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诗香 第4期

时间:2022-06-24 02:43:07

摘要:“香”作为单独的文学感念,历来受到婉约诗词风格的各家所喜爱。但在性格天生不羁、文风狂放飘逸的李白诗词里,“香”又具有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解释。这解释也使“香”成为了具有饱满美学内质的概念,更是成为后来美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香;美学;玄远;品格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15-01

众所周知,不论是李白本人还是其诗歌,绮丽飘逸道骨仙风的超脱之感都是受到道家文化和道教美学的浸淫,这种风格也造就了李白在中国豪放派诗人中不可匹及的地位,就连在婉约派文人那里频频出现的“香”字,在李白这里也使其具有了磅礴大气的感觉,绝不再是“红袖添香”“闺中香暖”的“香”了,而是“纵死侠骨香”,是“了与世事绝”的“天香”。

“香”在中国美学史上和历来的文艺作品中从来没有像同类其他概念一样鲜明、响亮。“香”这个概念的综合性,和它多是形容具体的世俗之物以及更多的用在女性、绫罗、花草这样的阴性感念上,导致了它不可能成为像“妙”一样同样是不确定却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上有着不可或缺地位的概念。

但在李白这里,由于诗人自身创作性格的原因,导致本身游走于闺阁与风月之流的“香”华丽却能脱俗,写闺阁但却不艳,写壮士之死的“侠骨香”竟使人内心痉挛悲痛不已,它还成了描写太虚之境众列仙班玄远清雅的芳泽之气。

最使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中的“香”其实本是很简单的指沉香、檀香和普通树皮所制成的香料等,或是由于其插上了神台才使得“香”这种常物沾染了神气。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它似乎也是一下具有了道骨仙风、超脱凡世、清雅出尘等高大的雅士情怀,而被高贵之士追逐,在中国传统中就有在见贵客或者做重要的事情之前讲究焚香沐浴,一是美化自身、养性宜情,一是祈求神明,以示尊重。在《杨叛儿》中“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这样的“香”其实就是一般意义上文人笔下的通用审美构造,这种意向在李白诗中不是很多,而且也并不是很清楚的仅仅表示这种普通性意向,如《赠宣城赵太守悦》中“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这样意向。关于这种物性的“香”最多的运用就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那样,但具有代表性的应该算是《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这样气势磅礴的想象,“香”的独立性概念已经消失或者不再显现,换之的便是“香炉”这个被仙化了的从具体走向抽象的概念。“香炉”也就成了只属于李白的典型审美形象,而其最多的出现便是在其仙游体得诗中。在这类诗里它不仅具有像《杨判儿》中那种传统的审美意象,更具有李白独特式的超脱意象。以此诗为例,“仆卧香炉顶”,“我”已经不是“我”了,而“香炉”也绝非一般的“香炉”,卧在香炉顶,那分明是仙人在腾云驾雾,而“香炉”就是源源不断散发这种能供仙人把玩的仙境的制造处。也就是说,这样的“香炉”在李白这里早已不是凡间的物什,它同仙人一样存在与一个构造出的仙境里,它是灵气之物。而这里“香”也绝不能成为单个的审美意象,因为“香”和“炉”一旦拆开来解,那么李白这里的这个灵气之物一下就变成人人可及的俗物了。“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中的“天香”,这在李白的诗中也是一个特别的概念,“天香“一词“天香”本指的就是牡丹花的香气。“国色天香”也作“天香国色”,原指色香俱美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貌。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唐文皇好诗,大和中赏牡丹,上谓程修已曰:‘今京邑人传牡丹诗,谁为首出?’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但在李白这里,只能这样说,一切的的概念都带有超现实主义,所以这“香”还指天上太虚迷境的芳泽之气,能沁人心脾,能涤化万物。

李白诗词中“香”的概念集中在“香风”“香阁”“香炉”“天香”这些李白式的用法上和一般意义上的用法,例如“焚香”之“香”和酒气香之“香”。其用法可分为三类:其一,用来说明风俗和人的品格素养美好的,这类概念一般出现在写实的诗中,应是李白在游历名山大川从大城到小郡的过程中对现实世事的感叹、赞美和反讽之情的发泄;其二,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便是对高高在上超脱人间的天宫的描写,在李白极具道家意蕴又色彩斑斓式的狂想曲中,“香“这种综合性的具有充分主观想象空间的概念是在适合不过的,它不仅能从形式上表现出玄远飘逸的那种色彩,更能从内容上使读者自我解意,不觉进入这个脱离人间疾苦的天宫;其三,任何概念新意义的赋予和超越都没能完全丢弃概念本身,即其原始意义,“香”的本来意义也在李白的诗句中频繁出现,它一般出现在写实诗中具体的描写形象,如对花、酒这样实物的形容。

李白诗词中对“香”的运用使得这个本来弱小而简单概念赋予了非凡的审美意象,使“香”成为了新的美学和文学范畴,因为它从李白这里吸取的道家的玄学意蕴,再加上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学色彩,其慢慢的成为了一个内涵饱满内容丰富的新兴概念。

参考文献:

[1]周勋初编.李白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我心向明月,明月总关情 下一篇:浅谈苏轼与道家思想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