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爱眼日”

时间:2022-06-23 05:52:09

爱眼日起源

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在国内设立爱眼日,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爱眼日”。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举办爱眼日宣传活动。受此影响,从199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在5月5日举办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宣传爱眼日的意义。1998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历年“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

1996年首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1997年第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老年人眼保健”

1998年第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眼外伤”

1989年第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0年第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2001年第六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2002年第七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2003年第八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2004年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2005年第十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2006年第十一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治盲,共同参与”

2007年第十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

2008年第十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明亮眼睛迎奥运”

2009年第十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青少年眼健康”

2009年第十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珍爱视觉之窗”

新生儿期

新生宝宝,总是在睡眠中,但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看一看,宝宝的眼睛是不是正常。

琦琦自从出生后,有一只眼睛就总是泪汪汪的,可是随后几天,琦琦的眼睛里竟然有脓性分泌物,而且一压就能压出来。

新生儿泪囊炎当宝宝出现这种症状,千万不要以为是宝宝上火了,这是新生儿泪囊炎的典型表现。

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生是由鼻泪管堵塞造成的。宝宝在胚胎期间,在鼻泪管的位置有一层膜,膜状组织在宝宝没有出生的时候是存在的,宝宝出生以后,由于产道的压力,这层膜会自然破裂。有的宝宝由于先天的问题,比如说这层膜很厚,或者在鼻泪管这个地方泪道发生了狭窄,这些原因部可能造成泪道阻塞。这时当宝宝有眼泪以后,泪液不能通过泪道引流系统排到鼻腔或者是口腔,宝宝就容易发生流泪的疾患。眼睛里边的细菌不能通过泪道排出,而且泪道局部微环境受到影响,长期的刺激,当一些非常厉害的致病菌感染时,就会并发急性泪囊炎,急性:目囊炎的症状非常重,同时症状也很急。

妈妈这样做:1带宝宝看医生,医生会告诉你按摩方法并开眼药水点眼。2在出生10天以内的婴儿群体中,新生儿泪囊炎发病率达0.3%~0.5%,早期行泪囊区加压按摩,对新生儿泪囊炎具有积极的作用。按摩前,妈妈洗净双手,剪指甲。新生儿仰卧位,由另一人固定头部和四肢,妈妈由鼻根部泪囊区顺鼻翼向下推挤。注意用力均匀,既要有一定力度,又不要力量太大损伤皮肤。按摩结束后,可以按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3点眼药水时应轻拉下眼皮,滴入眼药1滴。注意药瓶不宜举得过高,防止药水滴入时刺激眼睛。但也不能举得太低,以防瓶口触及眼睛,一般1~2cm为宜。滴药后药水溢出,可用清洁干棉球或干净的面巾纸拭去,避免用不洁物品擦双眼。 4眼药用后瓶口不能触及其他物品,并及时盖上瓶盖,防止污染。眼药瓶应保存在阴凉处。 5如按摩不见效,还可以到医院让眼科医生为宝宝进行泪管冲洗,根据冲洗结果决定复诊时间及冲洗次数。如果仍未奏效(一般1~3次),则应尽早行泪管手术,否则有可能引起泪囊周围组织发炎,或形成泪囊瘘,这是一种极不容易彻底治愈的瘘管,还会影响容貌的美观。目前国内泪遒插管手术治疗了上万儿童的泪道疾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娃娃是个早产儿,提前一个月来到人世间,出生后,她在暖箱中度过了一星期,而且还吸了氧。现在,娃娃快一个月大了,妈妈发现别人家的孩子眼睛爱朝有光亮的地方看,而娃娃则不会。

早产儿视网膜病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亦可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患儿失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所以,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氧气本身是并没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但是吸氧的早产儿不一定都会发生眼底病变,即使视网膜血管有损伤,在早期还是可以自愈。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给氧标准掌握不好,氧气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才会诱发视网膜病变。

妈妈这样做:1尽早发现宝宝的眼疾。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度;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求医。 2按时检查。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胎龄大于32周或出生体重在1500~20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检查。胎龄大于28周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胎龄小于28周或体重小于700克,应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进行初步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两次。上述检查要持续到视网膜发育成熟,

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病变,应及时进行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婴幼儿期

宝宝稍大一些,眼病的表现会很明显,妈妈很容易发现。

一天,佳佳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发现她的一只眼睛红了,像兔子眼,而且佳佳不停地揉眼睛,还出现流泪,眼睛分泌物也多起来。妈妈知道,佳佳得了“红眼病”。

结膜炎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眼球前部眼白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结膜炎就是发生在结膜的炎症或感染,当结膜受到各种刺激后,将出现水肿、眼红,可累及单眼或双眼。

结膜炎通常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病毒:如果宝宝既有结膜炎,也有感冒的症状,感染多半是由病毒造成的。

细菌:如果宝宝的眼睛有黄色的粘稠分泌物,使他的眼皮肿胀或粘在一起,那很可能是细菌造成的,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或嗜血杆菌等。

