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以感恩之心做好客户服务

时间:2022-06-24 09:23:02

赵强:以感恩之心做好客户服务

说到佛教文物拍卖,有至关重要的两家公司和一个人物是绕不过去的,即天津文物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和串起这两家公司的赵强。在天津文物公司22年的实践,使赵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担任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后,他在新的平台上将经验和资源整合,在拍场掀起了新浪潮。正是由于赵强持之以恒地推介、发掘和培育,佛教文物拍卖才有今日之景象。

《文物天地》:怎样评价匡时今年春拍“菩提妙相――佛教文物专场”?

赵强:匡时07春拍佛教文物专场成交额约1.07亿元,创内地佛教文物拍卖多项纪录,既抬升了中国佛教文物的价位,也带动了佛教文物的收藏热潮,使之成为艺术品投资的新热点。

匡时佛教文物专场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更多的拍卖公司加入到佛像拍卖的行列,北京保利、古天一、中拍国际、德隆宝、南京十竹斋及浙江翰越堂等相继举办或正在筹备佛像拍卖专场。

《文物天地》:经过去年秋拍的“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和今年春拍“菩提妙相――佛教文物专场”两次拍卖,匡时确立了国内佛教文物拍卖的领军地位。你认为当前国内的佛像收藏状态如何?

赵强:2006年11月匡时“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业绩,树立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特色。由于北京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核心城市,这一成功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内地佛教文物,特别是藏传佛教文物的收藏热潮,金铜佛像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主流拍品,也成为收广大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追捧的新热点。

从收藏者结构看,既有以金铜佛像作为专项投资收藏的各界人士,也有古玩经营者,还有海内外的收藏爱好者,以及用于供养的僧俗、馈赠礼品者等等。从分布地区看,收藏者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辽宁、山西、甘肃及四川等地区。一些收藏家如夏景春、邢继柱、韩宏伟等人,或自身具有较高的鉴赏水准,或有行家里手担任收藏顾问,藏品质量颇高。但是,许多收藏爱好者的藏品则是良莠不一,斥资购藏了仿旧的新佛像以及经过拼配或后刻款的佛像的情况屡见不鲜。

《文物天地》:匡时佛教文物拍卖何以能独树一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势下,匡时有何应对策略?

赵强:匡时在内地佛教文物拍卖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主要是基于匡时佛像拍卖的四个特点及四个优势。

所谓四个特点:一是拍品鉴选严格,实施拍品三级鉴审制及专家一票否决制,拍品的断代、定名为学术界和收藏界广泛认可;二是拍品的多元化特点,佛教文物拍品种类繁多且高中低挡兼顾;三是佛教文物专场中以元明清时期藏传金铜佛像数量居多,其中明清宫廷造像也是一大特色;四是拍品中的海外回流佛教文物占有较高的比例。四个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拍品质与量的优势、人脉网络的优势以及招商宣传的优势。我从事文物工作多年,长于鉴定中国书画和佛教文物。在主持艺术品拍卖工作12年里,有着8年从事佛教文物拍卖的经验,因而,征集与招商方面具有广泛的人脉。我的两位助手都是大学毕业,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且热爱佛教文物。拍品质量优势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此外,在招商宣传也不惜血本,全年广告宣传费近300万元。这些都是造就匡时佛教文物拍卖成功的优势所在。

匡时要想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促发展,首先就要树立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经营个性,并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新思路。例如,拓展佛教文物拍卖的类别,促进拍品的多元化。匡时拍卖虽然以藏传金铜佛像为主体,但也不乏各种材质的汉传及南传佛教造像,同时还增加了唐卡、法器、护经板等佛教文物拍卖种类,不仅使佛教文物拍卖的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有利于增加拍卖场上的“人气”;在经营思路上求实不务虚,做到高中抵挡拍品兼备,以满足不同层次收藏爱好者的需求;同时,要以佛教文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及海内外市场的相关资讯来指导拍卖公司的业务趋向,正确引导收藏爱好者的投资方向;在拍品图录的编印方面突显专业性,加大拍卖图录的知识含量,使之成为集拍品资讯、鉴赏知识于一体的图文并茂的精美图籍;还要通过与媒体及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强强联合,在北京、天津、沈阳、成都、上海及香港等地举办不同规模的佛教文物展览活动,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佛教文物鉴赏知识讲座,协助收藏家出版佛教文物藏品图籍,目的在于推动民间佛教文物的收藏热潮,扩大佛教文物收藏者的队伍。

《文物天地》:作为佛教文物拍卖专场的开拓者,你最初是如何构想的?如何看待拍卖公司在佛像收藏中的作用?匡时怎样保持佛教文物拍卖的领先地位,并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

赵强:我当时最大的奢望是让金铜佛像成为拍卖场上的主流拍品,汉传、藏传以及南传佛教文物都有各自的市场定位,都能开展专场拍卖。既为了实现愿景,也是出于工作需要。自1998年以来,我多次主持举办佛教文物展览,出版佛像图集,并撰写大量文章,举办鉴赏讲座,培育佛像收藏者群体。我还协助收藏家编制刊行了多部藏品著录。通过系列基础性的推广工作,以期达到推动市场的作用。

至于拍卖公司在佛像收藏中的作用,我认为一是造出声势,营出氛围;二是藏品集散,便利鉴选;三是传播知识,引导收藏。

匡时始终秉承稳健发展的经营策略,不惟“领先”而领先。当然,保持公司或某个门类在业内的领先地位是每个“拍卖人”心中的愿景,这一愿景与市场的有序发展密切相关。拍卖公司要想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由于拍卖会已成为佛教文物流通的主渠道,因此拍卖公司的业务人员首先要对拍品的年代、真伪以及定名等要素鉴审把关,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这对于拍卖公司自身及拍卖市场大有裨益;二是从战略高度来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协助他们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在业务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所提升,做到严格自律,规范运作,杜绝无序与恶意竞争;三是拍卖公司员工要怀有感恩的心态做好拍卖专场的前期与后期的客户服务工作,特别是拍品的保管与结算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委托方和买受人的后顾之忧,使“服务,全心全意”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同时,积极开拓征集与招商渠道,力求各方互利共赢。

《文物天地》:是否可以把永宣宫廷佛像的成交行情看成是佛像艺术品行情的风向标?

