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花,看见美好

时间:2022-06-25 04:01:31

女人三十,造梦正好

沈黎曾是《时尚芭莎》的资深编辑。身处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六年中,可以出国看秀,接触一线大牌,周围充斥着让人尖叫的包包和鞋子……但她还是辞了职,创办了“诗集”。联合创始人刘敏也是沈黎的前同事,杂志社王牌销售。

顺遂的事业,怎么舍得离开?

沈黎说,这转变并非不喜欢之前的工作,而是在稳定中,希望做一个能实现初心的创意项目。

两个人大学时一个学的是电影,一个学的是中文,在白衣飘飘的时代迷恋诗歌,向往爱情和远方。人到中年,文艺心仍没变,经过现实历练,反而能以平和心态追求精神的通达。女人三十,造梦正好。

都市白领逐渐迈入富足阶层,开始追求有质量有温度的品质生活。沈黎有了诗集生活馆的创意。

2014年6月,她们的第一个创意项目鲜花宅配上线,诗集和鲜花结合。一周一束花,一年52首诗歌和52束鲜花,记录每个人自己的四季更迭。

诗意生活,一周一花

沈黎和团队做的是一种按周订阅服务,在国外,这种模式非常成熟地被应用于各种行业。将一次性消费变成重复性消费,能提前获得订单数量和现金,没有存货的压力。

“诗集”订一年、一个月都可以,每月只要500余元费用。诗和花在每周一定期抵达。你不知道即将邂逅的花是什么,也不知道迎面而来的诗是什么,但要相信,品位绝对不会差。

每周,生活馆团队都要召开选题会,根据“温暖、匠心、缓慢、有趣且有朝气”的品牌气质选取诗歌。2015年5月,沈黎为订花的姑娘们选了“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的《匆匆》:“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正是春夏韶光递接的时候,读到这首诗的人莫不会被触动心底的柔软,去珍惜春天最后一丝明媚。花是鹤望兰、红花、高粱、柔丽丝、高山羊齿、龙柳搭配而成,红绿相间,仿佛让人看见了季节的变迁。

多年前,沈黎在草莓音乐节听胡德夫的现场,每根汗毛都听得竖起来。为了给订花人更多惊喜,沈黎跟远在台湾的胡德夫打电话征求许可,把诗歌以及读诗者清新感受印成卡片插在花里,胡德夫欣然应允,还寄来十张CD送给订花人。

第一次收到花束的人,会同时收到烫着“诗集”两字的牛皮纸封壳。它静候有心人将积攒的诗歌卡片集结成册,保有对时光的怀旧。

鲜花设计,全出自另一位合伙人萨龙。之前,他在高级婚礼定制行业工作。在他的概念里,自然之美是最好的。自然的时间,自然地生长,自然地相遇,不追求反季节花材的罕有,不强求,不猎艳,不矫饰。

每周的作品中,除了各式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有蔬菜、粮食,甚至棉花。看似日常的事物,在花艺师的巧手下,有了表达诗意的功能,让接到花的人听见心底的声响。

承载诗与花的包装盒也别出心裁。大部分快递鲜花都是躺着包装的,很多花朵在运输过程中受震动、挤压而变形。为了保持花的本来面目,沈黎邀请手工艺人,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实现了包装盒的“站立姿态”。

考虑到很多姑娘在办公时间收到鲜花,手工艺人选取了稻香纸张的精致封贴。轻盈的箱体、牛皮纸绳,让姑娘们拎着“诗集”回家,也不失为路上的风景。对细节的执著,寄托着沈黎的梦想,她希望把“诗集”做成线上的无印良品。

一夜爆红,看见美好

沈黎原以为自己做的是小而美的产品,没想到“诗集”上线两三个月后,微博、微信里名人、明星的自发定制、转载,让“诗集”出现了订不到货、临时修改花束的情况。

一夜爆红。这突如其来的顺利,也让沈黎和刘敏明白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年前到现在,她们已初步搭建好了云南、荷兰、澳洲的供应链体系,争取鲜花品牌供应商和生产基地直供鲜花。

如今她们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都有上万人关注,而“诗集”的空运服务已延伸到了上海、天津和河北地区。

沈黎开始发现同行抄袭创意的苗头。不过她云淡风轻,因为幸福的基因是抄袭不来的。在她的计划中,“诗集”不是卖花的,而是兜售美好的生活,未来,她要打造一个全品类的生活方式品牌。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上一篇:大宗商品10年牛市结束 下一篇:下半年全球经济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