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时间:2022-06-24 02:49:43

内蒙古中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摘 要】 内蒙古中井金矿床位于东经120°35′15″,北纬 42°23′20″。矿体赋存于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板岩内的破碎蚀变带内,矿床的形成与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有着密切成因关系。古生界板岩、北东向断裂,华力西期岩浆岩是该类型金矿的主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 金矿床 中低温热液 找矿标志

内蒙古中井金矿床位于赤峰市敖汉旗旗府驻地北东约59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赤峰市敖汉旗,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5′15″,北纬42°23′20″。矿床矿石量4300753吨,金金属量2506千克,金平均品位5.28×10-6。笔者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已有勘查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金矿床位于化德-赤峰深大断裂带以北,内蒙古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白垩系上统孙家湾组、上第三系中新统汉诺坝组。区域构造为敖汉旗复背斜内次一级的背斜构造,轴向为NE60°。褶皱两翼地层均为酒局子组,西北翼倾角35~60°,南东翼倾角30~16°。断裂构造以燕山期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区域岩浆岩以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为主,其岩性以斜长及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和白岗质花岗岩。

2 矿区地质

矿区内大面积出露石炭系地层,主要岩性为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岩浆岩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见图1)。

2.1 地层

2.1.1 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

该组在矿区内广泛出露,是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岩及碳酸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地层总体走向呈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35°,多为单斜产出,局部见小型褶皱构造,地层厚度大于150m,底部接触关系不清,顶部未见新地层覆盖,是金矿的赋矿围岩。

绢云母板岩:浅灰色—灰色粉砂质泥质结构,块状层理或板状构造,主要粘土矿物有: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长石等,含量68%。碎屑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及少量的岩屑,粒径一般为0.008—0.04mm,碎屑矿物含量约32%,胶结物为泥质,经轻变质后形成绢云母,绢云母含量约为10%左右。

红色板岩:红色—紫红色,岩石呈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绿泥石、泥质、绢云母,岩石中矿物粒径多在0.1mm以下,其中石英含量为32%,绢云母28%,泥质30%,绿泥石10%,局部板理不发育。

2.2 岩浆岩

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占据矿区的南东侧,出露面积不大,岩体少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岩体呈岩基状产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浅粉色,中细粒结构,局部见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自形~半自形晶,板状~粒状,粒径一般在2~3cm,在岩石中的含量随深度而变化,在地表斑晶含量约占岩石的5%,在距地表40m处斑晶含量约占岩石的7~8%,当到达距地表80m处斑晶含量约占岩石的12%,据镜下观察,钾长石具卡氏双晶,有的具显微条纹双晶,有的包在斜长石周围呈二长结构,在钾长石中明显可见斜长石的交代残余,巨大的钾长石斑晶很可能是岩浆后期热液演化钾化交代的产物。

矿区内见有少量的闪长玢岩脉,规模不大,一般长度为几十米,宽1—2m。石英脉规模较大,长达300余米,金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内。

2.3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较大断裂见于矿区中部,走向北东东向,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宽度1~5m,多被石英脉充填,控制着金矿体的分布。其次为北西向断裂,为平移断层,断裂带宽度1.20~1.60m,长度大于62m,一般多形成沟谷地貌,形成时间应稍晚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但对矿体基本无破坏作用。

2.4 围岩蚀变

金矿体具有明显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规模与特征

1号矿体为主要矿体,分布于勘查区中部,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北西,倾角平均66°,由地表向下已控制矿体延深183m,矿体长度272m。赋存标高486m~668m。矿体最大厚度2.74m,最小厚度0.73m,平均厚度1.54m,厚度变化系数36.38%;单工程Au品位最高为12.91×10-6,单工程品位最低为3.12×10-6;单样最高品位18.24×10-6,单样最低品位1.38×10-6;Au平均品位5.73×10-6,伴生Ag平均品位15.85×10-6,Au品位变化中等,变化系数为104.96%。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体,局部有膨大现象,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

2号矿体为1号矿体的平行脉,为与1号矿体下盘。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北西,倾角平均66°。控制矿体延深184m,控制矿体长度240m。赋存标高486m~670m。矿体最大厚度1.99m,最小厚度0.68m,平均厚度1.36m,局部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变化系数32.90%;单工程Au品位最高为13.13×10-6,单工程品位最低为3.10×10-6;单样最高品位16.01×10-6,单样最低品位2.26×10-6;Au平均品位5.92×10-6,伴生Ag平均品位16.80×10-6。Au品位变化系数为104.52%。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变化不大,但总体地表较贫,向深部有变富趋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体,局部有膨大现象,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构造复杂多样,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条带状、角砾状,次为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为主,并见有半自形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压碎结构、包裹交代结构等。

3.3 矿石矿物组成

3.3.1 矿物组成

该矿床的矿石为贫硫化物型,组成矿石的矿物达23种。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淡红银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白铅矿、磁铁矿、赤铁矿,并见有少量的闪锌矿、黝铜矿、毒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次为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金属矿物含量见表1。

3.3.2 金矿物赋存特征

(1)金矿物粒度、形态。通过对15块光片中1898粒自然金的粒度测量统计(表2),金粒度以细微粒为主,中粒次之,粗粒少见。自然金形态复杂,一般多呈小薄片状、树枝状和团粒状,个别团粒大于1mm。微~细粒金形态更为复杂,有浑圆粒状、叶片状、绳头状、环形线状、短柱状、角刺状、针尖状、细线状、根须状、弯曲或环形发丝状、蚯蚓状、点滴状及弓形、锥形等不规则的颗粒。

(2)金赋存状态。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它们以包裹金、粒间金、裂隙金三种形式赋存在矿石中,其比例见表3。

(3)金的成色。对矿石中金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本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次为银金矿。与黄铜矿共生的金,成色最高,与黄铁矿共生的金成色低,金成色变化范围在725~825之间,平均值为787。

3.4 矿石类型

矿石的自然类型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矿石、绿泥石~石英脉矿石,绢云母~石英脉矿石三种类型。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4 找矿标志

(1)古生界板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及含硫化物石英脉是直接地层找矿标志。

(2)附近有华力西期花岗岩类侵入体,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分矿源,是良好的岩浆岩成矿条件。

(3)北东向压扭性构造,是较好的容矿构造为构造标志。

上一篇:试析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问题及故障处理方法 下一篇:郑州市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科学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