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

时间:2022-06-24 11:53:35

【前言】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国外研究表明经历大地震的个体,容易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以及其他精神疾病[1]。Armenian等人发现,美国地震后两年,仍有50%的个体有明显的PTSD症状[2]。在中国云南地震后的5个月...

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

【摘 要】 目的:分析地震后学生沙盘特点,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灾区某安置点学校自愿参加沙盘游戏治疗的29名丧亲学生所做沙盘为实验组,以广州某小学16名自愿参加沙盘游戏的普通学生作沙盘为对照组,分析29名地震丧亲的学生沙画沙具使用的特点,沙盘创伤与治愈主题的表达情况特点。结果:(1)各种动物、家居建筑、人物人体类的沙具使用率高于95%;(2)丧亲组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现创伤主题比例高于对照组[混乱(41.4% vs.0.0%)、限制(48.3% vs.6.2%)、忽视(37.9% vs.6.2%)、倒置(37.9% vs.6.2%)、受伤(48.3% vs.12.5%)、妨碍(44.8% vs.0.0%)、,均P

【关键词】心理干预,学生,沙盘游戏,创伤后应激障碍,地震,病例对照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4.009

中图分类号:B844.2,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4-0264-0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破坏力给当地许多的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地震过后悲伤与绝望笼罩着受灾家庭。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政府在高度重视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心理的援助。

国外研究表明经历大地震的个体,容易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以及其他精神疾病[1]。Armenian等人发现,美国地震后两年,仍有50%的个体有明显的PTSD症状[2]。在中国云南地震后的5个月与9个月,有PTSD的个体比例为23%和24%[3]。因此,对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十分必要。

对于心理干预的效果,目前尚未有比较统一的结论。Basoglu研究表明,在第四周内对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40%的人PTSD明显减少,继续进行干预至8周,则有72%的人明显好转,干预至24周80%的人能够好转[4]。在国内,汪向东等对中国北方经历地震的幸存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及时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PTSD发生的概率[5]。但是,Rose等人的研究发现,对PTSD采取单次的心理干预,可能没效果甚至有害[6]。Sijbrandij等人研究发现,行为认知疗法对急性的PTSD病人疗效在短期有效,但长期却没有帮助[7]。另外,典型的PTSD患者依据诊断标准比较容易诊断出来,但症状严重程度无法用诊断标准评估,此外相当一部分个体可能没有达到诊断标准,却仍然存在PTSD症状,这部分人也迫切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8]。因此,研究一种安全的且同时具备诊断与治疗功能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及以后危机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在咨询师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来访者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沙具摆出心灵的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9]。这种接触与表达,促进和激活恢复、转化、治愈、新生的力量。沙盘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沙盘游戏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身疾病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Marinucci采用沙盘游戏对一名16岁患有抑郁症的少年进行治疗,发现沙盘游戏能有效通过表达创伤,修复创伤从而得到治愈[10]。同时,沙盘游戏具有诊断功能[11]。诊断功能是以心理投射机制原理为基础,认为不同病症的沙盘呈现出不同特点并投射出来访者内心状况,而有经验的沙盘游戏师能从沙盘所呈现的特点进行诊断。以Bühle为首的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沙盘游戏师根据沙盘特点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病症,且有经验的咨询师诊断的正确率高于没有经验的[12]。山中康裕在长期的沙盘游戏中发现不同的病症的沙盘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躁狂症病人的沙盘显得过于拥挤和混乱,抑郁症病人使用的沙具的数量偏少,难做出具独创性的东西[13]。

基于理论的分析和已有的临床实践研究,沙盘游戏同时具有诊断与治疗功能,应该能够很好的诊断本次经历地震的幸存者的创伤情况并治疗他们内心的创伤。有研究表明,地震中丧失亲人的孩子心理创伤程度十分严重[14],所以本文选取在本次地震中丧失亲人的学生进行援助,通过分析他们的沙盘特点,以发现其心理创伤的特点并找出治愈的因素,为以后灾后的心理援助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丧亲组:为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有亲人遇难的学生,他们被安置于都江堰幸福家园,主要由学校领导介绍学生丧亲的情况。邀请学校所有丧亲的学生共有30名进行沙盘游戏,学生自愿参加。其中1名不愿进行游戏,最终共29人参加,其中男15人,女14人;小学生25人,中学生4人;父母双亡的学生2人,父亲或母亲其中一位死亡25人,爷爷或奶奶死亡2人。

对照组:广州某重点小学学生。该学校为心理教育示范单位,长期开展沙盘心理教育,学生喜欢沙盘游戏。本研究以自愿报名方式进行沙盘游戏,共16名学生报名。以16名普通少年的6次沙盘为对照。

1.2工具

沙盘:使用东方心理研究中心沙盘C标准型,共有2个简易沙盘,沙盘尺寸:72 cm ×57 cm ×7cm。沙盘内侧涂蓝色,并装有一半的细沙子。共有1000个沙具,分为10大类:神话传说、文化宗教、自然物质、风俗行为、人物人体、家居建筑、运动交通、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其他。