赵强:如同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作品的价格走向堪称中国书画市场的晴雨表一样,永宣宫廷造像的成交行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佛教文物行情的风向标。由于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永宣佛像价格直线攀升,势必抬升佛教文物的整体价位。反之亦然。

近年,永宣宫廷造像价格大幅上扬,主要是价格长期偏低,与其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并不相称。永宣宫廷造像与同时代的宫廷御用品,特别是官窑瓷器价格相较,可谓性价比颇高。永宣佛像的高价位成交,并不意味着其价格就会一路走高。凡事都有“度”,永宣造像在达到一定价位高度后,也会出现止步不前,乃至有“行”无“市”的现象。

我认为,目前永宣宫廷造像的价格基本徘徊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除非出现铭心绝品,否则短期内其市场价格不会有大的提升。

《文物天地》:相对于永宣佛像而言,清代宫廷佛像的价格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赵强:从整体看,清代宫廷造像的市场价格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具有潜在的升值空间。事实上,收藏界把清代宫廷金铜造像分为三个等级:康熙朝宫廷造像数量极少,价格最高;以六品佛楼造像为代表的乾隆宫廷佛像,规格由13至20厘米不等,小者几十万元,大者百万元左右;加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等款识的准宫廷造像,诸如为乾隆帝祝寿所铸的无量寿佛像,仅人民币6万元左右。

《文物天地》:匡时秋拍佛像专场是什么样的格局?

赵强:自7月起,我们便积极筹备秋季的佛教文物专题拍卖。此次名为“藏风梵韵”佛教文物拍卖专场由“匡时金铜佛像百尊”和“诚品古董楼佛教文物”两部分组成,汇聚了藏系及汉传佛教造像、唐卡、法器等佛教文物近300件,拍品质量有进一步提升。佛像仍以藏传金铜佛像为主,明代造像有欧洲知名收藏家提供的一尊明永乐铜鎏金无量寿佛像、台湾鸿禧美术馆收藏且出版过的一尊明宣德铜鎏金金刚萨氏瘢另有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明永乐铜鎏金绿度母像、明永乐药师佛像等精品。清代宫廷造像以“六品佛楼”造像为代表,如金刚波罗蜜母、金刚绳母等造像,均红铜铸造,采用“烧古(铜色)见肉泥金”、“发顶扫青”的装饰模式。莲座正面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楷书阳识,并镌刻佛名,背面还刻有部属品名。同时,也将推出铸刻有“大清乾隆年敬造”、“大清乾隆年敬装”款识的十一面观音像、药师佛像等宫廷造像十余尊。这些造像都是在乾隆帝和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等高僧的直接参与下,严格依照《造像量度经》仪轨与规范雕铸。其铜质精练,胎体厚重,造型谨严规整,反映了乾隆帝的造像意图和审美取向,也是汉、藏、蒙、尼泊尔匠师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清中期金铜造像的工艺水平和艺术特色。除20余尊明清宫廷造像外,还将力推元明清三代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间造像近200尊。

此次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地区特色。就造像而言,几十尊堪称精品的藏中及造像令人叹为观止;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金铜造像则以精炼的铜质、敦实的体量及灿然的鎏金惹人眼目;而蒙古地区造像,特别是漠北蒙古即哲布尊丹巴体系的造像更是重点。此外,也不乏具有印度和尼泊尔风格的佛像佳制。在其他佛教文物拍品中,引人注目的是噶玛噶孜画派的多幅唐卡,大都是噶举派所奉上师、本尊及护法神像 ,这也是中外收藏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场拍品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多元化,一定能够使广大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鉴选出自己心仪的藏品。

《文物天地》:今年下半年国内佛像拍卖的市场格局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赵强:若说此前的格局是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天津文物“鼎足三分”佛像拍卖市场的话,那么,今年下半年京、津、辽、江、浙、滇等十余家公司相继举办佛像拍卖,可谓“烽烟四起”。这说明佛教文物成为主流拍品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佛教文物拍卖更趋专业化和扩大化。

随着市场投放量的不断加大,尽管扩张了买家的鉴选空间,也会给购藏者带来困惑。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拍品数量过大,往往会使买家采取观望态度。这体现在成交量下降、价格回落即所谓“盘整”,无序或恶性竞争的现象也会增多,从而带来新的一轮市场波动。这是所有市场参与者所不乐见的。

《文物天地》:2007年在佛教文物的市场化历程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对明年乃至以后的拍卖市场将会产生什么作用?

赵强:1999至2003年是国内佛教文物市场的开拓期,2004至2006年进入了快速成长期,2007年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段。如果今年的佛教文物市场能够稳健发展而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那么可以预见明年乃至以后的拍卖市场就会进入平稳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这是我们所乐见的。

上一篇:从三件古物上读《西厢记》 下一篇:天价精品屡现 油画行情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