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读型作文写作导引

时间:2022-06-24 09:28:02

诗意解读型作文写作导引

诗意解读型作文题,是指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诗歌,要求学生在全面准确解读诗歌的基础上,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1995年全国卷选用的是寓言诗《鸟的评说》,2001年全国卷选用的是诗人艾青的《盼望》,2006年山东卷选用的是诗人雷抒雁的《星星》,2007年北京卷是对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不同解读。这种题型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认知品质、驭题能力、情感取向,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这种题型的拟制形式,既可采用命题的形式,也可设计成自定话题形式。根据目前高考命题所处的后话题时代的特点。后一种形式往往成为首选。

一、此类文题的特点

①短小精悍。文题所呈现的诗歌文本,篇幅不可能很长。比如《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全诗共六句话。

②言简意丰。文题所选诗歌言简意丰,方能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全面考察他们的认知品质、情感价值取向。如山东卷的《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前后两节构成互比互对的结构,其实是因观察角度、位置的不同而得出的不同认识。那么这里的“角度”“距离”也就有着深厚的意蕴。如果从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进行联想感悟,不仅可以理解为空间的地理位置,也可理解为感情亲疏、身份地位差异等抽象位置,从而找到“全面看问题”“距离产生美”“学会换位思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立意角度。

③思维多向。选为作文题的诗歌文本,因其作为一种检测成千上万考生作文水平的媒介,必定要选思维多向性的文本。这种多向性取决于文本的内蕴丰厚性,不同的学生能够读出不同的感受,引发不同的思考。

④情理相融。选用的文本大都既具情趣又富理趣,盎然的情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厚的理趣则能让学生从社会、人生、情感等方面引发感悟,作深入思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二、此类文题的应对策略

①立足文本,读懂读透。解读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对一首诗歌进行怎样的解读,一是取决于能不能立足于诗歌文本,二是取决于能不能读懂读透。立足文本需要指从文本的词语、意象出发去思考、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趣或理趣,读懂读透是指不仅能读出诗歌的内外在意思,更应读出自己个性化的体悟。

②由表及里,揭示真义。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即诗歌的真义,常常借助于意象营造。意象的表层义与情感、思想的深层义之间的联系,常常采用寄托、象征、比兴的:手法予以实现。从诗歌中读出感悟,实际上便是在努力探寻意象的深层义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价值认知等进行相关的链接与生发。审题中如果仅停留于意象的表层义则不能揭示其真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感悟。

③抓住关键,观照全篇。这里的关键指的是诗中的关键词语(常称其为“诗眼”)、关键句子(亦称“主旨句”)。抓住关键,观照全篇,这是解读一首诗的常用方法。有一首题为《距离》的小诗是这样的:“岸与岸并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船/或者飞机,或者翅膀/天涯能成咫尺//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或者目光,或者肝胆/陌路能成知己”。诗的第一节采用的是“兴”的手法,由岸的距离说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二节是关键,看不到这一点,极易产生“距离产生美”之类的错误立意。

④联想想象,拓宽思路。善于联想想象,才能解开诗歌的内核,窥知诗歌的意蕴,拓宽写作的思路。联想想象应多从诗歌情理对自己的人生启迪与感悟上着手,可以沿着诗意作顺势的联想想象,也可以逆其意作逆向的发散思维,提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认识,进行创造性解读。

典型示范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导引

这是一首有情趣、有理趣值得咏思的诗。诗作展示的不仅是梅雪争春的现象,其中还蕴涵着很多值得思考的理趣。剖析理趣,选取适当的角度立意行文,这是写作本题的关键。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理趣呢?

先看诗作所陈述的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没有雪那样洁白,雪也没有梅那样清香,二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这后两句显然是审题的关键――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因此,本题立意也就有了多个角度: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金无足赤,人无全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②如何评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人生大课题;⑧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缺憾,找准人生的位置,活出真我的风采;④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活出自信,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⑤责己恕人,承认自己的缺憾,善于发现、包容别人的不足,确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⑥追求完美也是一种人生姿态……

用例提示――①清人顾嗣协:“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②孔子:“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③元朝诗人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④苏轼:“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⑤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⑥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⑦谚语:“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⑧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的“不工”而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而看不到他的“工”呢?⑨刘邦能够任用声名狼藉但有将士之才的陈平,能够任用一些出身低微但有勇有谋的武士,因而打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在用人的策略上他看到了别人的长处,而避开了那些无关大局的短处。

例文一

个性的爱

如皋中学 张晓强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中,至死不渝的爱莫过于“神雕侠侣”。这种爱冲破了世俗的冷眼、道德的束缚。杨过爱小龙女,爱得自私,爱得极端,他根本不在乎小龙女没有陆无双精灵,没有郭襄可爱。在他眼中,小龙女的一颦

一笑,一嗔一怒都是世间的最美。

都说当局者迷,事实上旁观者也未必清。面对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旁观者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样那样的遗憾,非要给小龙女一个所谓的评价,这是不是显得有点多余且无聊呢?爱,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从来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付出与接受,这就是爱的个性。杨过爱她,这比任何评价都来得真实、权威。我们又何必自讨没趣,以自己的喜好去妄加评测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试图给梅与雪做一个公允的评价,但现实中似乎没多少人买他的账。喜爱梅的人与喜爱雪的人,他们爱梅就是爱梅,爱雪便是爱雪,甚或两者都爱,压根就没作这样的比较。这样看来,旁观者的卢是不是也犯了多虑之错呢?

