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

时间:2022-02-02 12:10:01

丙泊酚-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ASAI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n=15)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0 mg/kg,顺本磺酸阿曲库胺1 mg/kg静脉推注,气管插管后行机控呼吸,维持以丙泊酚4.0~9.0 mg/(kg•h),静脉泵注,芬太尼每30 min给首剂量的一半;常规组(c组,n=15)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5 μg/kg,顺本磺酸阿曲库胺 1 mg/kg静脉推注,以1%~2%恩氟烷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手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患者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丙泊酚-芬太尼的联合应用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 麻醉,静脉; 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丙泊酚为速效短效静脉,可反复间断或连续给药而无药物蓄积作用。2007年3~12月笔者将其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30例,ASA均为I级,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9(6~12)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n=15)和常规组(c组,n=1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均无贫血、发热或感冒症状。

1.2 麻醉方法顺本磺酸阿曲库胺 术前静脉推注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丙泊酚组(p组,n=15)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0 mg/kg,顺本磺酸阿曲库胺 1 mg/kg静脉推注。面罩加压给氧1~2 min后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控呼吸,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6~20次/min。维持以丙泊酚4.0~9.0 mg/(kg•h),静脉泵注,必要时在20~30 min左右追加顺本磺酸阿曲库胺0.2 mg/kg一次,芬太尼每30 min给首量的一半,手术结束前5~10 min停止静脉泵药。c组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5.0 g/kg,顺本磺酸阿曲库胺1 mg/kg,麻醉维持以1%~2%恩氟烷吸人。两组于自主呼吸恢复平稳、SpO2,>95%时吸净气管内、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监测 观察并记录联合用药在麻醉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T2)、术中10 min(T3)、20 min (T4)、30 min(T5)及拔管时(T6)血压(BP)、心率 (HR)的变化,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各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基础值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可见在T0时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F组在T1 、T6时SBP、DBP和HR 均较11D增高(P

2.2 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 两组比较,R组苏醒时间短,呼吸抑制、躁动及需用拈抗剂的病例均少于F组(见表2)。

3 讨论

扁桃体切除是小儿较常见手术,手术直接刺激敏感的咽喉部,要求有足够的麻醉深度以消除各种不良反射。小儿口咽腔狭小,黏膜敏感,术后易水肿,对于口内手术的全身麻醉患儿应待各种反射恢复,完全清醒后才能拔管,防止血性分泌物流人气管而致呼吸道梗阻。因此,要求物起效迅速,作用时问短,体内无蓄积,以保证手术后苏醒迅速。丙泊酚为速效静脉,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使下颌松弛,咽反射减弱,苏醒迅速而平稳,可间断或持续给药而蓄积少,适于小儿小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与应用剂量明显相关。

p组能很好地满足手术的要求,有效控制麻醉深度,维持术中循环的平稳,术后苏醒及定向力恢复快,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躁动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无一例需要拮抗药催醒。c组采用常规芬太尼复合恩氟烷吸入,由于后者经肺部洗出不彻底,镇痛不足,导致苏醒延迟,有增加喉水肿、屏气、低氧血症的可能。总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可根据手术刺激变化控制麻醉深度,从而达到易控、安全、苏醒快、并发症少的效果,可较理想地运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

上一篇:超声对48例右下腹痛患者的诊断体会 下一篇:3种放血方法对末节断指再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