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鸣:从《新疆青年》走出

时间:2022-06-23 07:55:26

赵光鸣:从《新疆青年》走出

赵光鸣,著名小说家,新疆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氓》、《迁客搔人》,中篇小说《远巢》、《死城之旅》、《汉留营》等。中篇小说《石板屋》获中国首届西部文学优秀征文奖,《西边的太阳》获炎黄杯当代文学优秀作品奖。

30多年前的赵光鸣在《新疆青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生活在召唤》。几十年过去了,赵光鸣老师对当年写第一篇小说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生活在召唤》讲述了一个待业青年的心路历程:“我”从开始看什么都烦到大姨家散心,感到憋闷到后来看到了希望。“我”最终发出了“呵,生活在向我召唤”的呼声!

当时在昌吉日报社做记者的赵光鸣到木垒去采访,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待业青年,当时就跟这个待业青年攀谈起来,一路上他们交流了很多。待业青年在那个时代是广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回到报社后他思考了很久,开始着手写一部关于待业青年话题的小说。

最初成形的稿件寄到了《新疆青年》编辑部,很快编辑们回信了。信中编辑们对文章的创作思路,写作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让赵光鸣倍受鼓舞。经过前前后后4次修改稿件,小说成形。小说的表现形式最终决定采用日记体,叙事方式也由第三人称改为了第一人称,这让人感受更亲切了。《生活在召唤》刊登在了1980年第9期的《新疆青年》杂志上。

“杂志社的编辑们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几经易稿。小说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情感的表达,和时代贴得很近。这样的一个创作思路伴随了我以后的创作生涯,让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赵光鸣坦言《新疆青年》让他养成了一种创作习惯,“我以后写的小说都是关注现实,关注底层。”

已是著名作家的赵光鸣看着当年写的这个短篇小说,依然感觉很满意,“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作品,虽说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但无论从结构还是主题的表达上应该还算满意。这个小说的成功,我要感谢新疆青年杂志社编辑的鼓励,感谢这些编辑们的指点。”

相关链接:

赵光鸣作品欣赏

《生活在召唤》节选

六月三十日 晴

明天是党的生日,全厂待业青年八个服务点联合搞一次夏令营活动,到南山风景区度一天假。几个新团员的入团仪式将在山里进行,除文艺节目演出外,还有营地舞会和登山比赛等。冯健特意关照我,别忘了把小松鼠带上,应该给小家伙“彼此自由”了。

今天,是我系上白围裙的第四天。白天真够忙,够累的了,晚上还要排两个小时的节目。从早忙到晚,连日记也顾不上记,回家倒头就睡,睡得忒香甜,连梦都不做。真怪,人一劳动,心情也好多了,看见什么都觉得亲切。我的工作干得并不出色,但表扬本上居然有一条是表扬我的。对这小小的表扬,说心里话,我是感到愉快的,但更多的我感到自己好象长高大了,它使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和伙伴们在一起,重新感到了集体的友爱与温暖。人是不能够离开集体的。当我重新看到生活的意义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今夜,风这么柔和,满天繁星离我这么近。我曾是最烦黑夜的,我在任何一个角落看到都是自己孤独的影子。而现在,我看到是纠纷的群山,飞湍的瀑布,鸟儿在林间鸣啭,花儿在草地上闪光,年轻的歌声在峰峦上飞扬,青春的脚步在峡谷间回响……

明天,随初升的旭日一起滚滚而来的,是早发的雄壮歌声、车轮声,是洋溢着希望、理想和爱情的甜蜜的崭新乐章!

呵,生活在向我召唤!

上一篇:艾尼·居玛:平凡的英雄 下一篇:陕西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