过敏原:如果宝宝的眼睛看起来又痒又肿,而且泪汪汪的,轻微充血。同时也流鼻涕,那他可能是对灰尘、花粉或烟雾等刺激物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不是由感染引起的,但如果宝宝眼睛处于持续过敏状态,可能会继发感染。

妈妈这样做:1,病毒性结膜炎通常1周左右就能自行痊愈。医生会建议用温水轻轻清洗宝宝的眼睑,擦眼周的分泌物,让宝宝眼睛周围保持清洁。如果宝宝的眼睛2周后还没有好转,就要带他再去看医生。但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病情发展较快,建议家长不要轻易自己给孩子点眼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病情有变化随时就医。 2,如果是细菌性结膜炎,医生会给宝宝开抗菌眼药膏或滴眼液,用7天左右。眼药膏比滴眼液容易使用,具体方法是:把你的手洗净,轻轻把宝宝的下眼睑扒开一点,沿着眼睑挤出一小段药膏。因为你一挤,药膏就会自动脱落,所以,你只需要挤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了。宝宝一眨眼,药膏就能进到他眼睛里面去了。如果用的是眼药水,就要滴在宝宝眼睛的内眼角。让宝宝闭着眼睛,可能最容易操作。当他睁开眼睛时,药水就会流进眼睛里。 3,患结膜炎的宝宝要适当隔离,不要让宝宝串门,暂时不要去幼儿园,不要到理发店,以免疾病蔓延;彻底消毒,宝宝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 4,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炎都非常容易传染。要预防这类感染传播,妈妈每次护理完宝宝的眼睛后都要洗手。把他的毛巾、衣服和床上用品跟其他人的分开,同时,还要定期清洗。 5,就算宝宝的症状部消失了,还是要在医生指定的疗程内坚持用药。不然,感染可能还会复发。6,由于过敏性结膜炎是宝宝接触了刺激性物质造成的,所以,需要确定过敏原,并让宝宝远离它。如果宝宝觉得眼睛不舒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滴眼液。如果宝宝同时有其他的过敏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口服的抗组胺剂或其他抗过敏药物。7,教育宝宝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眼睛分泌物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擦去。8,患结膜炎时,不能遮盖,否则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加重病情。

在一次婚礼上,康康看大人们放鞭炮。结果一块爆竹的碎屑进入了眼睛里,康康哇哇大哭起来,妈妈不敢怠慢,赶紧把康康送到了医院。

眼外伤1岁多的宝宝由于刚学会走路,步态蹒跚,很容易跌倒,因而碰到桌椅的棱角、地面的石块或手里拿着的玩具等造成眼外伤。二三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打闹,玩弄棍棒、剪刀、枪及爆竹等,由于年幼缺乏生活经验,对可能触发的伤害认识不足,自我保护及躲避伤害的能力差,因此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眼外伤。

儿童眼外伤是小儿眼科中常见的眼病,我国儿童眼外伤占全部眼外伤的12.4~40.4%,且农村高于城市,男孩高于女孩,男女比例约6~8:1。

妈妈这样做:1,在节假日不要让宝宝自行燃放鞭炮,因为宝宝不能掌握燃放技术,爆竹爆炸时巨大外力,对眼球的猛烈冲击会产生一系列的眼损伤,如眼睑皮肤和结膜破裂、烧伤,以及角膜、结膜多发性异物、角膜裂伤、前房和眼内出血、眼底损害和青光眼,严重者完全失明。当别人放鞭炮时,也要保护好孩子,让孩子站在安全的地方。一旦有爆竹碎屑入眼,要马上清水冲洗,而当眼睛受伤严重流血时,要用清洁的毛巾捂住后马上送医院。2,洗涤剂、清洁剂种类繁多,通常含有不同程度的酸性或碱性化学成分,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宝宝的眼睛,对结膜、角膜上皮有损害,会使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或片状破损,影响角膜透明度,看东西模糊。由于刺激了角膜上皮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宝宝会出现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和疼痛等情况。所以在使用洗涤剂时,千万不要溅进宝宝的眼里。平时将洗涤剂、清洁剂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一旦有酸或碱的洗涤清洁剂溅入宝宝眼内,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眼部,使溅入的化学物质稀释或清除,然后到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不要一味追求大医院,路途耽误大量时间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在孩子眼睛受伤后切记:争分夺秒、就近求医。 3,雪也会伤到孩子眼睛。一场冬雪过后,孩子成了雪地的主人,他们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时间长了,有的孩子会突然感到眼睛痛、怕光而不敢睁眼睛、流眼泪等,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在雪地上的反射量增强,强烈的紫外线对角膜造成损伤。预防是最好的办法,在雪地里不要玩得时间太长,一般30分钟就要回到室内,让眼睛得以休息。出现眼睛不适后,要用冷开水清洗眼睛,然后用眼罩或类似物(干净的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尽量休息,避免勉强使用眼睛。

