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的中国物流软件市场

时间:2022-06-24 08:59:45

大浪淘沙的中国物流软件市场

有人用“蚂蚁式”生存来形容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的怪局:一方面中国物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中国专业物流软件商却因缺乏生存空间、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而集体遭遇“滑铁卢”,二者明显互为矛盾,所以专业软件玩不转而集体失声。

不断发展的变幻莫测的中国物流软件市场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各个演员登场退场,往来穿梭。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在物流软件领域表演的满堂喝彩,而对另外一些公司,则是快速消失,黯然离场。因为在这个“江湖”中,本身就存在着“有死有生,有乐有悲,有哭有笑”的各种命运。

“没有太多精彩”

“伴随着国内物流服务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进程,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和规模继续扩大,对信息化服务和物流软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并呈现越来越高的多样化需求。然而这些需求并未完全转化成为物流软件服务行业的有效市场,行业的利润率没有明显提升迹象,业内的主流企业在这一年中也没有太多精彩表现。”这是某专家对整个物流软件市场做出的评价。

到目前为止物流软件市场的主要需求方依然是以集装箱运输业务为主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其他单位的劣势地位根本没有得到改善。具有传统的运输、仓储、邮政背景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构成高端市场。这些企业集团的服务网络往往覆盖整个中国大陆及境外的主要节点,多级管理体系和多种服务功能互相交叉,对信息化服务需求和投入较高,其解决方案一般都是请几大国际著名软件商提供咨询顾问和规划,采购部分大型通用软件产品,再请国内实力最强的相关领域物流软件企业进行开发和整合,企业自己的IT部门也全程参与。目前,高端市场占据整个物流软件市场的绝对份额。其中较有影响效果的项目有中海集运全球管理系统、中远全球货代系统、中外运海运管理系统、海丰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等。

各种区域性综合物流服务企业的需求构成物流软件市场的中端部分。这些企业在多个节点提供海运货代、空运货代、报关、集装箱公铁运输、仓储、配送、堆场、结算等综合服务,需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灵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由此引发了大型物流软件平台化趋势。平台化在技术上为一个支持Internet的多层架构,使得系统可以支持不同开发语言或不同应用系统的各种客户端。

在分析为何上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未能完全转化为下游行业有效市场时,业内人士表示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物流服务企业未能将自己的需求有效地整理出体系并完整地传递给物流软件服务商;其次,物流软件服务商未能有效地融合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软件技术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土企业喜乐参半

中国本土企业做物流软件的并不少。其中创办杰合伟业的宋明华和快步易捷的翟学魂当数这行的先驱。两人同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拥有当时最令人羡慕的管理“梦之队”,怀揣着“最有价值和代表未来方向”的物流理念。然而,他们都没有逃过最终的命运,或消失或转行而惨淡结束。称“第四方物流提供商”的深圳招商迪辰集团也同样面临尴尬境地,其上海分公司早已撤回深圳总部,而早前成立的北大迪辰研究中心也基本不再运作。上海超算并行软件号称政府投资资金1000万,可还是国企式的管理,对物流软件研究不够深入,结果以失败告终。

有人用“蚂蚁式”生存来形容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的困境,并把上述现象归因于:行业怪局。一方面中国物流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中国专业物流软件商却因缺乏生存空间、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而集体遭遇“滑铁卢”,二者明显互为矛盾,所以专业软件玩不转而集体失声。

在这样的境遇下,一部分本土软件企业做得越来越专业,只做某个特定环节软件的开发,比如单个的冷链软件,或港口集装箱管理、报关货代管理、装箱优化等软件,而在接口上更注重与SAP等大型ERP软件对接。还有的开始专做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比如开发GPRS或手机短信运输跟踪服务,或者建设专门提供全国性货运信息网站,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提供车货配置信息。

如汇驿专门针对货代行业的信息化,北京汇通提供“天下通”协助整合车辆资源和货源等等。

外资几家箫歌几家愁

同样,近年来,外资软件企业也在上演着“几家箫歌几家愁”的戏剧。

在自然界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食鱼者于必被鱼所吃”。同样在物流管理软件行业中,这条规律也适用。SSA本就是一个表现上佳的软件公司,它在并购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2003到2005年间,SSA先后并购Baan、EXETechnologies、Boniva和E.piphany等公司,并成为全球三大ERP软件供应商之一。然而2006年SSA终于遇到克星,成为了Infor的囊中之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

Infor公司自诞生以来就以“并购机器”而在业界闻名,在成立后的短短三年内就收购了像Lilly和MAPICS等17家软件公司,一跃成为中端市场ERP的核心厂商。但这样的成绩单似乎不能让它满足,2006年5月15日它又完成了一个难度极高的动作:收购了全球领先的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SSA,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软件供应商,年销售额近16亿美元。也就在此时,Infor与SSA的合并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业界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SAP、Oracle、Infor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曼哈特“依旧精彩”。继荷兰TNT采用Manhattan Associates的仓库管理系统后,上海市医药股份公司于2006年2月20日成功实施了曼哈特的MA仓储管理解决方案。没过几个月曼哈特公司联合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基础的时时定位解决方案又推出了一款综合性解决方案。虽说在近期曼哈特没什么动作,但可以说,目前曼哈特联合软件公司仍然是仓储管理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头羊。

I2“无声无气地消亡”。要说I2的消亡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共通性的因素就是所有物流软件商都面临来自ERP软件商的竞争压迫,大部分ERP软件都集成有物流管理模块,大型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都喜欢更著名的ERP软件商,专业物流软件商的生存空间由此大受压缩;另一方面,物流软件商提供的产品都是一次性赢利,光靠大客户难以形成长久的利润点。

伴随着物流软件公司的存亡挣扎,物流咨询公司开始进军物流软件市场。物流咨询公司凭借对物流行业的理解和物流业务的熟悉,能够在宏观上定位项目的范围和功能,防止需求无限延伸产生的“项目天天做,一直都在完善”的问题,在业务上能够准确的引导和把握物流经理,业务操作,物流客户等各种角色的业务需求。上海最大民营企业百岁物流在经历多家物流软件公司的失败后,开始寻找山汉物流咨询公司合作,最终系统成功上线。山汉咨询还和上海尤恩思集团合作在全国广泛开辟物流城,并形成综合网络。上海司顿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化国际合作需求调研,并且为天津保税区构建信息平台。

猜想未来

谁占据了与需求贴切的技术高地,谁就将成为物流软件市场的赢家。

某物流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物流软件技术值得业界关注。例如,物流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工具,分布式物流库存等物流模型及其优化工具;面向物流业务过程的监控技术及物流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供应链预警与分析决策技术与工具;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模式和业务过程协同理论,分布式物流业务协同管理平台的开发研究;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物流公共服务业务集成平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集成服务平台等等都将成为企业的关注点。”

未来,物流软件技术在国内大的经济环境下将更加趋向规范和成熟,只要具备独特产品、独有技术的物流软件服务商,依靠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拥有不俗的表现。

上一篇:叉车点评之二十 下一篇:Oracle运输管理的核心:单一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