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6-24 08:48:33

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学生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学生情感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时间上来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也会对学生长远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要杜绝无效教学,克服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尽可能创设高效教学。

具体要做到:

一、学深、学透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掌握教材的精髓,做到深入浅出,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除个人备课外,还可参加集体备课,发挥团体智慧,优势互补。

三、用心上课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并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一是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业质量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师生之间的互信、尊重和温暖的人性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也会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第二是关注学生。要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明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多少,再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第三是运用语言魅力。课堂语言关键在于清晰、准确、明了。课堂语言表达要自信、流利、成竹在胸。教师的教学表达语速要适中、不可太快,言出要中肯,要不偏不倚,要有良好的情感导向,老师讲课的语言要有感染力,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堂语言的表达,要说得明白,说得清楚,说得准确,使听者有所得,会意于心,并能运用。

第四是提问与表扬。提问要合理,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有梯度有层次,提问时要关注学生的掌握度,要给予思考时间;表扬要适度,不可过滥,要有针对性,做到老师的赞许成为学生一生最丰厚的情感收获。

四、做好作业布置与批改

可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出几道基础知识题,然后逐一检查,这时谁会谁不会,一目了然。会的放行,不会的留下来再讲,再出题做,筛选几遍,想有漏网的鱼都难;课堂作业尽可能面批,并适当给评价或评语,注意多鼓励,批评要针对性;布置作业的量要适度,不要认为越多越好,多了有时适得其反,可否探索区别对待,即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好的学生少做作业,掌握差的学生要多做作业。

五、做好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课堂教学与写文章一样,功夫在法外。不能仅为课堂而课堂,而要在课堂之外开辟广阔天地。第一,执教者要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要深入本学科、本年级老师的课堂听课,也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教法。认真参与评课,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评价,去提升自已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第二,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上完一节课,要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等进行回顾和反思,并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以便及时调整,适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争取参加教研与培训。主动争取机会参加校际、县市级教研与培训,可使自已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让教学水平大有长进。第五,要提高教学艺术。要想让学生当堂就学会知识,老师讲课时必须做到精彩、精炼、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艺术不是简单的技巧,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有心用心,便可逐步掌握、运用,并逐渐形成自已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六、课后需要认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挑战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本身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外在表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教师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参授课,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