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诗情都入画”

时间:2022-04-29 12:11:20

摘要:熊琏是乾嘉之际的女词人,她多才多艺,其词创作融入了绘画的精髓,以词人的匠心和画家的慧眼来捕捉意象,表现自然之美,抒发幽寂之情。她的词抒情真切,画意盎然。

关键词:熊琏;《澹仙词抄》;词中有画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06-02

熊琏(1795-?),字商珍,号澹仙,亦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乾嘉之际女词人。熊琏弱龄受书,词赋兼工,擅长丹青音乐。家业中落后,熊琏“贫不能自给,半生依母弟居”。诗词经弟弟熊瑚抄录,流传于当地。作品有《澹仙词抄》四卷,《诗抄》四卷,《赋抄》一卷,《文钞》一卷,还有谈诗说艺的《澹仙诗话》四卷。熊琏作词的继承了中国古代诗画同质的传统,她将画的意境完美的融入到词中,很多词句里面能够感受到词人对景物神韵勾勒的独具匠心,它会让我们感觉到这里不仅有词情而且更具有画意。一首好词就是一副天工清新的好画,可谓“词境即画境也”。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云:“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为清。南或失之绮靡,近于雕文刻镂之技。北或失之荒率,无解深裘大马之讥。”熊琏生自江苏如皋,这里有灵动的花光水影,和谐的红花绿叶,绰约的青山绿水,温润碧水良田,淳朴的民风乡韵。在南方山温水软的地理环境的熏陶下,熊琏词“如松间之风,石上之泉,触之成声,自然天籁。”她词作取景深得画家构图的匠心,笔调清新,画意盎然,淡墨洒在生绡之上,可以绘成怡人眼目的图画。

如《念奴娇·水村图(二)》:“江乡无署,爱凉风吹到,卖瓜棚下。十顷青秧环草阁,一带槐阴如画。荻港观鱼,菱塘放鸭,处处堪消夏。碧天雨过,泉水万斛如泄。日长瀹茗披图,倦时高卧,檐角斜阳挂。推枕荷香新睡起,闲听渔樵清话。纸上兴亡,人间荣辱,静里寻思怕。奔驰驹隙,红尘多少车马。”词的上片写夏日雨后田园风光图。抬头看是雨水洗过的碧天,清明澄澈;放眼望去是“十顷青秧”,“一带槐阴”,清凉舒畅;环视周围是茅屋草阁,卖瓜凉棚,荻花渔港,悠闲自在;听到的是叮咚的泉涌,菱塘的鸭叫,生意盎然。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宜,动静相兼。换头写日光照在墙上,斑驳陆离,“檐角斜阳挂”时间已是黄昏,荷花的暗香推醒梦中人,远离红尘车马喧嚣,人物的心境和画面一样静谧安详。如《减字木兰花·夕栏波光》,词人像画家一样注意丰富多彩的光感,斜晖照着水边静穆的凉亭,漫山的苍翠在斜阳的照射下越发苍翠欲滴,水面上的波光倒映在墙壁上,闪烁晶莹,空明无碍。词人喜欢以动衬景的手法,凸显安静的环景。

出生在鱼米之乡的词人对水乡的山水人情的感知自然会有她最独到、最真实的一面。熊琏的词写江南的风光多是以画家的眼光观察描绘的,写景处多见画境中的构图,如《忆江南·本意》:“江南好,绿水傍红桥。钓艇移来垂柳岸,风筝系在杏花梢。一带酒旗飘。……江南好,清景在谁家。待月高楼横短笛。藏秋老圃种黄花。风起雁行斜。”熊琏的词把江南春、夏、秋季节最鲜明,最有代表的图景提炼出来,成为一幅幅丰富完整,清新和谐,柔美动人的江南美景图。词人在写景时,像绘画一样注重色彩的表现,颜色的相互映衬,使画面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如:“绿水”衬“红桥”,“柳岸”衬“杏花”,“樱桃红”衬“嫩柳绿”,“红粉斗”衬“碧纱裙”,“红叶”衬“香稻”,色彩对照十分鲜明。每一副画面,都会在一个新的视点上观察的结果,远近相兼,浓淡适宜。

中国的古典艺术注重神似的表现,以形传神。熊琏的词大多以画家的眼光静观山川景色,通过提炼,再现为一幅幅明朗优美,清新淡雅的图画。她表现田园风光的词并不雕字琢句,主要是力图勾勒一副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总体的印象和感受。如 “近水人家,芦花掩映黄茅屋。临流濯足,惊起双鸳浴。”(《点绛唇·江村》);“谁在桃花深处住,遥映窗纱一色。”(《念奴娇·水村图(一)》)。她虽用语言为媒介,却突破这种媒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脑中唤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用堆砌的辞藻,不做琐碎的形容,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南国水乡的房屋,烟雨中的村落,风中摇动的荻花,夕阳中横飞大雁,湿润的空气,荡漾的碧波等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熊琏还特别喜欢描写雨后和雨中的景物,用凝练、明朗、自然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格外赏心悦目。如《菩萨蛮·小楼画雨》:“黏花湿柳春千顷,楼前便是西湖景。淡墨洒生绡,青山带雨描。窗纱凝晓绿,倚遍阑干曲。荡漾一溪云,挥豪画更新。”一个“黏”字和一个“湿”字把春天江南湿润的空气传神的表现出来。词人不用重彩繁笔,而是以简约疏淡地勾勒雨中的西湖美景,然而烟雨中若隐若现的青山,纱窗外草木的翠绿,溪水中倒映的白云已在读者脑海中形成清晰淡雅的的水墨画。

