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注气法在留置螺旋鼻肠管应用中的护理与分析

时间:2022-06-23 04:30:57

胃内注气法在留置螺旋鼻肠管应用中的护理与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胃内注气法进行留置螺旋鼻肠管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采用胃内注气法治疗留置螺旋鼻肠管的患者,并观察和总结置管注意事项、患者舒适度、下管情况及过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缩短下管时间,能够准确快速的下管成功,更早地给予胃肠营养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 采用胃内注气法能够提高螺旋鼻肠管的留置成功率,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医护工作者的压力,提高了预后效果。

关键词:螺旋胃管;胃内注气法;护理与分析

在消化科中,肠内营养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对胃肠疾病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如胰腺疾病、胃肠道瘘、短肠综合征、以及胃瘫痪的患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给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有一些只能应用胃肠内营养方法如摄食禁忌者、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进食,给予能量以及所需营养。有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状态,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炎症的发生。营养支持中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肠内营养。它能够保护肠粘膜屏障,是一种通过鼻肠管注入营养液,避免因长期禁食而导致萎缩,有利于肠粘膜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胃肠内营养对于消化科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目前临床上胃肠内营养有经鼻采用螺旋型鼻肠管鼻饲,或经胃造瘘口鼻饲,但因后者是一种有创治疗,所以临床上大多采用前种方式进行鼻饲。常规的螺旋胃管大多数是采用盲插方式,成功率仅为44%。方法是需进行8-12 h的插管后留置,行x线腹部平片需要等待其与胃肠蠕动同步配合,肠管经过幽门后才可,并且需要服用药物促进胃肠蠕动。其也有一些辅助下管措施如x线下、B超引导下、喉镜下或胃镜下放置螺旋胃管。虽然采用这些下管辅助措施能够大大提高置管速度和成功率,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之处。①进行这些措施需要很多准备和时间,比如排队预约,置管需到固定科室进行,危重患者也不例外,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造成间接的伤害。②这需要多个科室,多个人员的配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③涉及到的各种检查项目的费用也比较高比如喉镜胃镜等,这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比而言,采用胃内充气法能够大大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节省人力物力。因此,本文研究了用胃内注气法下行螺旋鼻肠管的护理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综合统计本科室现有的需要留置鼻肠管的患者,共40例,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建立专项资料统计表,进行统一管理,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置胃管的时间和过程、置管后的并发症以及患者舒适度等,综合整理后进行总结分析。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胃内充气法置螺旋鼻肠管。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置管方法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患者的信心。②在鼻肠管插入并妥善固定引导钢丝,防止意外脱出在置管过程中。嘱患者采取平躺位,做标记一,为测定耳垂、鼻尖、剑突间三者之间的距离,并以距离此点约50em处再做标记,记为标记二。对鼻肠管头部采用剂液体石蜡油,将鼻肠管缓慢从一侧鼻孔插入至咽部15 cm处时,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则嘱其做吞咽动作;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嘱护理人员前倾患者头部至下颌抵住胸骨处,以便鼻肠管顺利进入食管内。继续深入鼻肠管至第一处标记并检查鼻肠管停留在胃内后,对患者采取右卧位45°,夹闭螺旋胃管,并使用50 ml的注射器注入空气,剂量按照体重的10ml/kg,但最多不可超过500 ml。由于胃是人体器官中具有强大舒缩性的器官,并胃壁的张力和胃腔内的压力在胃部容积达到1500 ml时,才有轻度的增高,因此注入500 ml气体不会对胃造成任何损伤。而后,胃管继续插入至第二标记处,并在此迅速将20 ml气体注入,通过听诊观察,如果管头端已经进入十二指肠,则无气过水声。此时再次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然后抽出导丝,并连接鼻胃管至负压盒,抽出所有注入的气体。将所有留置管固定后即检查x线腹平片。当x线腹平片报告显示鼻肠管进入空肠或十二指肠即表示置管成功,可应用于治疗。

2.结果

所有留置鼻肠管的患者40例中仅1例未成功,其余均成功,置管平均6.5 min。而一般传统胃管需8-12 h,两者相比,留置鼻肠管大大地减少了胃管置管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从而能够更早地对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传统的留置胃管方法是通过胃蠕动使鼻肠管进入,一般情况下需要促胃动力药,以增加患者的胃蠕动力,比如采取口服吗丁啉10 mg的方法。相比较而言,胃内注气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一般情况下一次即可置管成功,缩短了胃管的时间与流程,进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护理及注意事项

3.1护理

3.1.1心理护理 相比于传统的胃管留置方法而言,胃内充气法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应为充气的特殊性会给给患者带来一定恐惧和忧虑,因此做好患者置管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向患者讲解胃内充气法置管的方法以及优点,讲解胃的收缩型,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以降低或者消除患者对胃内充气的害怕或者恐惧的心理。

3.1.2安全护理 嘱患者在置管后采取侧卧或半坐卧位,注意保护固定好留置管,严防脱落、打折、堵塞。同时在导管上用笔做好标记,并注明刻度,以便清楚地看出导管是否脱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来防止意外拔管;意识清醒的患者,则通过讲解导管注意事项以防扯出导管,如嘱咐活动以及床上翻身时动作勿过猛等。

3.1.3清洁以及给药 胃内注气法置管后的护理与传统方法无差异,应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d,随时观察固定情况,定期更换鼻贴,防止脱管。在给予营养液期间,应定期用温水冲管,防止凝结堵管。

3.1.4护理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记录24 h的出入量,观察记录患者的血糖情况。将床头抬高30°-45°,处于半卧位,有效的预防返流的发生。

3.2注意事项

3.2.1胃内注气法暂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偶有腹胀,恶心可能与其相关,出现相关症状应暂作休息,若需立即给予营养支持,应将营养液的浓度与速度调低,遵循循序进进的原则,并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与状态随时调整。

3.2.2采用胃内注气法的患者不能是近期内做过食道或胃部手术的患者,并且手术前未带胃管的患者应空腹8 h;带有胃管的患者应在手术前抽出胃内容物。

胃内注气法能够减少返流、误吸和胃潴留的发生,能够尽早的使危重患者应用胃肠营养支持,并且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

上一篇:探讨无肝素透析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