先”工作中必须本着“三公”原则,严防有些人采取不公正的手段获取荣誉和利益,使荣誉称号发生“贬值”。

3.文体生活、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会作为一个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集体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体实践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绝妙路径。团队精神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成员提高凝聚力,经受面对成败的心理考验。笔者在组织活动时通常采用民主的方式,将成员聚在一起讨论集体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问题,然后发动大家参与该次活动。笔者特别强调拔河比赛对团队精神培养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成员能够最真实的体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真谛,深切的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在为集体获得荣誉而履行着责任和义务,进而不断增强团队意识。

上一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下一篇:新时期教学秘书温情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