记录工具:数码相机一部,记时器一个,沙盘游戏记录表、沙盘作品分析表。记录时将箱庭平均划分为5个领域。

1.3计分

在沙盘游戏时,记录沙盘游戏制作的时间。在结束沙盘游戏后,记录玩具总数及各类别玩具数、并分析是否出现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创伤主题与治愈主题的计分:按照沙盘中有无呈现对应主题的形式进行0,1两级评分[15](见表1)。

1.4过程

沙盘游戏在心理咨询室内单独进行。咨询师指导学生做一个放松训练,然后陈述指导语:“这里有一个沙盘和许多玩具,请你用它们创造一个情景,你想怎么做都可以,没有对错之分”。学生制作沙盘作品时,咨询师陪伴在一旁,并按顺序记录整个过程。沙盘画制作结束后,咨询师首先让学生描述他所创造的世界,鼓励他们去充分体验和感受沙盘世界,并由他们决定是保留沙盘世界的原状或是对某些细节做些改变。接着,询问来访者沙盘中的事件如何反映了他的生活,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最后,咨询师填写并整理“沙盘游戏分析表”,并根据游戏过程和沙盘做初步的诊断,对创伤比较明显的学生进行3~6次不等的沙盘干预。为了巩固沙盘游戏的效果,送给学生两张照片,一张是他们所创造的沙画,一张是他们与沙画的合影。

1.5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沙具使用类型特点

对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构建沙画时所使用各类型沙具的个数及使用该类型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种动物、家居建筑、人物人体类的沙具使用率高于95%,并且这三类沙具使用的数量最多,这说明这三类沙具对这些丧失亲人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见表2)。

2.2沙盘的创伤主题

对丧亲组与对照组学生,以及丧亲组中不同性别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所出现各类创伤性主题的人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现创伤主题比例除空洞、分裂、威胁、隐藏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在沙盘中,男孩子表达威胁、受伤的比例高于女孩子,而表达忽视、倒置的比例低于女孩子(见表3)。

2.3沙盘的治愈主题

对丧亲组与对照组学生,以及丧亲组中不同性别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所出现各类治愈主题的人数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旅程、深入、诞生、培育、变化、整合等治愈主题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沙盘中,男女孩子表达治愈主题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3 讨论

3.1沙具使用类型特点

本研究表明各种动物、家居建筑、人物人体类的沙具使用率高于95%,象征家的别墅沙具和家禽动物沙具、亲人朋友的沙具是幸存者喜欢使用的沙具。在沙盘游戏中,孩子很喜欢并很认真地用这三类的沙具建构出一个美好家园的场景。孩子们在建构地震前美丽的家园时,总会很开心,并主动讲述以前家庭的温馨。这说明孩子很怀念以前一家人生活的美好场景,并对地震失去房屋、亲人内心充满了哀伤。沙盘游戏的治疗功能便是通过表达他们内心感受,宣泄消极的情绪从而激发内心积极力量,从而得到治疗。

3.2沙盘的创伤主题

本研究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现创伤主题比例比对照组高约30%。以往研究表明,儿童创伤经历后有PTSD的比率为16%~90%,比例的大小取决于创伤的类型和灾难的大小。Perry认为虽然儿童创伤后的比例变化范围比较大,但综合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儿童发生PTSD的概率约为30%[16]。

受伤与混乱两个创伤主题,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地震中所受到的伤害以及经历地震后内心世界的混乱。限制与妨碍两个主题,投射出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阻碍,原因可能是亲人突然的去世而造成亲情和爱的缺失。相对普通少年可以在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下健康成长,遇到挫折可以感受到亲人的保护,丧亲学生在丧亲的背后缺失了关爱、指导和保护,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沙具的倒置,投射出地震丧亲学生内心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不稳定可能与他们体验突然的、剧烈的地震有关,不安全可能与失去亲人的保护有关。同时,受伤、倒置也是学生对地震创伤经历在沙盘中的重现。Terr等人的研究发现,创伤经历的儿童具有用绘画、描述等方式重现创伤经历的倾向[17]。沙盘游戏强调营造自由与受保护的气氛,自由能够有利于限制和妨碍的治愈,使内心积极力量得到发展,保护有助于受伤的治愈。从丧亲学生创伤主题的表达,可以看出沙盘游戏对地震受伤学生心理的治愈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男女表达创伤存在性别差异。男孩子表达威胁、受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孩子,女孩子表达忽视、倾斜的比例显著高于男孩子。男孩子的威胁和受伤表现在受到怪兽、妖怪的攻击。这投射出男学生内心对这次地震的恐惧、憎恨。在沙盘游戏中,男孩子摆放怪兽的时候,同时也会摆放超人与之对抗,这投射出他们内心的勇气和希望有超自然力量战胜灾难。勇气与希望是他们内心积极的力量,有助于他们从创伤中恢复,所以,在沙盘游戏中,积极引导这些孩子去感受他们与怪兽战斗的勇气和外界给他们帮助时内心体验到希望所带来的积极力量,并且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女孩子表达忽视、倒置的比例比较高。女孩子在沙盘中的忽视表现为一种本来应该得到关注或帮助的,但在生活中被忽视了,她们有一些无助和孤独的感受。倒置主要是沙具摆放不稳固、坠落,这与孩子经历地震有关系,同时投射出她们内心的不安。针对女孩子这种情况,在沙盘游戏时,更多的是给予言语上的支持和关注,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领悟。

