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61例外伤性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6-24 05:27:56

总结61例外伤性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61例截肢患者出现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其主要心理特征为恐惧、绝望心理;否认、抵触心理;焦虑、抑郁心理;消极、依赖心理;失衡、报复心理;寂寞、孤独感。护理对策为积极抢救患者,在病房内开展群体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心理支持疗法和心理疏导,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尽早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截肢;心理护理

截肢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手术,截肢患者的心理创伤远远大于身体的创伤,可能会影响患者终生。因此,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积极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截肢患者61例,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8~62岁;交通事故37例,机器绞伤占18例,高压电击占3例,其他伤3例;上肢截肢占16例,其中1例双上肢截肢,下肢截肢占4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3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18例。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临床心理特征与表现

2.1恐惧、绝望心理 患者受伤后,往往会产生极度恐惧及绝望心理,甚至产生寻死心理。

2.2否认、抵触心理 部分患者面临截肢手术时,往往采取否认的态度,强烈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祈求保全自己的肢体。

2.3焦虑、抑郁心理 伤残后拖累家庭,婚姻、人生追求等受挫和意志被消磨,再加上幻肢痛,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抑郁等心理现象。

2.4消极、依赖心理 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继续治疗,自我价值感丧失,自信心降低,生活处理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患者都会出现消极、依赖心理。

2.5失衡、报复心理 患者往往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易怒,情绪冲动,有的患者把其失衡情绪发泄到家人和医护人员身上。

2.6寂寞、孤独感 截肢术后,患者表现为郁郁寡欢,往往封闭自我,容易产生寂寞、孤独感。

3 护理对策

3.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3.1.1以恐惧、绝望心理为主 患者入院后,医生和护士尽快赶到患者身边,告知患者医护人员将竭尽全力为他治疗,并尽快通知患者家属赶来商讨治疗方案及安慰鼓励患者。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主动和患者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条件允许安排一名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让患者自己感受到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消除其恐惧心理,当患者面临截肢时,医护人员要同情患者,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手术的风险,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1,2]。

3.1.2正确处理患者否认、抵触心理 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尽快完善治疗计划,减轻患者的躯体症状,因为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3]。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自身条件允许的患者,满足患者的愿望,积极与上一级医院取得联系,尽快护送患者转诊,消除其抵触情绪。

3.1.3以焦虑、抑郁心理为主 主要采用心理支持疗法和心理疏导,当患者在宣泄的过程中失声痛哭时,医护人员也要意识到痛哭也是自我疏导不良情绪的良好方式之一。通过心理疏导对有焦虑,抑郁合并自杀行为者要给予正确引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和技巧。同时给他们讲解张海迪,海伦等励志事迹,使他们做到人残志不残,以增强自我存在的价值[3] 。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组病例中8名有轻生念头患者消除了不良情绪。

3.2一般共性心理护理

3.2.1在病房内开展群体康复 同病室患者之间良好的关系能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通过患者互相的交流和帮助,达到药物治疗不能起到的作用。由于集体作用有较强的感染力,彼此相互影响,较易为患者接受,可增加患者的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3.2.2借助家庭支持系统的力量,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员家属与患者一起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让家属明白自己的消极情绪可影响患者情绪与治疗效果。在治疗后期鼓励患者走出病房,参加适当的活动,让患者淡化角色,防止出现角色行为强化[4]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2.3提供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患者受伤致残后,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和支持是患者心理危机强大的缓和剂,可缓和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医疗器械部门联系,为患者早日安装合适的假肢,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和完整。当患者痊愈出院时,鼓励患者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3.2.4音乐、报刊、.图书疗法 充分利用现代综合病房的先进设备,通过轻松的音乐、电视,健康宣传资料及有意义的报刊书籍,消除其消极情绪,充分调动患者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我们采用此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小结

截肢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形态,对患者是巨大的打击。当躯体活动突然障碍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反应。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及时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消除其不良心态,使患者正视疾病,无畏残疾,心情舒畅开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通过艰苦认真的训练,充分发挥存留肢体及假肢功能,残而不废,真正地使患者在躯体、心理和社会人格上获得痊愈。本组60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3例患者通过专业心理医师协助进行了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柯阳芬,邓月兴.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0c):2741-2742.

[2]方玉燕,谭少屏.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IC):207-208.

[3]陈丽丰.恶性骨肉瘤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5):355-356.

[4]樊爱珍.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70.

上一篇:间歇性高浓度胰岛素促进HUECV304细胞eNOS蛋白... 下一篇:老年专科护理小组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