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有个“我”(十一)

时间:2022-06-24 09:37:14

我向往田野间蒲公英的清香,夜幕中闪烁着一颗我熟悉的星星;我向往池塘中欢悦的蛙鸣,狐狸因为听了我的音乐而忘记追逐兔子;我向往拂面的清新的风,这一切的一切源于灵魂深处的信仰,一如柴斯特蟋蟀。

细细咀嚼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掩卷感叹:《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有个柴斯特,也有个我呀!

同样是小提琴的演奏者,我们似乎都命中注定与这件奇妙的乐器有着不解的缘分。

五岁的暑假,我邂逅她纯因机缘巧合,但从此,我便似乎拥有了柴斯特灵动的双翅,令我欣喜不已。

可是随着考级的训练,她逐渐失去了初见时的无穷吸引,我开始厌倦。

与此同时,柴斯特的名字开始在纽约大噪,他不得不应对每天的演奏会,心力交瘁。他同样开始厌倦。

于是他思考:这样真的快乐吗?我到底需要什么呢?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他作出了选择。

那一刻,他选择的是田野和野兔,选择的是远离镁光灯,选择的是那个老树桩,那个真正需要他,他也真正需要的地方。

当塔克老鼠不解地询问,我真想大呼:“我能理解!”并拥抱柴斯特,告诉他我为他的选择而自豪。

我未尝没有同样的思考,并也终于获得相同的释然。如果那不是你想要的,不能让你快乐,那么放弃了也无妨,管它是什么三千功名也好,金银珠宝也罢。

想清了这一切后,我便能如柴斯特一般,陶醉在纯粹的音乐中了。

这本书里有个“我”,我和柴斯特一起,走过成长路,我和他一起学会追寻自己的向往,共同思考体悟。

我始终相信,如果我在草丛中仔细寻找,一定能找到他,找到他的小天地,也就是找到了一个我。

这个暑假,琴声将回荡在田野乡间。

【点评】小作者能准确审题,行文切合题意,找到了“书中的”和作为读者“自己的”故事、情感和思考并进行巧妙地关联、契合,真正把“读书”和“鉴我”有机结合起来,从内心发出“书中有个柴斯特,也有个我呀!”的感叹,以此领起全文。接下来,作者极富条理地把自己与柴斯特近乎相同的生活经历,近乎相同的“厌倦”感受,对生活相同的思考,最终获得的相同的“释然”表达得顺畅自然,显示出缜密的构思功力,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只有书读得深入透彻,才能读有收获,正如文中所言:“这本书里有个‘我’,我和柴斯特一起,走过成长路,我和他一起学会追寻自己的向往,共同思考体悟”。

(彭启生)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策略 下一篇:论科技创新外部性的法律干预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