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

时间:2022-06-24 01:59:21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

【摘要】倾听对智障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发展都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是康复与学习的基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养。智障儿童往往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缺陷,倾听习惯较弱,倾听习惯的培养也比较会被忽略,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为智障儿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身心康复做奠基。

【关键词】智障儿童 倾听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51-01

一、智障儿童良好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倾听”就是仔细地听别人说话。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而我们面对的智障儿童,他们身心发展都比正常孩子缓慢许多,语言发展差,听和说的能力非常弱,所以我们的培智语文课堂也特别强调了要引导智障儿童“乐意与人交谈、倾听对方讲话。”这些都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可见智障儿童的学习生活,首先要学会倾听,它是智障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基础,是智障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才能有效地与人交往。

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可以发现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些智障儿童乐于表述,但不善于倾听,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和提醒,他们专心听讲的积极性也倘然无存。

智障儿童不善于倾听的主要表现为:他们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爱插嘴,没有良好的控制力,注意力不强。教师在活动中提问时,有的智障儿童只顾着自己举手,想着自己的答案,没有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有的智障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打断别人说的话;还有的环顾四周做小动作,心不在焉,与同伴交头接耳等。这些都会对智障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显得特别重要。

二、从多种方面来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

1.兴趣是语文课堂的动力。

兴趣是智障儿童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时,他们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在语文课上首先利用提问悬念的方法,吸引智障儿童关注,当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提出悬念时,就激发智障儿童的倾听和学习兴趣。除了语言设计,语文课上我们还可以大量借助课件教学。生动形象、色彩鲜艳、具有动感等是课件教学的最大特点,它深受智障儿童喜爱,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不仅可以激发起智障儿童学习的动力,也便于智障儿童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把握,给予最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吸引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倾听能力。比如我们现在学习语文教材《可爱的小鸟》时,我们下载好相应的小鸟及叫声,请智障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倾听小鸟的叫声并且来学一学,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而这一过程就需要孩子既要安静,又要有听和学的能力;而在课堂讨论时,老师把两组学生分为“夜莺队”和“黄鹂队”让两队学生进行比赛,采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倾听问题,再思考回答,这也是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

2.生活是语文课堂的素材。

语文课堂不是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局限在教室中的。自然界的声音非常丰富,引导智障儿童寻找不同的声音也是培养倾听习惯的自然课堂。我们结合相应的语文教材,可以带领智障儿童走进公园、社区等自然环境中,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喜欢的声音。在寻找后,我们可以设立音乐区,与智障儿童一起制作各种打击乐和玩具,引导智障儿童把听到的声音表现或模仿出来。比如在这个区域游戏中最能直接表现的就是春夏天的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声音,孩子有了这样的区别认识和表现指导,可以学习将更多的声音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智障儿童只有认真倾听和理解声音,才能真正做到表现声音。而表现出来的声音是否和现实的一样,怎么样才能更相像,都是倾听习惯的练习和培养。因此,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培养智障儿童倾听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只要用心去挖掘,智障儿童的倾听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另外,我们培智语文着重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我们培智语文课堂在培养智障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我们也根据语文教材不同将之与其他课程整合,在培养智障儿童倾听习惯时,我们将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因为音乐也是培养智障儿童倾听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语文课堂融入音乐也是提高智障儿童倾听能力的方法和素材,教师可以很好地、有计划、有变化地运用音乐来积极培养智障儿童的倾听能力。

3.游戏是语文课堂的方法。

孩子的学习习惯往往都是在游戏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倾听能力也是如此,而且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养成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穿插运用不同的游戏,让智障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倾听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穿插如“传话筒”游戏,就需要每位智障儿童都有静静的倾听能力才能完成。我们还会做“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智障儿童注意倾听同伴说话的声音和语气,只有平时能关注同伴的声音,游戏时注意倾听分辨,才能准确地猜出。教师可以变换这些游戏,提高倾听能力。游戏的穿插不但活跃了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智障儿童的倾听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又例如在语文复习课时,设计了一个纠错游戏,我们会和智障儿童一起复习巩固学过的课文故事、儿歌等,一旦智障儿童对内容有所熟悉也会惯性的念出,这时老师可以故意念错,让智障儿童去发现,去纠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记忆的准确性,也培养了孩子与老师、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4.家校配合与榜样作用。

家校配合是智障儿童教育的成否的保障,只有家校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持续智障儿童倾听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往往忽视家庭中智障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不知道怎么来培养。教师就可以利用家长授课活动、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倾听能力培养的重视。

智障儿童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智障儿童的学习和语言的发展。在与智障儿童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一个反复培养和坚持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语文课堂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为智障儿童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和身心康复奠定基础。

上一篇:试谈在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中的家长深...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