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性调式和声中偏音的处理手法

时间:2022-06-24 10:17:36

摘要:自和声学进入我国一个世纪以来,如何保持音乐的五声性风格,是众多音乐家们一直探索的课题。而如何在保持和声的五声性风格同时,对偏音的处理和运用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谨就这一问题做些归纳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键词:五声性调式;偏音;弱化;强调

偏音是指五声性调式音乐中的清角、变宫、变徵、闰四个音,它们其实在我国古代音乐中早就出现了的。但在和声领域里,如果使用三度叠置的和弦为五声性旋律配和声时却出现了“冲突”,因为五声调式的旋律只有五个音,而和声的材料则是七个音,多出来的两个就是偏音。因此这种与偏音“冲突”的问题是伴随着和声风格“五声化”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无数音乐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也创作出了大量富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他们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法才能使和声既能发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作用,又能与我国的民族五声性旋律相协调,其间对偏音的处理手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实偏音出现后所带来的问题十分复杂,它不仅只是使得调式音阶中出现了小二、大七以及三全音等问题,在和声里,偏音又联系着和弦结构、功能逻辑、半音倾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中,妥善地处理偏音的问题,是能否保持音乐风格特点、又使和声获得饱满音响效果的关键。

经过无数音乐家的尝试和创作,他们对偏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避与弱化偏音,使之适应五声性的旋律风格,另一种则是突出与强调偏音,以获得特定的调式色彩与和声音响、增强和声的动力性。尽管这两种手法的方式正好相反,却各有其出发点和侧重点,并在增强和声五声性风格上各有特色,本文谨就方面作些探讨。

一、回避、弱化偏音

把偏音省略掉或是弱化其作用,这种手法强调了音乐五声性的一面,追求旋律与和声风格的完美统一。

1.把偏音省略、代替或附加

把偏音省略形成空五度的和弦或是用附近的正音来代替,即常说到的抽音和弦、换音和弦,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处理方

2.置偏音于内声部

把偏音置于音响效果不太突出的内声部,能使其不过分突出却又具有饱满的音响。如下例:

上例中的清角音(划圈的)放在了内声部,这种夹心式的手法在实际创作中很有效果且很常见。还可见肖友梅《新霓裳羽衣曲》中,作者为了使两个外声部的旋律更具五声性,也有意地把偏音安排在内声部。

3.借和弦外音弱化偏音

这一手法是在偏音出现的时候,另一声部中同时出现和弦外音,借助于和弦外音的润饰使得音乐连贯顺滑,从而弱化了偏音所带来的生硬感。

上例中划圈的是和弦外音,打方框的为比较生硬的偏音进行。

4.将偏音作经过的进行

把包含有偏音的和弦作为经过性的和弦,在音乐中只起到连接的作用,此时偏音与旋律间的问题就容易为听众所忽略。

上例中圈起来的和弦就是含偏音的经过性和弦。

二、突出、强调偏音

这种手法是不但不回避偏音,反而突出与强调它,充分挖掘偏音的作用,以求得特定的调式色彩以及动力性的增长・使五声性旋律从和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1.运用副属和弦强化偏音在和声中的表现作用

带有偏音的副属和弦不仅带来了新的和弦音响,还增加了和弦的紧张度且获得了动力的增长。下例记号处用了副属和弦:

2.用偏音的不稳定性增强和声进行的动力

这一情况多出现在终止前,用带有导音(偏音)的属7和弦,以增加到主和弦的倾向性而增强和声进行的动力,加强终止感。有意思的是这一手法与前例2正好相反。见下例:

3.扶“偏”为“正”悄然转调

出现调式的偏音,而这个偏音恰好又是另一调的正音,则可以很自然的转到新的调。常见的转调方式有“变宫为角”向属方向转调;“清角为宫”向下属方向转调;“变微为角”向上方大二度(重属方向)转调:“以闰为宫”向下方大二度(重下属方向)转调。

下例是在第4小节以“变宫为角”转到了属方向的D宫系统中,实际上这里是旋律音调的下四度模仿。

而下例中,B羽调的主题在下属调重复出现之前的连接部分里(第四小节),变宫音的出现有属方向调(F羽调)的痕迹,然后再回到E羽调,而最后一小节则出现了E羽调的清角音,用“清角为宫”的手法转到了下属方向的A羽调。

偏音的运用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五声性调式和声发展的过程中,偏音问题经历了由开始的回避、弱化到再到确慢慢运用、强调的过程,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认识以及听觉习惯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和声配置中,无论是强调性地使用偏音以增强其功能性,还是回避、淡化性地使用以减弱其功能性,都是以突出与丰富五声性调式和声色彩、注重偏音与偏音和弦在和声中的表现作用为前提的。因此,无论五声性调式和声将要如何发展,偏音既然作为五声性调式旋律的一种特殊现象而存在,对偏音的和声处理问题在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和声写作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否则,五声性调式和声将失去其应有的风格与色彩。

上一篇:浅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 下一篇: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