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6-24 12:45:26

浅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采取深入解读教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等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地开展。因此,解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解读教材时要注意: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二)深刻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要把培养态度、能力贯穿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认识整时》这节课时,有位教师先从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指导学生写整时,最后以书中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但这位教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地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的,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只有授课教师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师生关系和谐,既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从了解学生入手进行备课

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从了解学生入手备课,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现代教学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外活动中,经常和学生谈心、聊天,学生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另外,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应注重以下问题:

(一)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现象经常见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要尽量减少问题的量,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教《应用题的练习》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小组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拼组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这样才能使合作的实效性得以显示,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出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四)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在教“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时,应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许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上一篇: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学方法研讨 下一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