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导写

时间:2022-06-24 10:13:14

材料作文“让座风波”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日,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大三学生丹(化名),搭乘公交车回家。在车上,一名老太太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自己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丹给其让座。丹没有让,老太太在一旁一直大声抱怨年轻人没教养,丹对老人说:“你怎么不让你孙子让座?”旁边的几个乘客也忍不住有了相同的建议,也有一些乘客劝丹把座位让给老人。而在整个过程中,老太太的孙子一直在低头玩手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现实评论类材料,和2015年新课标卷1“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上接打手机”的作文是一种类型,取材于发生不久的曾引起人们热议的真实事件。这类作文特别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他们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写作成文的真实水平,这样的作文需要用“心”来写作,绝不是单单背一些范文就能奏效的。

从审题立意上来说,我们应理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过程怎样,结局怎样,是非对错怎样。

材料出现了三个人:丹,老太太,孙子。一件事,姑且称之为“让座风波”,故事没有结局就戛然而止。而在这场“让座风波”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它又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中的不良的一面。很显然,老太太为老不尊,做法错误;女大学生丹无可厚非,但也缺少更高的境界;孙子为人不齿,是真的没有教养。

想准确立意,还需要从各个角度深挖现象背后的实质,事件背后的原因。

从老太太的角度:老太太一方面把仅有的空位让给自己的孙子,一方面却要求别人为自己让座,这位老人的做法显然是对“让座”道德教育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即自己的孙子可以不给奶奶让座,别人的孩子却应该给自己让座,否则就是“没教养”。这一双重标准来源于内外有别的感情亲疏,来源于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的狭隘自私。溺爱孙子却不体谅别人,也显然有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公平原则,希望别人“敬老”,而自己却不愿“爱幼”。

从丹的角度,个人觉得最佳立意还是丹应让座,不能因别人的不妥而降低自己的标准。用宽容大气的让座之举待人更为高尚。当然,认为她不应让坐也无可厚非。

从孙子的角度,可以论证严格教育自己孩子,正人正己,切莫溺爱的重要性。

例文1

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

王晗

一边是爱孙之深,让座给已经长大的自己的孙子;一边是责人之切,苛责不给自己让座的他人的孩子;一边是炽烈的溺爱火焰,一边是寒冷的无情冰山。差别如此之大,却又是为了哪般?

究其实质,是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是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的狭隘自私,是感情亲疏蒙蔽了理智!张蕴古有云:“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真正的公平者不会偏爱自己的亲人。千年前的先贤曾教导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疼爱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推广到疼爱别人的孩子,想那女大学生又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疼爱的晚辈?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若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也要以德服人,以爱换取爱,以敬回报敬。为什么我们感怀冰心老人?为什么我们一遍遍吟咏“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老人试图用爱来调和一切矛盾,消解一切痛苦,这就是她爱的哲学。为什么我们铭记白芳礼老人?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博爱与无私 ,他用自己瘦弱的脊梁挑起了别人家儿孙的希望。这样的老人,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心中有自己的儿孙,更有别人的儿孙!而苛责让座的老人,其身不正,故而其愿难行。

真爱晚辈,严格律之。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切莫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正人先正己行,责人先思己过。古有颜氏家训,今有傅雷家书,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启示我们教育自己的儿孙是多么的重要!

诚然,老人的做法有失公允,老人的自私自利毋庸置疑,但女大学生的做法也失之偏颇。尘世相逢,同乘一车,面对老者,何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何必斤斤计较降低道德的标准?为何不犯而不校?为何不以德报怨?用一个高境界高姿态让座于老人,岂不是深了笑容,浅了烦恼?岂不是活得更为大气,更为崇高?

面对这场让座风波,我想说:真正的大爱,是不偏私,内外相同;真正的美德,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的高境界,是不较得失,心灵澄澈!

评点

文章注重构思,思路清晰。 题目来源于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针对材料化用为“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揭示待人与对己的不公正的双重标准。开头扣紧题目,结尾回应题目,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构思结尾,消除这种不公正,那么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自能融化冰山,变成大海,借助“大海”这个意象呼唤深沉博大的爱,呼唤包容宽广的胸怀。主体部分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行文。第二段挖出根源,第三四段分别从老人和孩子两个角度解决问题,即老人应做什么样的老人、孩子又应如何教育两个方面,有例有议。“诚然”一段宕开一笔谈了丹最佳的做法,使文章显得更全面,倒数第二段进一步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例文2

己所欲,施于人

徐杨一帆

千百年来,年轻人为老年人让座位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像文中这位老人,先给孙子找座位再要求他人为自己让座的行为,却像是绑架了人们的敬老道德,一面向别人强调“老吾老及人之老”,一面自己却忘记了“幼吾幼及人之幼”,己所欲却不愿施于人。

试想,若是那位老人不恶语相向,而是像爱护自己孙子一样体谅其他的晚辈,那么丹一定不好意思让老人久立;若是丹不因老人的言行而计较,让座于老人,老人冷静过后也许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谢她的宽容和善举。少一点自私和计较,多一份理解和给予,那么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汪国真说:“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只要我们常怀为他人考虑之心,我们就能使自己变得崇高。清朝时的大学士张英在收到家人要求帮忙争夺三尺之巷的来信时,没有因亲情动用私权,将己所不欲强加于人,而是回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家人退让一步。于是张家主动退出三尺,正是这推己及人、己所欲施于人的善心化干戈为玉帛,邻居十分惭愧,同样退出三尺,造就了六尺巷的佳话。可能张英并未因功勋赫赫而名留史册,但他推己及人的善心已足以让他崇高。

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若是我们能像张英一样,常怀推己及人之心,那么生命之树便会结满香甜之果;可如果我们一味看重自己,自私自利,那么这棵树就只能结出恶果苦果。因为不满小区广场上终日不绝的噪音,在多次投诉无果后,温州一业主不惜花26万重金购置一套高频喇叭与广场舞噪音进行对轰。如此以暴制暴,必定导致两败俱伤,究其原因,则是大妈和业主都不懂得相互体谅,推己及人。

诚然,就像太阳上难免出现黑子一样,社会上也难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是我们坚信黑子永远也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芒。体谅他人多了些,考虑自己少了些,先他人之急多了些,个人之急少了些,关爱他人多了些,自己之需少了些,才会将己之所欲无私地施于他人。

《菜根谭》有言:“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我想说:心中常怀推己及人的念头,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融洽的社会!

评点

文章紧紧围绕一个角度“己所欲,施于人”写作,在大纵深和旁征博引上下足了功夫。开篇很自然地从材料切入,亮明观点,尤其是“一面向别人强调‘老吾老及人之老’,一面自己却忘记了‘幼吾幼及人之幼’”很是深刻,既引用了经典,又针对了材料。正文里古今中外的名言事例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起承转合过渡自然,衔接顺畅,联系现实有正有反,在批判的同时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无私与博大的胸怀,最后上升到和谐社会的角度更显高屋建瓴。

上一篇:关于文章的门面 下一篇:“需求侧改革”如西药,“供给侧改革”如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