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谈

时间:2022-06-24 06:16:15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谈

一、开山铺路,问在课前

很多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都会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但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所提问题很肤浅,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认识的?”这些问题通过仔细读文就能解决。也有些问题比较散乱,如“爱因斯坦是谁?小女孩是谁?”还有些问题要通过分析研究才能解决,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怎么会相提并论的?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这时,教师的梳理工作就尤为重要,要对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以肯定的态度进行筛选、归纳、总结:

师:刚才大家提的问题中,哪些你们已经知道答案了?

生:我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生:我知道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因为一次无意的相撞而认识的。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谦虚的人。

师:那么,爱因斯坦就仅仅是个谦虚的人吗?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为什么会相提并论呢?

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很快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回答还不全面,这时,教师可把问题进行强化,变成了“我要知”,学生们为了解决问题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二、画龙点睛,问在课上

随着深层次地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必定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可从课文的矛盾处、空白处着手,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质疑。

师:同学们好好地默读课文,关于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我发现当小女孩告诉父亲她的遭遇时,父亲竟然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生: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想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生:爱因斯坦自己说:“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师:你们找到了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以及爱因斯坦的语言及心理描写,从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生: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和爱因斯坦的看法各不相同,为什么?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师:是呀,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通过进一步学习,学生知道了小女孩是从爱因斯坦的衣着外貌判断爱因斯坦并不是最伟大的,他们又通过补充资料知道了父亲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突出的成就。而爱因斯坦自己认为自己不伟大,这是因为他很谦虚。由此,学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平凡,更从这平凡中感受到了他的伟大。

三、发掘能力,问在课后

在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明白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对爱因斯坦了解了吗?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谦虚、热爱科学。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平凡的人,能与小女孩平等相处,但我也从这件事中更感受到了他的伟大。

生:爱因斯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去了解。

师:是的,爱因斯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可以通过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大家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读读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了解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关于课后的这一质疑,其实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延伸,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爱因斯坦,甚至进一步了解其他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人。

(作者单位: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把握文本的韵外之致 下一篇:《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