男女之间创伤主题存在差异,与Peters 研究一致。Peters 研究表明,女性PTSD症状中,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忽视 [18]。可能原因是男女之间表达的方式有关系。男孩子比较直接和强烈,女孩子比较含蓄柔和。Kolaitis等人通过量表测量,结果表明经历地震的儿童男女之间PTSD没有显著差异[19]。因此不同的研究可能是测评工具的不同所致,而且我们相信沙盘游戏更能有效准确的评估儿童的PTSD。

3.3沙盘的治愈主题

在本研究中,丧亲学生在连接、能量、灵性和居中的治愈主题与普通学生一样,这说明丧亲学生内心对应的治愈力量比较强。在沙盘上的连接主要表现为人物与家禽的连接、房屋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连接投射和反映出孩子内心对灾难后人与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一名11岁双亲在地震中遇难的女孩子,在沙盘中摆放了很多人与家禽、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场景,该女孩说,她希望地震后大家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Kolaitis等研究发现,经历地震巨大创伤的儿童,如果能尽快恢复家庭与学校的正常生活,从中感受到亲密关系,对儿童创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9]。能量在幸存者沙盘中的体现主要有踢足球、捉迷藏和摘水果的场面,这些场面表明了虽然遭遇地震,但是他们内心还是充满了能量。灵性在幸存者的沙盘中表现为观音、佛祖、八卦、超人、圣诞老人等带宗教性或神话传说的人物。儿童是希望通过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增强对灾难的控制感,从而减少内心的恐惧与焦虑。Basoglu研究表明,对地震创伤经历儿童的治疗,增强其控制感比改变他们的行为更有效,而丧失对焦虑源的控制感会导致强烈的焦虑[20]。

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治愈主题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沙盘中深入、整合的比例比较低,说明丧亲的少年经历地震后,能够整合和调理创伤的力量比较弱,内心仍然比较混乱,心理自我恢复的能力比较弱。主题之中没有诞生,说明内心创伤的积极转化需要比较长时间,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帮助。变化比例少,说明地震后丧亲学生内心的灵活性比较弱,适应环境能力差。

参考文献

[1]Onder E, Tural U, AkerT.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ree years after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urkey: Marmara Earthquake Survey (MES)[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6, 41:868-874.

[2]Armenian HK, Morikawa M, Melkonian AK, et al. Loss as a determinant of PTSD in a cohort ofsurvivors of the 1988 earthquake in Armenia: implications for policy[J].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0,102:58-64.

[3]Cao H, Mcfarlane AC, Klimidis S.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following the 1988 Yun Nan (China) earthquake: the first 5-month period[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3,38:204-212.

[4]Basoglu M, Salcioglu E, Livanou 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single-session behavioural treatment of earthquake-relate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using an earthquake simulator[J].Psychol Med, 2007, 37:203-213.

[5]Wang XD, Gao L, Shinfuku N,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e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J].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260-1266.

[6]Rose S, Bisson J, Wessely S. Psychological Debriefing for Preven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ochrane Review) [M]. Oxford: the Cochrane Library, 2003.

[7]Sijbrandij M, Olff M, Johannes B,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ith 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J]. Am J Psychiatry, 2007, 164:82-90.

[8]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等.PTSD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5(6):373-376.

[9]申荷永,陈侃,高岚.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4-128.

[10]Eva Pattis Zoja.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M].刘建新,蔡成后,古丽丹译.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11]王萍,黄钢.沙盘游戏应用于临床心理评估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62-864.

[12]耿柳娜,张,赵会春.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83-86.

[13]山中康裕.沙游疗法与表现疗法[M].邱敏丽,陈美瑛.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4:45-52.

[14]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7-19.

[15]蔡成后,申荷永.沙盘游戏模具收集和主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47-51.

[16]Cottone CC. Childhoo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chool Reintegration [J]. School Psychol Rev, 2004, 33(1):127-139.

[17]Terr LC, Bloch DA, Michel BA, et al. Children's symptoms in the wake of Challenger: A flied study of distant-traumatic effects and an outline of related conditions [J].Am J Psychiatry, 1999,156:1536-1544.

[18]Peters P, Issakidis C, Slade 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DSM-IV and ICD-10[J]. Psychol Med, 2006, 36, 81-89.

[19]Kolaitis G, Kotsopoulos J, Tsiantis J, 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following the Athens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1999[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3, 12:273-280.

[20]Basoglu M, Livnou M, Salcioglu E, et al. A brief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earthquake survivors: results from an open clinical trial[J]. Psychol Med, 2003, 33: 647-654.

2008-08-15收稿,2008-12-29修回

上一篇: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