朵朵看东西总爱歪着头,妈妈并没在意,可是在一次幼儿园的体检中,老师说朵朵有一只眼睛不太好,建议妈妈带宝宝去看看。经眼科医生检查后,医生说朵朵是弱视。

弱视我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4%,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婴儿出生时,视力只有光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弱视在视觉发育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均可发生。在视觉发育关键时期因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弱视。

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儿童的弱视如果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都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双眼视功能,还会导致融合消失,成为立体盲。而弱视如果发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则是可治愈性疾病。弱视最常见的原因是小儿斜视、较高度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重度眼睑下垂,以及先天的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不良等。

妈妈这样做:1,遮盖试验。妈妈可以在宝宝二三个月时交替遮盖单眼,观察宝宝的反应。弱视患儿当被遮盖视力差的那只眼时,可能不会在意;而遮盖视力正常的一只眼时,多会用手推开遮盖物,

或因看不清楚而烦躁哭闹。尤其是早产宝宝,妈妈更要注意这一点。 2,当孩子被确认为是弱视,需要配镜时,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坚持佩戴眼镜。从起床开始到上床闭眼睡觉之前,在所有的用眼时间内都要让孩子戴上眼镜。通常对弱视的治疗原则是“用进废退”,对患有弱视的眼睛加强使用,人为促进它的功能发育。3,坚持做例行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做一次扩瞳验光,然后根据验光结果重新配戴合适的眼镜。 4,坚持做弱视训练。每天帮助孩子进行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的弱视训练,将正常的眼睛遮住,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工作,如果两只眼睛都有弱视,那么就轮流做。是否需要遮盖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遮盖带给患儿的遮盖性弱视的不良后果。 5,目前治疗弱视的有效率达到9 0%以上,治愈率也达到70%,最佳治疗期为学龄前,其中3~4岁最为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弱视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到12岁以后一般无效,但对于特殊的病人建议就医,听听眼科专家的治疗意见。

佑佑快1岁了,看人时总爱斜着眼睛,起初妈妈并没在意,但她发现,佑佑的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于是带宝宝到眼科,医生说,佑佑属于斜视。

斜视斜视的分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斜视有外斜和内斜,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斜白眼”,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

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这些肌肉受神经支配,相互牵拉配合,以协调眼球的动作,使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

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很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后天性斜视的原因很多,需要对症治疗。

斜视除了影响外表的美观之外,有部分患有斜视的人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只能用一只眼睛注视物体,没有双眼视功能,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今后对职业生涯有影响,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妈妈这样做:1,在婴儿出生的前几个月,要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可以使宝宝的眼球经常转向各个方向。 2,玩具多角度悬挂。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应该在40厘米以上,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 3,斜视及早检查:对于家长认为“正常”的宝宝,可以在宝宝大约6个月左右至1岁的时间,到当地的保健中心为宝宝做一个屈光筛查,大致了解一下孩子的屈光状态,根据结果决定孩子的下一步治疗或者观察情况。如果有些家长发现宝宝“对眼”或者“感觉不对劲”,那建议您除了做上述检查外一定要到正规的小儿眼科就诊,这时请大夫帮您回答疑问即可。

学龄前期

当宝宝上了幼儿园,读书、写字的机会多起来,而近视也是从这时开始萌芽。

帅帅在看远处的风筝时,妈妈发现他皱着眉头,而且平时看电视或是看书时,帅帅总是离得很近。在儿保体检时,妈妈要求医生做个视力检则,结果,帅帅的视力果真有问题,高度怀疑是近视。

近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会近视,总认为是假性近视,不需要戴镜矫正治疗。其实,所谓假性近视只占青少年的很小比率(不到3%),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身不是近视。利用“假性近视”为理论依据,进行各种所谓的不戴镜治疗近视或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摘除眼镜的各种广告, “假性近视”误导了家长,延误了孩子治疗,为了不让学术上的误会继续下去,因此,目前我国近视眼防治研究学组的部分专家强烈呼吁:近视眼不宜再分真假了!

妈妈这样做:1,对于确诊了确实为近视而暂时不需要配镜者,可用美多丽眼液点眼,每晚1次,使睫状肌放松调节而得以休息。 2,尽早教孩子学会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做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有可能就可以教孩子做,孩子学会后,要引导孩子在用眼后经常做,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做,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轻轻哼着节奏。3,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保持在荧光屏对角线3倍以上的距离,每看半个小时电视应让眼睛休息15分钟。此外电子游戏机容易伤害儿童视力,最好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机。尽量为孩子安排更多的娱乐活动,比如画画,听故事,外出活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把电视作为唯一的娱乐工具,节目结束后,立刻关掉电视。4,读写姿势要正确。无论读书还是写字都要在书桌前进行,并且一定要坐在椅子上,后背挺直,眼睛距离书、本或电脑屏幕30厘米以上。5,不能躺着看书。这样会增加近视发生的概率,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6,不在车上看书。车内的照明度不够,外来的光线很容易使书面忽明忽暗。文字随着车子的前进而晃动,很容易造成脖子弯曲、眼睛疲劳。

上一篇:新知道 第7期 下一篇:新往还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