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例新生儿死亡监测分析

时间:2022-06-23 11:28:18

1107例新生儿死亡监测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无锡市新生儿死亡原因,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无锡市2000-2006年新生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总死亡率为4.68‰,1107例死亡的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867例,占78.3%,死亡率为3.7‰,晚期新生儿:204例,占21.7%,死亡率为1.02‰,7年来新生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新生儿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先天异常为主。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 预防窒息、早产, 防止孕期感染, 做好针对性筛查, 预防先天异常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尤其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新生儿死亡监测分析是评价围生期保健质量,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探讨近年来我市新生儿死亡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出科学有效地干预措施。现将2000-2006年无锡市1107例新生儿死亡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 107例新生儿死亡中,男607例, 占55%,女500例,占45%,早产儿低体质量儿353例,占32%,足月正常体重儿754例,占68%。

1.2 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均来源于全市各区、县三级妇幼三级网络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儿童死因调查资料及各种报表。在无锡市行政区划范围内(不管户口在何地)的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全部0~28 d内死亡的新生儿作为统计对象。

1.3 方法 按照《无锡市5岁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实施监测,建立死亡登记和报告制度,每季上报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和活产儿童数,一年2次与计生、公安、民政、防疫部门进行死亡漏报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死因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填报,对上报的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新生儿死亡率分析 无锡市2000-2006年1107例新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晚期新生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7.22 ‰、5.1 ‰、2.13‰分别下降至2006年的3.02 ‰(χ2=99.16,P

早期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死亡从70.44%上升至72.39%(χ2=16.92,P

2.2 新生儿死因顺位及构成情况(表2),表中可看出新生儿死因: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占30.26%,先天畸形(异常+先心)占20.4%,出生窒息占14%。

2.3 保健服务情况 死亡的1107例新生儿中,死前接受过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有990例,占89%,未就医未治疗的还占11%,死于医院的918例,占83%。

3 讨论

3.1 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与我们近几年紧抓围产期与新生儿保健密切相关的。但是, 2005年的定基比明显低于2004年,考虑可能存在漏报。估计漏报原因:①由于国家级监测点的存在,每年漏报调查的抽查乡镇可能有所侧重,导致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此项工作逐渐出现松懈倾向,忽视了监测的质量控制;②近年的殡葬改革,对农村的传统观念带来剧烈的冲击,可能会造成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瞒报;③2005年全市开展产前筛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

3.2 新生儿各年龄别死亡构成也有明显变化 新生儿死早期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死亡平均为78.32%,这符合我国儿童的死亡状况规律,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是要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死亡。

3.3 新生儿死因分析 近年来先心及其他先天畸形已成为我市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资料中先天异常(先心+其他先天异常)226例,占20.4%,而大部分出生缺陷原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还可能与环境污染、孕妇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高龄初产有关,因此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以减少因出生缺陷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一直是本市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资料早产低体重死亡人数339例,占30.62%出生窒息152例,占14%,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临床与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和窒息抢救成功率;②与民政部门联合,积极开展婚前教育, 提高婚检率,开展各种形式的婚后孕前学习班;③加强孕期、围生期保健服务,提高产检质量,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并做好随访工作;完善高危孕妇管理及转诊体系;规范助产技术和窒息抢救技术,加强产、儿科的合作,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④提高儿童保律医生的业务水平,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3.4 儿童死前医疗保健服务是儿童生存状况优劣的综合因素之一 本市新生儿死前治疗率达89%, 但仍有11%的新生儿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或来不及送医院而失去救治机会,因此,必须进一步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各种可避免死亡的发生。

3.5 干预措施 加强基层产儿科的建设和合作,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两系管理,提高出生缺陷和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防病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变旧的风俗习惯;需要政府的支持,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及外来人口的疾病救助基金,为危重儿童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提高贫困家庭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上虞市1993~2006年婴儿死亡动态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 (1):120-121.

[2] 刘江勤,等.住院新生儿306例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5):457-458.

[3] 董应芬,张学斌.86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215-216.

上一篇: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 下一篇:肠外瘘27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