纵观熊琏承受了太多难以想象的苦难。幼年失父,与寡母过着清苦的日子,很早就被许配给残疾的陈遵。在烈女广受褒奖、贞洁观念深入人心的明清时期,熊琏只得坚持归嫁陈家,从此深陷婚姻的“黑屋子”。他们夫妻间琴瑟不和,她的才情丈夫无法欣赏,二者也没有情感上的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获得应答,生活获得必要的保障,是那个社会里的女性的一般愿望,她们的许多词作,其实都是从正反两种思路来表达这个愿望。”《踏莎行·秋魂》中词人通过“古冢磷飘,荒阶雨打,六朝败柳西风挂。”绘出了一副有形的萧瑟秋季。磷火飘忽的死者坟头,冷雨敲打的无人荒阶,挂于西风中了无生气的残枝败柳,整个画面寒气逼人。词中渲染凄凉萧瑟的意境,以衬托人物有幽怨的心境。《西江月·秋闺》中,词人午夜醒来,碧绿的梧桐在庭院深处越发的浓郁漆黑,雁飞在空中凌乱不成行,冰凉的露水打湿了她薄薄的单纱裙,本是不堪忍受梦境中的萧瑟,没想到现实的种种比梦境还要凄凉。词人身冷,心更冷,那种形影相吊,顾影自怜,凄切幽怨的心境让人震撼。

熊琏的词中常用冷色和冷寂的意象,如浮云、轻云、霜、露、雪、烟雨、青山、白杨等,这些意象以青、白色最多。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橙、黄、红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青、蓝、紫给人明净、清冷的感觉。这种对色彩的感觉所引起的情绪的变化和联想,称为色彩的感情。寒山、落日、空江、荒原、暮景之类的意象在熊琏的词中很常见,词人以冷寂的意象合成意境,阒寂广漠或幽僻荒寒的景色,给人一种生意寥落,生命寂寞的印象。

晚清词论家况周颐在《玉栖述雅》里对熊琏词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熊澹仙秉冰藻之贞洁,振金荃之逸响,一洗春波绮纨,近于朴素浑坚……清疏之笔,雅淡之音,自是专家格调。”熊琏“朴素浑坚”的词风在词作中呈现则表现为疏淡清俊,昂然高亢的画面。

纵观词作很少采用比喻、夸张或象征手法,而是多以白描手法加以勾勒,无藻饰雕琢之感。如《浣溪沙·幽居》,词人攫取三个春天极富特征的片段,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岩扉”、“翠黛”、“片云”、“红杏”、“绿杨”、“明月”等意象,呈现的是一副清新恬淡的幽居图画:碧萝蔓生在岩石筑成的墙扉下,长长的藤蔓如同从高山上一泻而下的碧水伸向湖中,平静的湖面被激起圈圈涟漪,片片闲云飘过窗前。放眼望去红杏正开得热闹,绿杨阴下的渔船静静搁浅,此人的心境也如水月般澄澈。词句通俗易懂,画面清新悠然。与花间词写物状景华丽浓艳,藻饰雕琢相比,熊琏的词可谓朴素淡雅。

熊琏的词常能冲破自我感受,能将他人的遭遇和感受交织对照,从而脱出了闺阁生活和闺阁感受的狭隘空间,这一点在她的题画词中尤为明显。她的题画词多达三十余首,大都为题人物画而作,既能做到词中有画,人物和景物形象极为鲜明生动,栩栩传神,又往往善于发明意境,升华画境,化静为动,别具旨趣。如《沁园春·题片石夫子独立图》,她称自己的业师江干“苍松独秀,皓月孤松”,突出一位才高命薄,报穷首志的正直知识分子,使画中傲然独立的片石夫子血肉丰满,鲜活可感,使画意更加深邃,画境得到了升华。

熊琏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以词家的才情写词炼句,所以获得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效果。读熊琏的词,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可以感受她隐居生活的逸乐和超然独立的品格;萧瑟凄清的秋光夜景能够体悟她形单影只的孤寂和幽咽抑郁的心境;传神生动的题画词能感悟一代才女对生命的关照和朴素有神的词境。她的词成了顾贞立以后,女性词史上又一新奇别调。读熊琏的词,能感受到画意之美,艺术个性鲜明,在女性词史上赢得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M].上海:上海书店,1987:402.

[2](清)熊琏.澹仙词钞[M].茹雪山藏本,嘉庆2年金陵杜新孚刻.

[3]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306.

[4]况周颐.玉栖述雅.熊商珍词,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上一篇:论苏轼之“以诗为词” 下一篇:源于浩气,本于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