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喜洲镇

时间:2022-06-24 09:33:08

喜洲镇在大理古城北17公里,属洱源县,离蝴蝶泉不是很远。从丽江到大理的路上会经过喜洲。从大理去喜洲,可以在北门、西门外等下关来的中巴,车很多。

喜洲在大理的历史上和现在,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喜洲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南诏与唐朝的“天宝之战”时曾做过南诏国的战时首都,是当时南诏国的大后方。白族始祖,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和他的女婿,南诏国第一代国王蒙细奴罗,以及大理国开国之主段思平,都是喜洲人。所以说喜洲可以称是白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近代,喜洲有闻名远近的喜洲商帮。很多人都了解山西平遥的商人,在西南地区,喜洲商帮的名声可以说和中原的平遥商人差不多出名。喜洲自古以出商人闻名,近代著名的有“严、杨、董、尹”四大家,他们开票号,卖丝茶,开工厂,而且用钱买的支配性的社会地位,曾风云一时。喜洲之所以商人多,一是因为这里地处云南对内对外交通的枢纽,手工业和商业自古就很发达,二是因为二战时,这里是维持政权命脉的“中缅公路”的重要集散站,喜洲商帮趁时而起,着实赚了不少。

现代,喜洲出名的是它的全云南最大规模的白族民居群,当年发了财的商人们回家建起的豪宅大院。它本身也正在全力发展以民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可惜的是,现在游人很少很少,不过对要去的人来讲,这却是一个好处,可以安安静静地融入白族的日常生活中去。

从大理古城去的喜洲,当天可来回到古城西门外的三月街广场路口坐车去喜洲,2块钱,30分钟就到了。

一进喜洲镇,开始看不见什么,很一般的镇子而已,走一段后到了丁字路口,街道开始变得古老起来。很窄的街道,很老很老的店铺,整个镇子的色调和气息,都是那种变得很老很旧的彩绘过的木头梁柱一样的。街旁坐着的安详的人们,用略带诧异的眼光看着背相机的来客,让你觉得不知是你在游览他们,还是他们在游览你。

走一段,到了四方街。在云南,每个传统的村子的格局都是差不多的;由本主庙和戏台构成的四方街,是全村的生活中心,这里也如此。一个四方的广场,坐满了晒太阳的老人,摆满了小摊子,广场中间有一个50年代修的水泥牌楼,广场四周是店铺。很热闹,很古朴,时间上的感觉像是至少回到了几十年前。

买了个出名的喜洲粑粑边吃边逛,味道确实不错,尤其是放肉的那种。吃着走着,在广场一角看到了喜洲四大家中最有钱的严家的大宅――严家大院,光看看外面的门楼子就已经很气宇不凡了。

很遗憾转了一圈却没能找到本主庙的所在,感觉用普通话同当地人沟通有一点吃力,不过没找到也好,给了自己一个再去的理由。

吃过饭从四方街广场出发,随意地选了个方向走去,就走进无数的老房子中间去了。

我没学过建筑,不会形容这些漂亮的老房子,大概其知道的也就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种标准模式。每家房子都有精美的砖雕、木刻、彩绘的门楼和飞檐斗拱,进去院子里,曲径通幽,岁月在各处都留下痕迹。有八仙过海的木刻门扇,那应该是清朝的;院门两侧有工笔的山水,落款是民国年间的;也有的院子,那些山水画被用刀挖去,留在上面的是时期的标语。

还有个影壁上写了首歌颂的歌谣,记不太清了,大意是只要进了公社,人人都有衣服穿,顿顿吃猪肉,晚上有电灯,公社的豆子能长苹果那么大什么的。措辞在今天看来很幽默。

那么多的房子院子,千姿百态,但全都呈现着那种很老旧的彩绘过的木头梁柱的色调,走在其中,很容易地陷在那种古朴老旧的气息里。

所有的院子里都呈现着老房子所特有的幽暗,人们平淡地生活着,不知为什么,老房子里,住的总是以老人居多,可能是因为气息都差不多吧。又走几步就出了村,周围是成熟的稻田,人们忙碌地工作着,偶尔好奇地看看我们这几个该干活时不干活,游手好闲到处闲逛的人。狗儿们也带点警惕地看着我们,随时准备大叫。又快下雨了,燕子在古老的街道上用令人头晕的速度飞行着,飞得只有膝盖高,快飞到人身上时急转避让的动作帅极了。

田的另一头,是又一片巍峨的飞檐,是四大家中的某一家吧。又走回村里,随意挑了条巷子逛。看到除了曾很豪华但现在很破旧的老房子外,还有几处刚盖好的极豪华的新房子,一样的三坊一照壁,彩绘门楼,木雕窗门。有一家门楼的斗拱复杂得出奇,豪华程度竟然超过我们见过的老房子。看来喜洲商帮的传统还在这里流传发扬着,并没有变成过去。

上一篇:阴阳界惊魂记―印度古城瓦拉纳西游记 下一篇:中国乡村旅游奇葩――华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