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儿童血铅水平7832例调查

时间:2022-06-25 02:58:05

1~6岁儿童血铅水平7832例调查

铅是多亲和性毒物,它几乎可以引起所有器官的功能紊乱,主要累及神经、造血和免疫系统,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铅中毒对脑的损害一旦发生,即难以逆转。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已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与发育。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我们于2007年4月对衢州市7 832名儿童进行了血铅检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衢州市柯城区城镇63家托幼机构中就学的7 832名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4111名,女童3 721名。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指端末梢血样本的采集、处理:先用肥皂洗手,左手无名指用75%酒精擦洗。常规采血20μL,用EDTA-Na2抗疑,冰箱内低温保存。采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所用器皿均经无铅化处理,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

1.2.2 诊断方法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1年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大于10μg/dL者,无论有无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生化改变,诊断为铅中毒。儿童铅中毒依照血铅水平分为5级,I级:血铅70μg/dL。

1.2.3 资料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资料7 832份,受检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10.405 μg/dL,其中最高75.5 μg/dL,最低1.90 μg/dL,儿童铅中毒有4 167名,占被检测人数53.23%。

2.2 铅超标情况

7 832名被检测儿童各年龄铅超标情况见表1。

2.3 儿童血铅水平分布

7 832名儿童血铅水平统计分析发现,儿童铅中毒以Ⅰ、Ⅱ级为主,占99.17%,见表2。

2.4 不同性别之间血铅超标情况

被检测儿童中,男童4 111名,血铅平均值为(10.64±16.86)μg/dL,其中2 318例超标,超标率为56.39%;检测女童3 721名,血铅平均值为(10.10±3.17)μg/dL,超标1 849例,超标率为49.69%。

3 讨论

衡量一个地区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常以儿童平均血铅及铅中毒的流行率(血铅水平>10μg/dL儿童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2个指标来反映。本次调查儿童铅中毒患病率为53.23%,表明目前本地有半数以上儿童受到铅中毒的威胁和损害,表明衢州地区儿童铅中毒存在普遍且严重的现象。另外,许多研究显示,男孩较女孩对铅中毒更加易感,男孩的血铅往往比女孩高[1]。本组资料中各个年龄段及总体患病率男童都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P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铅是一种易在体内积蓄的重金属元素,体内血铅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铅将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损害。西方各国视儿童铅中毒为头号儿童环境健康问题,成为儿保研究领域热点之一[2],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3,4]。铅对儿童的主要损害是影响大脑发育。儿童期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成熟时期,对铅的毒性尤其敏感,长期暴露在铅环境中对智能发育产生的损害将不可逆转。铅对神经系统许多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慢匿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特别明显,儿童在看似健康的状态下大脑遭受侵害,使人们容易忽略儿童体内铅中毒的实际状况,铅中毒对儿童是一个隐行杀手。因此,我们建议将铅筛查与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一样列入0~6岁儿童保健常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铅筛查,将儿童铅中毒患者初步筛查出来,及时给以治疗。血铅是反映儿童近期(1~3个月)铅接触的最佳指标,是铅中毒研究的最重要的生物监测指标,建议建立家庭、医院、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儿童高血铅干预、预防、治疗网络。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环境干预,提高全社会对铅中毒的认识,加大力度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全社会提倡禁烟运动,减少环境中的铅含量。推广简便易行的措施,如教育家长不要带小孩在马路上长时间逗留,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了解铅中毒的有关知识,饭前及时洗手,减少罐头饮料、食品的食用。均衡儿童饮食,不要偏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儿童膳食中钙、铁和锌的含量,以有效降低铅在肠道的吸收。减少铅暴露、铅中毒对儿童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的流行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大力开展铅污染预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引起本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从源头上预防铅中毒。全社会共同努力,关心、爱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颜崇淮,沈晓明,吴圣嵋.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25(2):97-101.

[2]沈晓明.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临床儿科杂志,1996,14,(3):200-201.

[3]何清,叶风云,焦宏,等.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8,36(3):139-140.

[4]宋欣,张红忠,郝广荣,等.珠海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4):200-202.

(收稿日期:2009-03-18)

上一篇:2006―宁波市碘缺乏病监测分析 下一篇:江苏省如东县出生缺陷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