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课件在高职人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时间:2022-06-23 09:44:03

浅议多媒体课件在高职人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多媒体课件教学,集视频、音响、画面为一体,以立体、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人文知识 学习兴趣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鉴于高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偏低的生源现状,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编了《人文知识读本》教材,旨在净化心灵,修炼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用性、综合型”人才。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用性人才颇受企业青睐。许多学生受实用主义思潮影响,只热衷于专业考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学生看来,拿到了等级证书就标志着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许多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不感兴趣,认为学习人文知识纯属多余。由于人文精神缺失,许多学生在言谈举止中暴露出庸俗与狭隘,粗俗与无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学生人文知识缺失,笔者在教学中,全程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集视频、音响、画面为一体,以立体、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拓宽视野,丰富学习生活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场景,用文字来诠释意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强化了文章思想内涵,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比如:在学清照《一剪梅》时,笔者播放了当红通俗女歌手演唱的《一剪梅》视频。面若桃花,楚楚动人的古典美人面庞;优雅流畅,委婉动听的古典音乐;加之,演唱者又是90后们崇拜的偶像,学生跟着偶像随声吟唱,陶醉其中,学生在记歌词的同时,也就背会了《一剪梅》。

在解读词人李清照生平时,笔者先演示了词人从名门千金到凄惨晚年的各种彩色图片,通过讲解图片,使学生了解了词人各个时期的精神生活,了解了金兵入侵、北宋南迁、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化静为动,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教学中,遇到讲授诗歌,都苦于无法将学生引导到文字表达的意境中。但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化静为动,扩大了课堂容量,比单纯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如:在解读郭小川经典诗歌《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主题时,笔者先播放了配乐诗朗诵,雄壮昂扬的旋律,声情并茂、铿锵有力、错落有致的男高音朗诵,加上天高云淡、白雪皑皑、苍凉悠远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沉浸在郭小川政治抒情诗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中,对诗人所讴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诗歌主题,有了深层次了解,对奋战在千年荒漠的兵团战士的敬意油然而生。

为进一步深化诗歌主题,弘扬民族精神,笔者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片段。亘古荒原,野草丛生,兵团战士放火烧荒,二牛抬杠,人拉肩扛,住马架子,喝涝坝水......学生在了解了诗歌主题之后,再观看短片,情感得到了升华,对向荒漠进军、向困难进军的拓荒英雄们肃然起敬,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有了深刻认识。此时,笔者循循善诱,运用启发式教育,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高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创设情境,延伸课本知识

多年来,情景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则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形、色俱备,能够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如:在解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经典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现实意义时,笔者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接受宫刑片段。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锒铛入狱,在宫刑和慷慨赴死之间,他原本可以选择以一死求得清白,求得后人赞誉。但是,为了实现父亲遗愿,为了完成鸿篇巨制《史记》,司马迁最终选择了宫刑。风雨如晦,电闪雷鸣,阴暗的牢房,凄惨的嚎叫......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被司马迁的生死选择震撼了。短片播完后,笔者发问,你对司马迁的生死选择有何感想?学生则异口同声地回答:司马迁的选择令人敬佩,司马迁“腐刑”后的躯体是卑微的,但是,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他的生命重于泰山。

当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面对逆境该怎么做”话题时,大部分学生的结论是:向司马迁学习,面对挫折,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努力做重于泰山的人。

当讲到《史记》是司马迁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笔者播放了司马迁耗尽毕生精力,完成《史记》的画面。堆积如山的竹简、苍老憔悴的面容......这些画面,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真正意义,感受到了司马迁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司马迁为“名垂于后世”而超越生死的伟大精神。而这种伟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在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应该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应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继而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启迪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在开展《人文知识读本》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进行了对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这对于传统教学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怎样使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提高达到完美统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依旧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笔者将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徐淑华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3,(2).

[2]张汗灵.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J].管理观察,2008,(10).

作者简介:

卢雪梅 女 汉 1968年生 职称:讲师(政工师) 工作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上一篇:浅谈中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