倘若每一次抉择都像卢梅坡那样拈得清,张无忌也许会踬踣在情网中,再也不能与赵敏泛舟湖上。须知一个故事再美好,只能有一首主题歌。爱梅的人岂不知梅没有雪白?但即便这样又如何?我爱梅,可以包容它所有的缺点。它不艳丽,因为它是“天然去雕饰”;它不奇崛,因为它在平凡中保有着一份坚韧;它不雪白,因为它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色,有傲立寒风的温柔。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爱,就要爱得自私,爱得彻底。世间诸多的情感,没有中立的,中立的情感是淡的,咀嚼不出人生的味道。

有人说苏小小才艺双绝,倾国倾城,可惜是一青楼女子。持此观点的人最大的不足是作为旁观者看不清暧昧的现实。苏小小若不是青楼女子,也就成不了奇女子。她将美陈列于集市,蔑视精丽的高墙,不作姬妾、不立牌坊,她将自己的最美带给文人墨客,在2()岁时留下自己最靓丽的背影悄然离开。这足够了,喜欢她,有必要在乎“可惜是一青楼女子”吗?

所谓公允的评价,还是留给那些徘徊于生活边缘的人吧。真正融于现实、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心中的确在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本真。

点评

这篇文章大胆奇崛、新颖独特地进行了有别于通常的个性诗意解读。作者采用反面立意的方法,以个性的爱为突破口,对诗人的评价作了颠覆性的理解,认为爱本身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试图以自己的认识去强作所谓公允的评价,完全是多余与无聊之举。立意的高起不俗,使文章洋溢着个性化的风采。例证的选取恰当充分,事理的分析精辟到位,堪称上乘之作。

典型示范二

阅读《沁园春・雪》中的片段,按要求作文。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构思导引

首先要仔细研读这些句子,把握词句的内涵,提取出反映词句所表达的主旨。作者以一种豪放的口气评价历史上那些可称为“伟人”的帝王,认为他们虽然各有所长,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风流人物”。一句“俱往矣”,豪情十足地告诉我们,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在当今,是当今的青年。这一方面显示出作者超拔的人生气概,另一方面也是对:当今青年的激励与褒扬,显示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自豪感。因此,这末尾的三个短句才是真正体现作者情感取向的主旨句,审题时应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应该看到文题的要求是宽泛的,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说明构思不一定局限在上述所讲的思路上。可以就词的前几句对历史人物的评说进行再评说,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可以反向立意,不认同作者的说法;可以从“还看今朝”入手,谈自己对成就“风流人物”的感想……但必须注意的是,角度虽多,写作时只能选取一个角度切入,力求说深说透,挥洒出自己的个性风采。

例 文

且看今朝

如皋中学 张晓强

还珠楼主也许没想到,他所创下的仙魔斗法转眼便为三侠五义所取代,更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一个叫金庸的人颠覆了传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江湖。而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则用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武侠第一次展现出多元化。今天,一群稚嫩的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拘一格的手法,再一次向传统发起挑战。

挑战?许多人付之一笑。人们对于传统的感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敬畏,一种则是批判。但纵然是批判也只是书生意气的一句呐喊,一阵怨愤。只有寥寥几人酒入豪肠,三分化作傲气,七分化作才情,振臂一呼,蔑视先贤,指点江山,于是石破天惊,风起云涌,一代英雄横空出世,于是人们又开始敬畏。这种恶性循环充斥着整个社会,衍生,蔓延,最后让人沉沦、那些沉沦的人们不知道,他们所顶礼膜拜的经典,正是在颠覆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无论历史的巨人多么伟岸,无论传统的顽石多么坚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话应分两层来解:

其一是自勉。流水不腐,如果沉湎于先人的阴影中故步自封,无法自拔,那是可悲的。人应该有梦想,没有梦想的夜空是混沌的,没有梦想的黎明是苍白的。这种梦想,当志存高远,而非苟安一隅。无为的皇帝总是拿先祖的功绩显耀自己,而有志的君王才敢登泰山而封禅。传统不仅是座高山,更是一个眺望台,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登高,更是望远。就像面对金庸,既要有一种敬意,更要像步非烟所说的那样:“要革金庸的命。”即使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许多奇迹都是在意想不到中完成的。出人意想,方能创造奇迹。

其二是勉励他人。这要站在一个前辈的高度来看。既然知道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不仅要看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还要看到属于他人的世界。白桦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很失败,他对韩寒为首的“80后”作家的怒批,不仅缺乏风度,更缺乏理智。作为老一辈作家,要看到这个世界早晚是属于80后的。先贤要领导后人创新,而非守旧,更非阻遏。传统是什么?是坛?是圈?高不胜寒,无法走出?!但什么坛最终都是祭坛,什么圈最后都是花圈。传统只有在当好为创新服务的角色之后,才能焕发出更为迷人的光彩。如果说先贤的作用只是让人仰望,令人敬畏,那是与时代的主旋律南辕北辙的。所以要以开明之心,为后人铺路。勉励他人。

其实说到底,就是继往以开来,就是穷则变,变则通。所以时刻告诫自己:如果昨天曾经辉煌,证明你今天做得还不够;如果前人高不可攀,证明你微乎其微。

请用你的年少气盛为自己大喊一声:天下虽大,舍我其谁。或许,你就是下一个金庸。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思想也很有个性的文章。作者从反向思维的角度,以高出于他人的眼光参透词作,提出如何看待传统、看待他人的问题。开篇从武侠小说的推陈出新切入词意,说明作家们正是在挑战传统认知的基础上,证明着一代新人胜旧人乃是大势所趋之理。

上一篇:借得一缕香,散作满园春 下一篇:真,文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