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理念及设计

时间:2022-06-24 05:03:4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理念及设计

教材简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校园生活情境中引出并抽象出角,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对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学情分析的设计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本节课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活动,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在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如果把三角形抹去一条边,你还认识它吗?(角)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角。

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看看角在哪里?

(课件出示:剪刀、带吸管的易拉罐、弯曲的水管、钟。)

2.找角。

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找一找教室里的角!找到的同学说给同桌听一听。

3.指角。

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三角板上的角。教师示范指角:先指角的顶点,再指角边。画一个角,同桌互指,教师请同学指角,共同订正。

学生看课件,指一指、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回答: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判断角。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2页第1题。全班读题后按要求做、指名订正。

接着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订正。

5.画角。

怎么画角呢?看书第39页例2。画角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指名回答)说明为什么要先画顶点,再用直尺画两条边。学生各自画一个角。

6.比较角的大小。

活动一:观察做角。

课件出示做角情景,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小淘气是怎么做出这个角的?把分针拉动了几格?

小淘气为我们做了三个角,它们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同桌商量,请学生说说这3个角有什么不同。)

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二:动手做角。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活动角。请同学自己做角。看一看,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教师和学生同做角,并有意将角边做长。(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三:找角。

课件出示一些在图上交叉出现的角。

这图里有几个角,并分别指指它们的顶点和边。说一说这些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以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

昆明市高新一小

上一篇:Five—year mortal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 下一篇:汉语拼音教学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