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纺织大县大浪淘沙

时间:2022-07-08 06:05:09

节能减排,纺织大县大浪淘沙

浙江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两个地区,“纺织第一县”绍兴占了一席(另一个为温州)。印染业是绍兴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绍兴县共有印染企业近200家,年印染面料156亿米,产能分别占浙江全省的53%和全国总产量的30%。而在今年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的“黑名单”上,这个县竟然有40家印染企业上榜,涉及落后产能7.1亿米。2009年,这个县的工业污水排放量高达1.86亿吨,占绍兴全市总量的60%左右;每亿元GDP污染物排放强度达62.5吨,是绍兴地区平均水平的2倍、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

重压之下,“纺织第一县”何去何从?

绍兴县委书记何家顺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猫捉老鼠,我们既要清楚猫能不能抓到老鼠、能不能多抓老鼠,同时也要关注猫是不是胃口过大、是不是一餐要吃很多鱼、是不是在抓老鼠的同时还打翻锅碗瓢盆。否则,猫捉老鼠的本领再强再大,也不能称之为一只合格的猫。”

该县领导思路清晰,也铁了心――“纺织第一县”要想成为一只合格的“猫”,就必须甩掉“能耗大县”的帽子。

怎么甩?和其他地区一样,绍兴县为了节能减排达标,也曾经采用过拉闸等非常规手段,先后下发209家控制用电企业名单,其中绝大多数为纺织企业。但更重要的是,绍兴县把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绍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孟柏干强调:“当前,我们还只不过是在还‘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历史欠账;接下来,我们只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目标。”

态度:壮士断腕,末位淘汰

对此,绍兴的办法是“末位淘汰”――对于那些在单位能耗、污水排放名单上“名列前茅”的企业依法强制关停。和以往不同的是,对于淘汰掉的落后设备,主管部门不再是简单封存,而是直接当做废品进行处理,以彻底杜绝复产的可能。

2010年9月1日,绍兴县环保局开始实施印染企业进管污水超标“末位淘汰”制度。副局长郑义民说,“通过公布排名,实行末位停产,促使企业相互竞争,自觉减排。”

“壮士断腕”不可避免。绍兴县副县长周树森说,在今后4年中,绍兴现有的印染企业将减少至100家左右,剩下的将逐步搬迁至滨海工业区集聚。“搬迁和集聚的目的在于实现产业升级。绍兴县相关主管部门要求,落户滨海工业区的企业,必须和园区签订相关协议,承诺两项目标――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而作为配套,政府将在5年内拿出30亿元,作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基金。”

做法:抓住核心,双管齐下

绍兴县常务副县长孟柏干介绍,目前该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4.5%,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约9个百分点,差距大,说明发展的空间大。绍兴必须抓住柯桥新县城快速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经努力,全球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超市已落户开业,国内最大商业地产巨头大连万达正在柯桥打造68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

与此同时,在第二产业内部,还必须不断降低能耗大、排放大的纺织产业比重。孟柏干说,轻纺不“轻”,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减少纺织产业的比重,努力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纺织的“降”和新兴产业的“升”来节能减排。目前,该县已经确立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第三是纺织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孟柏干介绍,该县正在加快淘汰老旧落后设备,大力推广使用小浴比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在线检测与自动控制等高效、节能、低耗的环保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印染”以及完整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加快推动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家纺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进程。

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印染产业集群升级工程;计划5年拿出30个亿作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为谋求印染业漂亮嬗变,绍兴县政府正努力让中小印染企业感到诚意,从而主动转型升级。不过,另一方面,政府也开始用行政手段,严惩环境违法企业。自今年4月下旬开展印染化工行业环保监管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已有31家环境违法企业受处罚,其中责令停产治理4家,限产治理1家。

绍兴县还明确提出,到2014年,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在滨海工业区集聚。

这将是绍兴县有史以来一场规模最大的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截至目前,该县已经有23家印染企业签约滨海工业区,年底还将有30多家企业签约。该工业区2009年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授予“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称号,园区内所有印染污水经集中处理可以达到生饮标准;园区通过集中供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手段,构筑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三张网络,有效地降低了单位能耗。

为了帮助企业提升工艺水平,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办公室与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合作,邀请国内印染领域专家,对照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帮助指导集聚企业提升工艺设计、设备配置,并现场核定可集聚设备、淘汰设备、新增设备的清单。专家组每到一家印染企业,都会对丝光、染色、印花等工艺进行认真“会诊”,然后为企业开出“药方”,助其浴火重生。

同时,对转型升级后的企业将在节能减排上提出更高要求,当然,对产品附加值也提出了更高目标。据估测,转型升级后,全县印染加工能力为每年156亿米布,每米附加值提高10%,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不少印染企业先行一步,尝到转型升级的甜头。如安昌镇的宇展印染公司,经过升级改造,仅仅半年时间,从专业印染加工转型到生产印花面料,并制成女装,在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一炮打响,以较高价格售出1万余件。

转型升级不是淘汰、放弃。绍兴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不懈提升发展,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加快了从纺织大县向纺织强县的跨越。

上一篇:日饮万吨污水,惠济河如何惠济于民? 下一篇:苏州“环古城”水上游项目文化内涵建设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