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23 03:29:37

【前言】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基地既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在抓好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同时,努力建设各具特色、比较稳固的生产基地始终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企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近年来,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辐射带动能力弱,集群效应差等问题。发展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村企互动战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关键词] 郑州市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一、郑州市龙头企业发展的特点

1.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措施,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谁带动农户多就扶持谁”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转移农村劳动力多、在郑州市建有稳定生产基地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能力。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705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家,其中省级16家,国家级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10亿元,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初步建成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以郑州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业,其产品占全国46%市场份额,在同行业中排行老大;以郑州金苑为代表的面粉加工,在全国面粉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以郑州奥克、金星为代表的啤酒生产企业,跻身全国四大啤酒集团行列。

2.农产品加工型的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其辐射力及带动力增强。2004年由《成功营销》杂志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的中国速冻主食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名单当中郑州思念,三全位居前两位。2005年在12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52家,占41%,销售收入达110亿元。如三全、思念、金苑面业、金星啤酒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都在10亿元以上。其中三全公司开创了中国速冻产业之先河,引领着中国速冻食品的发展方向。现已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生产线及数万吨低温冷库,产品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思念公司速冻食品年生产能力已达20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22%;金苑面业已成为具有日加工小麦2200吨生产能力的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从1998年起,年加工总量连年居全国第一。并且,2006年9月思念食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成为中西部地区惟一的一家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

3.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基地既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在抓好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同时,努力建设各具特色、比较稳固的生产基地始终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企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步伐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优质专用粮食、干鲜果品、畜禽和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等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基地总面积发展到160万亩。生产基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环境良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增加。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积极着力营造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培育郑州市支柱产业。其次,还积极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融资,立足本地特色,找准市场缺口,吸引国内工商资金、境外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来。据统计资料,2003年以来,各县(市)区共引进涉农项目100多个,吸引外来资金10多亿元,为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条件。2005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净增了19家,达到2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7家,占68%,水产畜牧养殖类企业4家,占16%;花卉林木类企业3家,占12%;农产品流通类企业1家,占4%;出口创汇总额3200万美元,出口农产品净增7大类15个品种,发展到10大类20余种,改变了以蔬菜出口为主的单一结构,形成了蔬菜、大蒜、大枣、蜂蜜、速冻食品、畜产品、花卉等出口产品齐头并进的局面。出口创汇产品已经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扩展到欧美等国家。

二、郑州市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的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目前郑州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只有16家,仅占河南省128家的八分之一强,国家级重点4家,约占河南省23家的六分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山东省潍坊市2005年全市共有龙头企业1974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6家 ,销售收入达456.6亿元。与之相比较郑州市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到潍坊的三分之一,而销售收入只相当于潍坊的四分之一。潍坊市有80多家大的龙头企业集团,300多家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达11亿美元之多。2006年,郑州出口创汇型企业仅有60家,出口创汇1.5亿美元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2.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差,竞争力弱。郑州各龙头企业在区域上比较分散,尚未形成集群经济。虽然也有像思念、三全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并不是只有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才有产业集群优势,传统农业也可以产生产业集群经济。山东寿光现在已形成了蔬菜产业集群,成为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信息传递、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一直走在全国其他城市前面,正是依靠”集群效应“形成了竞争优势。

3.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机制不完善。产权作为一种规则,它决定了社会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分配,以确保经济活动主体――人、企业具有创造精神,减少浪费和损失,确保创新利润归功于创新者,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未能按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中小龙头企业,随着规模扩大,简单家族式或合伙制的弊端和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企业经营,甚至导致企业四分五裂.。在经营机制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上未能与农户形成牢固的利益共享、分险共担的利益关联机制,农户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真正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产业化组织的稳定和存在.

4.农业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深入。除几个大型的龙头企业外其余的龙头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即使是外销也是销往国内的其他省市,而没有把出口国外、走向国际作为发展目标。而潍坊早就把农业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不仅仅是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因此郑州市应把龙头企业产业化链条置身于世界经济之中,瞄准国际市场,加强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标准化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自觉行为。

5.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靠政府投资和财政周转金;使用银行贷款、贴息贷款,“ 一条腿”融资现象较为突出,多渠道融资意识不强。在吸引工商资本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龙头企业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做大企业规模。发展龙头企业,既要“铺天盖地”,又要“顶天立地”。首先要合理规划,发展产业的积聚效应,集中培育和扶持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养殖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特种作物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地区性生产要素转移呈加快趋势,广东、浙江等一些地区的民间资本正向北部转移,苏南地区的民间资本向江北地区转移。郑州市应抓住这一机遇,要吸引“三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三要融合资源,壮大龙头企业。此外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研开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支撑力。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交易对象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

3.实施“村企“互动战略。所谓“村企互动”,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传播,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态发展。

4.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一方面着力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多方寻求合资伙伴,不断膨胀资本,扩大企业规模。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注入,政府应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认真落实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让社会各界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监督政府改进服务质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郑州市县政府和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银企交流平台,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增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石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及现实选择.产业研究.2006年第5期

[2]胡德春:农业产业化低成本经营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3]贾生华张宏斌: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

上一篇: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增长极崛起与带动辐射作用研... 下一篇:市场化进程中的湖北农产品出口通路研究